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补充练习--6.1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选择题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有一粒子,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是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带电,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带电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硫酸铜晶体就是由铜原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D.离子能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
3.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4.构成原子核不可少的微粒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5.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A.分子物质分子
B.分子原子物质
C.原子物质原子
D.原子分子物质
6.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卢瑟福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α粒子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
C.图乙所示原子核式结构是一种模型
D.通过该实验可知原子内部是空的
7.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8.对于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9.“热胀冷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从“分子运动”
的观点看,物体受热后膨胀的原因是(
)
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无觃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10.下面一些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
B.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丌停的运动
11.中国有古诗云:“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根据你掌握
的自然知识和物理知识判断,这里说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C.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把一块铜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
13.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B.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1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1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16.在同一原子中,不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
D.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18.如图,图①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②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③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④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1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拉子
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⑤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0.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2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2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二、填空题
23.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______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______(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24.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甲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微米厚的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6.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7.如图所示是氕、氘、氚三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
数相同,
数不同,我们把这三种原子称为
原子。
(2)在原子中,
数=核外
数。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____;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____。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____发生了变化。
29.扩散现象表明______和_____,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30.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式存在。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_。液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________。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具有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大,所以容易被________。
三、简答题
31.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_。
A.
B.
C.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离子是阳离子,该粒子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离子是阴离子,该粒子是阴离子,此选项正确;
D、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该粒子是原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分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详解】
A、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显电中性,故离子带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带电,故A正确;
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钠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正确;
C、硫酸铜晶体就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原子与离子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能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故D正确。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夸克是比质子和中子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是目前发现的最小基本粒子,故说法正确;
B、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故说法正确;
C、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故说法错误;
D、夸克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且是个热点领域,正确;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详解】
A、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故A不正确;
B、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构成原子核不可少的微粒是质子,故B正确。
C、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且原子核是显正电的,则中子不是必不可少的,故C不正确;
D、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是并列关系,不是构成关系,故D不正确。故选B。
5.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能构成分子,故A不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故B不正确;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能构成原子,故C不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采用的是模型法,图乙是原子的模型,故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未与原子核撞击的a粒子的轨迹看,它们与原子核相互排斥,带正电,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D.α粒子的散射现象的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构成物质微粒之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B、只能观察到分子、原子、离子级别,不能观察到原子的构成,故选项正确;
C、通过水的蒸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水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硅由原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故A正确;
B、可用表示由2个氢原子结合生成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故B正确;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正确。
D、氢气由大量的分子构成,但不代表“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离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物体受热时,获得了能量,从而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分子间距离加大。这样,原来的体积就容纳不下分子的活动了,所以就发生了膨胀,又重新到达新的平衡。而各个分子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固体物质分子运动缓慢,相互引力较大,受热后膨胀不太明显;液体物质分子运动较快,相互引力较小,受热后膨胀比较明显;而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体和液体都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小,受热后膨胀很明显。故B符合题意。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质量的大小和分子个数无关。故B符合题意。
C.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
故B正确。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粒最微小的灰尘的质量约为5×10?7g,一个分子的质量数量级约为2×10?27kg,那么一粒灰尘有约含有2.5×1017个分子,故A不正确。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不是一个个小分子,是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结合在一块的结果,故B不正确。
C.极细的铜屑不是铜分子,是许多铜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故C不正确。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故D正确。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符合题意;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成夸克,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
15.D
【解析】
【详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不断地运动;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其实,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再分的微粒。
故选D。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核电荷数是不一定相等的。
故选B。
17.B
【解析】
【分析】
A、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氯化钠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来分析;
D、根据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析。
【详解】
A、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也不停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物质的构成、微观粒子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③和图④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正确;
B.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但是本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故B不正确;
C.分子间有间隙,两种液体加在一起的总体积不等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但是本实验不能。故C不正确;
D.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故D不正确。
故选A。
19.A
【解析】
【详解】
