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补充练习--5.3人体的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接的三种血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BC为连通心室的血管
B.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
C.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OA段血管是静脉
D.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答案】D
2.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的是(
)
A.氧的浓度,肺静脉
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
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答案】B
3.模型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将一些难以观察的东西非常直观的呈现出来,下面四个模型分别是:①表示食物链中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③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表示血流方向);④:表示人体心脏及其所连血管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①可以写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
B.根据图②可以得出消化道B是胃
C.根据图③可以发现3是小动脉
D.根据图④我们可以看出血管1中的血压最高
【答案】A
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
B.丙是静脉
C.乙是毛细血管
D.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C
5.下面是四个同学观察图中的心脏结构图后得出的结论,请你看一看这四位同学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与心室相连,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是2????????????????????
B.体循环起始于图中6,终止于图中4
C.在心室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8??????
D.3的存在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绝不倒流
【答案】B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肺循环的途径正确的是
A.④→⑩→⑨→⑧→①
B.③→⑤→⑥→⑦→②
C.②→④→⑩→⑨→⑧→①→③
D.①→③→
⑤→⑥→⑦→②→④
【答案】B
7.下面是小明对“代谢与平衡”这一章知识点的整理,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
B.各种动物捕食器官的结构与其食性和取食方式相适应
C.血液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D.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答案】D
二、简答题
8.2019年底宁波爆发超级流感,为了预防超级流感,许多市民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据图分析作答(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
(1)a~f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血管有______(填字母)。
(2)当人体内进入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人体的______免疫(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3)若在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则疫苗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腔(填字母)。
(4)若要检查该市民的DNA,通过抽血应该提取血液中的______(细胞名称)。
【答案】acf
特异性
A
白细胞
9.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如图甲。小科取食花生后在口腔中形成的食糜流经图乙所示的消化道。图丙为心脏结构图。
(1)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填序号)。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使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_____(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答案】④
⑤
主动脉
10.如图甲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不同部位。
(1)图甲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_.
(2)葡萄糖最终在______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答案】酶
小肠
①右心房
11.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消化道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Ⅰ代表人体某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叫________.
(3)构成E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E器官通过Ⅱ生理过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________.
(4)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图中b气体与a气体比较,气体成分中_________明显减少.
(6)图中①~⑥表示血管,A、B、C、D表示心脏各腔,其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和字母)
【答案】胃液、肠液、胰液
吸收
肾单位
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ACBD
氧气
B、D、①、②、⑥
12.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图一结构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会经过图________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2)图一中的血液流经图四时,结构3中一定没有________。
(3)血液流经图四中的结构4比1中________明显减少,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________和肾小管重吸收两个过程,尿素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________的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饭后一小时,图二中6中血液的特点是________。
(5)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药,有部分药物经尿液排出,那么这部分药物经过上述结构的顺序________?
。
(6)张老师从福建某初级中学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
(7)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________?。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该输入的成分是________。
【答案】三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素等代谢废物
肾小球的过滤?;
氧气
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二
→
一
→
三
→
一
→
四
红细胞
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血浆
13.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这类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_____________的食物进行治疗。
(3)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_____________次。
【答案】维生素;
运输氧气;
铁和蛋白质;
4
14.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物质B是经过与甲细胞的结合和分离后才能进入组织细胞乙的___,在血液中运载物质B的是___.
(2)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喝一种称为VC的饮料,该饮料广告介绍,这种饮料中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请你分析在VC饮料中含量最丰富的营养素是___.
(3)若食物为米饭,则经①②过程后进入血液的主要物质名称为___,它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___,发挥该作用的生理活动是___.
(4)复方丹参含片是一种含化剂,其有效成份能自人体舌下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效成份吸收完全、起效快,三分钟迅速解除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急救、治疗和保健.该含化剂最终通过___进入心脏.(填血管名称)
【答案】(1)氧气;
红细胞;
(2)水;
(3)葡萄糖;
