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机械运动 同步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机械运动 同步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25 16: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1.1机械运动
考点分布:机械运动定义、参照物的理解、速度的理解和公式运用、速度相关的图像判断等
一、单选题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电梯上升??????????????????????B.?树木的生长??????????????????????C.?月球绕地球转动??????????????????????D.?空气的流动
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
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3.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江堤????????????????????????B.?江边的树????????????????????????C.?树上的飞花????????????????????????D.?诗人的小船
4.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
B.?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5.2017年4月20日,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升空后,“天舟一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后,若说“天舟一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B.?“天舟一号”???????????????????C.?地面??????????????????D.?“天舟一号”中的货物
6.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7.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3米/秒???????????????????????????B.?1.3千米/时???????????????????????????C.?13米/秒???????????????????????????D.?13千米/时
8.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A.?????????????????B.?????????????????C.?????????????????D.?
9.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0.《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瞧不起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兔子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A.?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B.?兔子始终比龟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1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风弛电擎???????????????????????????D.?姗姗来迟
12.小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
A.?36km/h???????????????????????????B.?80km/h???????????????????????????C.?105km/h???????????????????????????D.?144km/h
13.百货大楼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的时间为(?? )
A.?0.04min?????????????????????????B.?0.02min?????????????????????????C.?0.25min?????????????????????????D.?0.75min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15.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乙车先到达??????????????????????B.?甲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6.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________.
17.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宇宙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是匀速直线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小科某次坐公交车回家,望向窗外另一辆汽车时,感觉自己所乘的汽车在后退,小科望向站台,却发现自己所乘的汽车在前进。
(1)请解释小科“感觉自己所乘的汽车在后退”的原因:________
(2)上述事例表明了判断物体运动时,???????
A.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B.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C.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19.当汽车在小区里行驶时,以司机为参照物,路旁的房屋是________的。小区内汽车限速为5km/h,其中“5km/h”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0.某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________运动的。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上午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3.1km。由此可知,该车________(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2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秒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5秒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在这40秒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米/秒。

22.甲、乙两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1)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由图像可得乙车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米/秒。
23.如图所示是时下非常流行的跑步机,人在跑步机上用力蹬皮带,皮带就会向后运动,从而实现在室内小空间跑步健身的效果。此时,跑步机上的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24.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m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接着乙同学以6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5.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________图线(选填“A”或“B”),10秒钟甲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中的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
26.初中科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高中物理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1=6m/s,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如图(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1,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
A.电梯上升,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是机械运动,故A不合题意;
B.树木的生长,是一种生命活动,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转动,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空气的流动,空气相对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2.【答案】 A
【解析】以人为参照物,汽车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汽车向西运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3.【答案】 D
【解析】诗人乘坐的小船水流而下,相对与云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诗人认为云是不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诗人的小船,故D正确,而A、B、C错误。
4.【答案】 C
【解析】?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
(1)如果火车和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那么火车应该是先追上汽车再拉下汽车,即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
(2)如果火车和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对运动的速度没有要求。
5.【答案】 C
【解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所以选择“天宫二号”“天舟一号”中的货物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位置的变化,“天舟一号”是运动的,故C正确。
6.【答案】 D
【解析】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选项A、B、C错误;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做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项D正确;故选D。
7.【答案】 A
【解析】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3.96km/h,那么1.3m/s在正常范围内,故A正确,而B、C、D错误。
8.【答案】 B
【解析】如果两个物理量成正比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据此判断。
根据公式v=st可知,当速度相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
9.【答案】 D
【解析】(1)根据s-t图象中两线相交的意义分析;
(2)根据图像确定5s内两个物体路程大小;
(3)s-t图象仅描述速度大小的改变,不能描述运动轨迹的变化;
(4)根据图像中二者速度的变化信息判断。
s-t图象中两线在5s时相交表示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B错误;
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0.【答案】 C
【解析】 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然后到达同一终点,即路程相同;乌龟先到达终点,那么它用的时间短,跑的快;而兔子用的时间长,跑的慢,故A错误,C正确;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在全程里,兔子的速度小于乌龟,故B、D错误。
11.【答案】 B
【解析】离弦之箭、风驰电掣和姗姗来迟,都是使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运动快的,故A、C、D不合题意;
一日千里中,一日为时间,千里为路程,很明显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运动快慢,故B符合题意。
12.【答案】 C
【解析】当小汽车刚刚超过大客车时,它比大客车多行驶的路程为大客车的长度,而辆车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二者速度之差,据此根据t=sv列方程计算即可。普通大客车的长度大约在10m左右,小汽车的速度大约为110km/h≈30.6m/s;
设大客车的速度为x,
根据公式t=sv得到:5s=10m30.6m/s-v客车;
解得:v客车=28.6m/s=102.96km/h≈105km/h。
13.【答案】 D
【解析】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 v1=s60s , 人的速度 v2=s180s ,∵? v=st , ∴ t=sv=sv1+v2=ss60s+s180s=45s=0.75min ;故选D。
14.【答案】 D
【解析】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选项C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15.【答案】 B
【解析】将两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再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 , 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 , 分别列出t1和t2的表达式,最后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得。将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 , 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 ,
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12t1v1+12t1v2=1;
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1=2v1+v2 ;
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2=12v1+12v2=v1+v22v1v2 ;
则:?t1-t2=2v1+v2-v1+v22v1v2=4v1v2-(v1+v2)22v1v2(v1+v2)=- (v1-v2)22v1v2(v1+v2) <0,
即t1<t2;
所以甲车先到达。
二、填空题
16.【答案】 位置;参照物
【解析】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 参照物.