有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①说法错误;
原子和分子都时刻在不断运动,所以②说法正确;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③说法正确;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所以④说法正确;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所以⑤说法错误。
故选A。
20.D
【解析】
【详解】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表现为较大的引力,故A错误;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较小,但液体分子间也是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错误;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时,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引力和斥力都会变得很小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不是没有作用力,故C错误;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故D正确。
2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既有斥力又有引力,故B错误;
C.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
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
2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由于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即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错误,符合题意。
23.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变长
【解析】
【分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详解】
[1][2]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分子的运动。
24.2
1:1
原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故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示意图
25.不会
原子核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在各个方向受力平衡,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故填不会;
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则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绝大多数α粒子没有收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大多数α粒子穿过的地方没有大质量或带电荷的微粒存在,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26.钠离子和氯离子
原子
【解析】
【详解】
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氯化钠时,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同时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所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能构成物质,其中原子能够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后能形成离子,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能重新转化为原子,所以B为原子,故填原子。
27.质子
中子
同位素
质子
电子
【解析】
【详解】
(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中子数分别为0、1、2,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氢元素;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28.没有
没有
物理
水分子的间隔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水蒸气、冰是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相同,故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由于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29.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2]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30.固态
液态
气态
变小
体积
形状
小
流动性
压缩
【解析】
【分析】
【详解】
[1][2][3]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4][5][6][7][9]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调整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
31.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α粒子穿过原子内与原子间的空隙
不会
原子核
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个实心球体。
【详解】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故答案为(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2)不会;原子核;(3)C。
【点睛】
记住并理解原子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补充练习--6.1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选择题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有一粒子,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是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答案】C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离子带电,但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不带电
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硫酸铜晶体就是由铜原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D.离子能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原子
【答案】C
3.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美国三位科学家——格罗斯、波利泽和维尔泽克,他们在有关原子核内夸克之间存在的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夸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夸克是目前原子核中发现的最小粒子
B.质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构成
C.不是所有分子中都存在夸克粒子
D.夸克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答案】C
4.构成原子核不可少的微粒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B
5.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
A.分子物质分子
B.分子原子物质
C.原子物质原子
D.原子分子物质
【答案】D
6.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卢瑟福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α粒子可能是某种原子的原子核
C.图乙所示原子核式结构是一种模型
D.通过该实验可知原子内部是空的
【答案】A
7.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答案】B
8.对于下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9.“热胀冷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从“分子运动”
的观点看,物体受热后膨胀的原因是(
)
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无觃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
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
【答案】B
10.下面一些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膨胀表明分子间的距离在增大
B.分子个数越多的物体,质量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丌停的运动
【答案】B
11.中国有古诗云:“墙内开花墙外香,一杯醇酒香满堂。”根据你掌握
的自然知识和物理知识判断,这里说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C.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
【答案】B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把一块铜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
【答案】D
13.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B.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答案】B
1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B
1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答案】D
16.在同一原子中,不一定相等的是
(
)
A.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B.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
D.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答案】B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B
18.如图,图①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②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③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④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答案】A
19.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拉子
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⑤原子中不存在电荷,因而原子不带电。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20.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答案】D
21.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答案】D
2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答案】D
二、填空题
23.图中,小金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使两个瓶口贴紧,将会看到______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______;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做此实验,抽取中间的玻璃板后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将______(选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答案】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变长
24.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甲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2
1:1
原子
2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2)1微米厚的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答案】不会
原子核
B
26.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答案】钠离子和氯离子
原子
27.如图所示是氕、氘、氚三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核内
数相同,
数不同,我们把这三种原子称为
原子。
(2)在原子中,
数=核外
数。
【答案】质子
中子
同位素
质子
电子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三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____;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的分子?____。故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没有
没有
物理
水分子的间隔
29.扩散现象表明______和_____,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答案】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0.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式存在。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_。液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________。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具有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大,所以容易被________。
【答案】固态
液态
气态
变小
体积
形状
小
流动性
压缩
三、简答题
31.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_。
A.
B.
C.
【答案】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大多数α粒子穿过原子内与原子间的空隙
不会
原子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