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
新部编版五语上第七单元课内阅读(附答案)
21.古诗三首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绘了前两句诗点明了地点: ;时间: ;季节: ;天气: 。
3.这首诗作者是 时期 (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 。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 是静态, 是动态,从诗句中我仿佛看到了 。
5.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二)《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并用横线画出第一句诗中动态描写的诗句,波浪线画出动态描写的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 ,全诗主要描写了 季 (时间)的景色。
3.诗中的“姑苏”指的是(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4.诗人在前两句诗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物有 、 、 和 。
5.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心情,从“ ”字可以看出来。
(三)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 。
风一更,雪一更, , 。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词牌名是 .
2.词又叫_______ ,分为_______两阕。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下阕描写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3.读一读,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连一连。
山一程,水一程 思乡之情切
身向榆关那畔行 路途之艰险
风一更,雪一更 离家之遥远
聒碎乡心梦不成 气候之恶劣
5.“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指的是 ,“此声”指的是 ,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6.我能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 。
7. 分享一首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
。
8.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夜深了,词人站在军帐外,他在望向何处 心里又在思念谁
。
22.四季之美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课文选段写了 、 、 三种场景中的夏夜美景。
2.选段中“这情景着实迷人”的“这情景”是指 。
3.体会作者笔下的夏夜之美,理解正确的项是( )。
A.由静态描写转人动态描写,静中有动,让景物充满了活力。
B.由动态描写转人静态描写,动中有静,把景物写活。
C.运用静态描写,写出月夜的美丽。
4.全文是按照 顺序描写景物的,其中春天最美的时候是 ,最美的景物是 。
(二)
①秋天最美是黄昏。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③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④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用“ ”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句子在语段中起 的作用。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选文第1自然段按 顺序描绘了 和 两幅画面。”依次填人横线上的答案正确的是( )。
A.空间 乌鸦归巢 大雁南飞 B.时间 夕阳 斜照 西山 夕阳西沉
4.“点点归鸦”中的“点点”表示细小而多,这样的词还有: 。
5.第1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 、 ”等句可以看出。
6.照样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③句的主要意思。
第②句概括: 。 第③句概括: 。
第④句概括: 。
7.秋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有 、 、 、
;冬天最美的时间是 ,与寒冷的冬晨相和谐的是人们 的心情。
8.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
23.鸟的天堂
(一)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呈现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靠近——( ) 面貌——( ) 震动——( )
3.选文的第1自然段从 、 、 三个方面人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从“渐渐逼近”可以知道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 到 。
4.(语文要素·静态动态)抓住榕树的特点来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第①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 、 的榕树。读第②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 。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都是 (静态 动态)描写。
5.读到“那翠绿的颜色……在颤动”这句话时,我想到了“ ”和“ ”这两个四字词语。
6.读第①段,画“ ”句子中的“ 卧 ”字用得真好,写出了 。
7.读第②段,说说你从画“ ”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
8.“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堆”可以改为“压”或“长”吗 为什么
。
9.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的眼睛都给晃花了,因此觉得绿叶上有生命在颤动。
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从中感受到涌动的生命力,赞美了榕树的蓬勃生机。
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看到了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个小生命在微微地颤动。
(二)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3分)
A.颜色 B.形态 C.姿态
短文中“大的,小的”写出了鸟的 ,“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的 。
2.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2分)
3.选择题。(填序号)(4分)