17.【答案】 位置的变化;参照物
【解析】(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答案】 (1)小科以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该车与小科所乘公交车同向行驶且速度大
(2)D
【解析】(1)小科望向站台,发现自己所乘的汽车在前进,即他乘坐的汽车是运动的;他看到另一辆汽车时,感觉自己乘坐的汽车在后退,即以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他坐的汽车向后的距离不断增大,只能有一种情况:小科以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该车与小科所乘公交车同向行驶且速度大。
(2)根据上面的现象可知,以站台为参照物,小科乘坐的汽车是前进的,以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小车乘坐的汽车是后退的,因此得到结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故选D。
19.【答案】 运动;每小时通过的路程为5千米
【解析】(1)当汽车在小区里行驶时,以司机为参照物,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房屋是运动的;(2)小区内汽车限速为5km/h,其中“5km/h”的物理意义是: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km。
20.【答案】 (1)东
(2)没有超速
【解析】(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使,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东运动的。
(2)汽车行驶的时间:t=10点22分35秒-10点20分15秒=2分20s=140s;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3100m140s=22.14m/s=79.7km/h<90km/h。
因此该车没有超速。
21.【答案】 5;0.5
【解析】(1)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为:v=st=10m10s=1m/s;
物体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s'=vt'=1m/s×5s=5m。
(2)在这40秒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s总t总=20m40s=0.5m/s。
22.【答案】 (1)运动
(2)2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开始时,甲乙两车的距离为10m;当t=2s时,乙的路程是4m,此时甲乙相距:10m-4m=6m;当t=3s时,乙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的距离为:10m-6m=4m,可见二者的距离不断减小,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2)乙的速度为:v乙=s乙t乙=4m2s=2m/s ?
23.【答案】 跑步机的皮带;地面
【解析】人在跑步机上用力蹬皮带,皮带就会向后运动,跑步机上的人相对于跑步机的皮带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人是运动的;而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4.【答案】 5;4;7.5
【解析】(1)前100s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的速度为:v甲=s甲t甲=500m100s=5m/s;
(2)甲跑完全程的总时间:t甲总=s总v甲=1000m5m/s=200s;
乙在冲刺阶段用的时间为:t乙=200s-10s-100s-50s=40s;
乙在冲刺阶段经过的路程:s乙=1000m-400m-6m/s×50s=300m;
乙在冲刺阶段的速度:v乙=s乙t乙=300m40s=7.5m/s。
25.【答案】 A;10;Ⅰ或Ⅲ
【解析】(1)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vA=sAtA=8m8s=1m/s;
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vB=sBtB=6m12s=0.5m/s ,
所以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
10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甲=1m/s×10s=10m;
(2)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相遇时间t=8s,
①若同向运动,甲追乙,那么:
s甲-s乙=sPQ ,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同向运动,乙追甲,则:
s乙-s甲=sPQ ,
v乙t-v甲t=10m,
v乙×8s-1m/s×8s=10m,
解得:v乙=2.25m/s;
即乙在1s内路程为2.25m,
因此乙的s-t图线在图中“Ⅰ”;
②若相向运动,则:
s甲+s乙=sPQ ,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
即1s内乙的路程为0.25m,
那么乙的s-t图线在图中“Ⅲ”。
26.【答案】 (1)0.8m/s2
(2)Vot+1/2at2
【解析】(1)加速度是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故可得 a= △v /t=?(6m/s -2m/s)/5s= 0.8m/s2 ?。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S=V0t+1/2(v1-v0)t
由(1)中可得(v1-v0)=△v =a=t,代入可得S=V0t+1/2at2
故答案为:(1)V0t+1/2(v1-v0)t;(2)V0t+1/2(v1-v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