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
(4)上腔静脉
15.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
________?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2)A表示________?
的过程,血液的流向是________?。
(3)B表示
________?的过程,其中[2]
________?中的血液进入
________?,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血液最终由
________?返回心脏的?________?
?。
【答案】(1)肌肉(心肌)
(2)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由心房流向心室
(3)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左心室;
[1];
主动脉;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土下腔静脉
右心房
16.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与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壁最厚.(填标号)
(2)图1中⑤⑥属于______;①④⑦属于______。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______,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4)肺泡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图2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
(5)图2中的A、B、C、D分别代表图1中的哪几个标号?______
(6)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______。(填图2中的字母)
(7)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⑨
(2)动脉;静脉
(3)瓣膜
(4)呼吸运动;氧气
(5)②⑧③⑨
(6)⑨⑧
(7)A→C→B→D
17.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某人患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填字母)。
(2)当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人体吸入引起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图中[
]__________进入心脏。
(3)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含有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与它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________。
(5)人体进食后,淀粉经过消化与吸收,从图中[
]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答案】(1)CDAB(2)[C]肺静脉(3)b
、d
、g(4)[B]左心室;[a]主动脉
(5)[g]下腔静脉
18.请你认真观察心脏结构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
]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
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3)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
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决不倒流。
(4)血液由[8]射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经叫做
。
【答案】(1)8
左心室;(2)11
肺静脉
(3)房室瓣
(4)体循环
19.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出的血管是
(填字母和名称)再判断出其它血管。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下图是皮肤的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是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图。
A
B
C
【答案】B毛细血管、C
20.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
次。
(2)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写一种即可)。
(3)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写一条即可)
。
(4)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
【答案】(1)1;(2)O2、尿素等(3)众多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绒毛仅一层上皮细胞、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等(4)先收缩再与C一起舒张
21.下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则B代表的血管是
;流经C后,血液发生变化是
。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
处的毛细血管。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饭后如果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葡萄糖明显减少,则C代表
处的毛细血管。
(5)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
(填“m”或“n”)端。
【答案】(1)肺动脉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颜色、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变化都可以)
(2)小肠
(3)肾小球的滤过
(4)肝脏
(5)m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补充练习--5.3人体的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接的三种血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BC为连通心室的血管
B.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
C.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OA段血管是静脉
D.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2.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的是(
)
A.氧的浓度,肺静脉
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
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3.模型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将一些难以观察的东西非常直观的呈现出来,下面四个模型分别是:①表示食物链中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③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表示血流方向);④:表示人体心脏及其所连血管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图①可以写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
B.根据图②可以得出消化道B是胃
C.根据图③可以发现3是小动脉
D.根据图④我们可以看出血管1中的血压最高
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
B.丙是静脉
C.乙是毛细血管
D.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下面是四个同学观察图中的心脏结构图后得出的结论,请你看一看这四位同学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与心室相连,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是2????????????????????
B.体循环起始于图中6,终止于图中4
C.在心室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8??????
D.3的存在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绝不倒流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心脏的四个腔,⑤⑥⑦⑧⑨⑩代表血管;实线表示动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虚线表示静脉血在血管中的流动。肺循环的途径正确的是
A.④→⑩→⑨→⑧→①
B.③→⑤→⑥→⑦→②
C.②→④→⑩→⑨→⑧→①→③
D.①→③→
⑤→⑥→⑦→②→④
7.下面是小明对“代谢与平衡”这一章知识点的整理,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
B.各种动物捕食器官的结构与其食性和取食方式相适应
C.血液具有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D.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都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二、简答题
8.2019年底宁波爆发超级流感,为了预防超级流感,许多市民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据图分析作答(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
(1)a~f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血管有______(填字母)。
(2)当人体内进入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人体的______免疫(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3)若在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则疫苗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腔(填字母)。
(4)若要检查该市民的DNA,通过抽血应该提取血液中的______(细胞名称)。
9.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如图甲。小科取食花生后在口腔中形成的食糜流经图乙所示的消化道。图丙为心脏结构图。
(1)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_____(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填序号)。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使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_____(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10.如图甲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不同部位。
(1)图甲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_.
(2)葡萄糖最终在______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11.如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消化道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________.
(2)Ⅰ代表人体某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叫________.
(3)构成E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E器官通过Ⅱ生理过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________.
(4)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5)图中b气体与a气体比较,气体成分中_________明显减少.
(6)图中①~⑥表示血管,A、B、C、D表示心脏各腔,其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________?(填数字序号和字母)
12.读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图一结构H中流出的血液一定会经过图________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2)图一中的血液流经图四时,结构3中一定没有________。
(3)血液流经图四中的结构4比1中________明显减少,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________和肾小管重吸收两个过程,尿素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________的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饭后一小时,图二中6中血液的特点是________。
(5)若某人感冒,口服感冒药,有部分药物经尿液排出,那么这部分药物经过上述结构的顺序________?