(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昨天傍晚光线不好,“我”没看清鸟。
B.昨天不是没有鸟 ,而是鸟儿都归巢了,“我”看不见而已。
(2)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
A.这是对大榕树的特定称谓。
B.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在百鸟争鸣中作者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月迹
(一)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款款”的意思有:①诚恳;忠诚。②慢慢地。“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中“款款”应选第 种意思。
2.这段话运用“ 、 、 ”这些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使月亮升高的过程更清晰。我会用这些词写一种事物动态的过程:
。
3.(语文要素·静态动态)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通过描写月亮形状的变化“ → → ”,写出了月亮 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是 (静态 动态)描写。
(二)
奶奶说: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掉,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烂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 ) 粗糙——( )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亮饱含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B月亮不见了,奶奶让大家去寻找。
C天阴了,月亮才不见了。
3.通过阅读选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们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2句你喜欢的描写“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七
补全《渔歌子>》这首词,并完成练习。
西塞山前 白鹭飞 , 桃花流水 鱖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
1.补全古诗。
2.《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的 。如果把这首词看作--幅画的话,那么处于画中心的是。
3.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点在 ,季节是 。在这两句里,描绘了 、 、 等景物,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
4.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这首词富有色彩美,词中展现出的色彩有 、 、
、 等,如鹭的颜色是( ),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 )和( ),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5.词中描写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读到此句时,我们不免想起 代诗人 在《江雪》中描写渔翁垂钓的诗句:“ 。”
参考答案
21课
(一)
1.略 2.空山 晚上 秋天 雨后。3、唐 王维 居住在山中时所看到的秋天黄昏的景色。 4、明月 清泉 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林里 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 淙流淌的声音
5. 洗完衣服的女子的谈笑声透过竹林传来,渔船顺流而下,水中的莲叶跟着摇曳。
(二)1.略 2、唐 张继 秋 半夜 3、B 4.月亮 秋霜 枫树 渔火
5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到了船上。6. 孤独寂寞 愁
(三)
1.清 纳兰性德 长相思
2.长短句 上下 行军艰难 被风雪声吵醒,思念故乡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
山一程,水一程 思乡之情切
身向榆关那畔行 路途之艰险
风一更,雪一更 离家之遥远
聒碎乡心梦不成 气候之恶劣
5.故乡 风雪声 思念家乡
6.风餐露宿 幕天席地 跋山涉水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诗人看着故乡的方向,他想起了家中的父母,温柔的妻子,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子。
22课
(一)
1.月夜 、暗夜、雨夜
2.萤火虫在雨夜飞行 的情景,呈现出种朦胧的美。
3.A
4.时间 黎明最美的景物是天空。
(二)
1.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概括和总述
2.B
3.A
4.点点繁星
5.夕阳斜照西山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6.归鸦回巢 大雁高飞 风声、虫鸣动听
7.黄昏 归鸦、 大雁 、 风声 、虫鸣 早晨 闲逸
8.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早晨的情趣、闲适。
23课
(一)
靠近 呈现
2. 逼近 面目 颤动
3.枝 、干 、根 由远及近
4.高大、茂盛 生命力旺盛的榕树 静态
5.翠色欲流 青翠欲滴
6.卧 榕树的勃勃生机 。
7.我体会到作者对榕树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感叹和赞美。
8.不可以。因为 “堆”字写出了绿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的状态,更能表现出大榕树枝叶茂盛的特点。
9.B
(二)
1.B A C 2.众鸟纷飞、百鸟齐鸣 3.(1)B (2)A
4.通过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写出了画眉鸟快乐自由的样子,以点带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天堂”里幸福生活的情景。
24课
(一)
1.②
2.先、再 、渐渐地
示例1:清晨的太阳,先露出小小的头,再爬到地平线上,渐渐地升起来了。
示例2:小雨点先是蹦跳着敲着窗户,再是密集地拍着窗户,渐渐地变成了瓢泼大雨。
3.拟人 白道儿→半圆→满盈 慢慢升高 动态
(二)
兴致 粗劣 2.A
3.月亮无处不在,它在每个人的心里 美好事物的追求
4.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园地七
1.西塞山前 白鹭飞 , 桃花流水 鱖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 斜风细雨不须归
2.唐 张志和。渔夫
3.西塞山 春 白鹭、 桃花、鳜鱼
4.白色 、粉色、青色、绿色 白色 、 青色、绿色
5.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柳宗元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