。
(6)张老师从福建某初级中学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____。
(7)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成分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________?。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该输入的成分是________。
13.下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食物所含七大类营养成分中,不经过过程①直接进行过程②的这类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_____________的食物进行治疗。
(3)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_____________次。
14.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物质B是经过与甲细胞的结合和分离后才能进入组织细胞乙的___,在血液中运载物质B的是___.
(2)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喝一种称为VC的饮料,该饮料广告介绍,这种饮料中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请你分析在VC饮料中含量最丰富的营养素是___.
(3)若食物为米饭,则经①②过程后进入血液的主要物质名称为___,它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___,发挥该作用的生理活动是___.
(4)复方丹参含片是一种含化剂,其有效成份能自人体舌下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效成份吸收完全、起效快,三分钟迅速解除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急救、治疗和保健.该含化剂最终通过___进入心脏.(填血管名称)
15.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
________?组织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2)A表示________?
的过程,血液的流向是________?。
(3)B表示
________?的过程,其中[2]
________?中的血液进入
________?,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血液最终由
________?返回心脏的?________?
?。
16.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与人体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______壁最厚.(填标号)
(2)图1中⑤⑥属于______;①④⑦属于______。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______,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4)肺泡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图2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__。
(5)图2中的A、B、C、D分别代表图1中的哪几个标号?______
(6)体循环的起点和肺循环的终点分别是______。(填图2中的字母)
(7)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7.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某人患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填字母)。
(2)当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人体吸入引起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图中[
]__________进入心脏。
(3)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含有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与它相连的血管是[
]______________。
(5)人体进食后,淀粉经过消化与吸收,从图中[
]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18.请你认真观察心脏结构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
]
。
(2)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
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3)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
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决不倒流。
(4)血液由[8]射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经叫做
。
19.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出的血管是
(填字母和名称)再判断出其它血管。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加以调节。下图是皮肤的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是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图。
A
B
C
20.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某人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
次。
(2)血管②与血管①相比,②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降低的物质有
(写一种即可)。
(3)请写出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写一条即可)
。
(4)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
21.下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则B代表的血管是
;流经C后,血液发生变化是
。
(2)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
处的毛细血管。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饭后如果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葡萄糖明显减少,则C代表
处的毛细血管。
(5)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
(填“m”或“n”)端。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OA段是动脉,AB段是毛细血管,BC段是静脉。
【详解】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观察该图,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段应为肺内的血管,BC段是肺静脉连通左心房,故A不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脑部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脑细胞利用,将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脑动脉,AB段是脑部的毛细血管,BC段是脑静脉,故B、C不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内的尿素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肾脏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为肾静脉,其内的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详解】
由血液循环可知,若其中H为肺动脉,则血管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血管J表示肺静脉。
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气含量增多,则图中曲线表示氧气的浓度。
所以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根据四个模型的特点,我们需要联系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因此根据图①可以写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故A正确。
B.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被消耗的部位分别是口腔、胃、小肠,从图②中可以看出乙是淀粉,丙是蛋白质,甲是脂肪。丙曲线是从C开始,所以消化道C才是胃,故B错误。
C.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看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即2是毛细血管,这种血管是由动脉(小动脉)分支而来的,因此1是小动脉,汇入到静脉(小静脉)中,因此3是小静脉,故C错误。
D.观图可知:1是主动脉,2是左心房,3是左心室,4是右心房,5是右心室,6是下腔静脉。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射血,直接压向主动脉,故血压最高。观图知道1是主动脉,相比其他血管,我们知道血管1中的血压最高,并不是看出血管1中的血压最高,故D错误。
【点睛】
此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广,需要联系对应基础知识点灵活分析。
4.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详解】
根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丙是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甲是静脉血管;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可见C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5.B
【解析】
由图可知:1上腔静脉,2肺动脉,3动脉瓣,4右心房,5三尖瓣,6右心室,7下腔静脉,8左心室,9二尖瓣,10左心房,11肺静脉,12主动脉。
与心室相连,内流静脉血的血管2肺动脉,A正确;
体循环起始于图中8左心室,终止于图中4右心房,B错误;
心脏的四个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8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左心室壁最厚,C正确;
3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绝不倒流,D正确。
6.B
【解析】
【分析】
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体循环:左心室→体动脉→身体各部→体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
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因此,血液由③右心室进入⑤肺动脉,再经⑥肺泡外的毛细血管→⑦肺静脉流回到②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的结构。
7.D
【解析】
【分析】
此题综合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等综合知识。
【详解】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A正确;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各种动物的捕食器官的结构与其食性和取食方式相适应,B正确;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功能有运输氧气、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功能,C正确;
人体内的代谢废物排除途径有三条:一条是通过呼吸系统以呼气的方式排出;一条是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另一条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D错误。
8.acf
特异性
A
白细胞
【解析】
【分析】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血红蛋白是蛋白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
(1)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循环途径如下,
通过分析,a、c由主动脉分出的动脉,连接于左心室,内流动脉血;b,d汇集于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内流静脉血;e肺动脉,内流静脉血;f肺静脉,连接左心房,内流动脉血。因此,a~f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血管有acf。
(2)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当人体内进入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3)若在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则疫苗经过手臂处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所以手壁上注射流感疫苗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腔。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DNA存在细胞核中,若某次鉴定材料仅为血液的话应该选白细胞。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心脏的结构特点。
9.④
⑤
主动脉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在胃,最终消化在小肠,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在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瓣膜是主动脉瓣。上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左心房,⑧左心室。
【详解】
(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小肠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由下腔静脉收集,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⑤右心房。
(2)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切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将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⑦主动脉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0.酶
小肠
①右心房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图乙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
【详解】
(1)淀粉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其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淀粉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以及唾液、胰液和肠液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酶的参与才能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图示中的剪刀模拟了消化液中酶的作用。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后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因此,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
【点睛】
此题考查了淀粉的消化过程以及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的流动路线,做好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
11.胃液、肠液、胰液
吸收
肾单位
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ACBD
氧气
B、D、①、②、⑥
【解析】
(1)消化道内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2)Ⅰ代表人体某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叫吸收。
(3)构成E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E器官通过Ⅱ生理过程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
葡萄糖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4)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5)图中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所以b气体与a气体比较,气体成分中氧气明显减少。
(6)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其中流有动脉血的是左心室和左心房,血管①②③④⑤⑥中,①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内流动脉血,②与E肾脏相连,流有动脉血,⑥是肺静脉,流有动脉血。
12.三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素等代谢废物
肾小球的过滤?;
氧气
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二
→
一
→
三
→
一
→
四
红细胞
浓缩的红细胞悬液;
血浆
【解析】
(1)图一中的H是肺动脉,图三表示的是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肺动脉输送血液到肺;因此从H肺动脉流出的血液一定要经过图三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
(2)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而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四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图一中的血液流经图四时,结构3肾小囊腔中的原尿里一定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3)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因此血液流经图四中的结构4肾静脉时,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氧气含量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它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因此血液从小肠里流出后营养物质会明显增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被小肠的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二:6静脉中血液的特点是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较多。
(5)口服药物,进入二小肠被消化和吸收后,进入下腔静脉,进入一心脏,然后经过三肺循环,进入心脏,最后经过肾,形成尿液。故经过上述结构的顺序二、一、三、四。
(6)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7)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13.维生素;
运输氧气;
铁和蛋白质;
4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血液的组成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详解】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即可直接经过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不经过过程①而直接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维生素。
(2)在图中甲细胞是红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血红蛋白的含量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医生建议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治疗。因此,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进行治疗。
(3)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氨基酸,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部的毛细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脑部的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部的毛细血管→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某人早餐只喝了一杯原味纯牛奶,小肠吸收来的C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脑部产生的废物送至肾脏排出,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4次。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14.(1)氧气;
红细胞;
(2)水;
(3)葡萄糖;
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
(4)上腔静脉
【解析】
【分析】
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过程①表示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甲细胞能够携带氧气,是红细胞,乙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据此解答。
【详解】
(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气容易分离;物质B表示氧气,是由红细胞运输的。如图,物质B是经过与甲细胞的结合和分离后才能进入组织细胞乙的氧气,在血液中运载物质B的是红细胞。
(2)VC饮料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及大量的水,所以VC饮料中含量最丰富的营养素是水。
(3)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功能物质。糖类在消化系统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是呼吸作用,在线粒体内完成的。因此,若食物为米饭,则经①②过程后进入血液的主要物质名称为葡萄糖,它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发挥该作用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
(3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如图:
所以,含化剂最终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心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15.(1)肌肉(心肌)
(2)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由心房流向心室
(3)心室收缩,心房舒张;
左心室;
[1];
主动脉;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土下腔静脉
右心房
【解析】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心室的血液流向动脉,心房收缩时,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心室收缩的时候,心室的血液流向动脉,2是左心室,左心室的血液流向主动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和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运来的氧和养料供给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所以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将血液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这就是体循环的途径。
16.(1)⑨
(2)动脉;静脉
(3)瓣膜
(4)呼吸运动;氧气
(5)②⑧③⑨
(6)⑨⑧
(7)A→C→B→D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的,血液里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图示1中,①是上腔静脉,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⑦是肺静脉,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图2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详解】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因此,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⑨是左心室壁最厚。
(2)图1中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属于动脉血管;①是上腔静脉,④是下腔静脉,⑦是肺静脉,属于静脉血管。因此,图1中⑤⑥属于动脉血管;①④⑦属于静脉血管。
(3)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4)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外界空气中的氧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图2中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因此,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图2中②所代表的气体是氧气。
(5)心脏上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因此,图2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图示1中,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因此,图2中的A、B、C、D分别代表图1中的②右心房、⑧右心室、③左心房、⑨左心室。
(6)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体循环的起点为⑨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为⑧左心房。
(7)下肢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到达心脏各腔的途径是下肢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因此,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肺通气的过程,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17.(1)CDAB(2)[C]肺静脉(3)b
、d
、g(4)[B]左心室;[a]主动脉
(5)[g]下腔静脉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
【详解】
(1)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随血液经过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然后依次经过右心室→肺动脉→肺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灶部位,因此某人患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2)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所经过的路线是:一氧化碳→呼吸道→肺内→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C肺静脉进入心脏。
(3)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因此,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含有静脉血的是b肺动脉、d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
(4)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最厚的腔是左心室,与它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因此,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B左心室,与它相连的血管是a主动脉。
(4)淀粉在小肠处被消化和吸收后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入g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18.(1)8
左心室;(2)11
肺静脉
(3)房室瓣
(4)体循环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心脏的结构如图所示: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
(1)左心室承担的输送血液的路途远,需要较大的压力,需要左心室有较发达的肌肉。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力最强的是8左心室。
(2)心脏有四腔,其中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静脉,内流静脉血。因此,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11肺静脉内流的血液含氧气丰富动脉血。
(3)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由于房室瓣的作用,保证了血液只能由[4]流向[6],由[10]流向[8],决不倒流。
(4)8为左心室,12主动脉,1是上腔静脉,7是下腔静脉。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血液由[8]射出,经[12]流至全身各级血管,最终由[1]和[7]回到心脏的循环途经叫做体循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9.B毛细血管、C
【解析】
【分析】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皮肤也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主要通过蒸发散热。
【详解】
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从图中,我们可以先判断出的血管是B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血管会舒张,散热增加。因此,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是通过出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C图。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管的种类和功能,皮肤的功能。
20.(1)1;(2)O2、尿素等(3)众多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绒毛仅一层上皮细胞、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等(4)先收缩再与C一起舒张
【解析】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详解】
(1)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A)→右心室(B)→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左心室(D)→主动脉→上肢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病灶,所以,患肩周炎,对其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病灶共经过A腔1次。
(2)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肾静脉②和肾动脉①相比较,②肾静脉中氧气、无机盐、尿素等含量明显降低。
(3)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主要特点是小肠细长,内表面有很多环行皱襞,皱襞上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小肠与过程a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众多小肠绒毛增大吸收面积,绒毛仅一层上皮细胞、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等。
(4)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所以,在C腔从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这一时间段内,D腔的状态是。
【点睛】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尿的形成过程、小肠的特点、心脏收缩的特点等知识点。
21.(1)肺动脉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颜色、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变化都可以)
(2)小肠
(3)肾小球的滤过
(4)肝脏
(5)m
【解析】
【分析】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定图示中A是静脉血管,B是动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A是静脉血管,B是动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如果C处表示的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那么A代表的是肺静脉,B代表的是肺动脉.血液流经C肺泡外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根据血液流动方向(箭头)可知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流经C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或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含量增多);
(2)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变得含养料丰富,因此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的器官是小肠。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一个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的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
(4)饭后如果血液流经C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明显减少,则C代表肝脏处的毛细血管。
(5)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手臂的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m”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血管的种类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