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
新部编版六语上第七单元课内阅读名师原创连载(附答案)
文言文二则
(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 复: 。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 ”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 高,锺子期 高。
5.伯牙绝弦是因为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 (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 。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
. 。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 。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 。
. 。
(二)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杜处士是个 的人,对 戴嵩的《牛》特别喜爱,从文中“ ”和“ ”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来。(用文中原词原句来回答)
2. 解释句子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 .
. 。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的意思: .
. 。
3..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 ,由此可以看出牧童 的性格特点。
4.画线句中“搐”的意思是 , “乃”的意思是 。这句话写出了牧童对斗牛的 。
5.“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 , 他的“笑”包含了 。可见杜处土是个 、 的人。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7.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 ;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 。
22.月光曲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③(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卷起了(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 ) 忽然——( ) 仿佛——( ) 照耀——( )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4.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第③、④、⑤句话描写的景象。
③ ④ ⑤ .
5.选段中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的句子是 ,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是 。(填句子序号)
6.用“一”画出文中表示“波涛汹涌”意思的句子。
7.“她仿佛也看到了”这句话中“仿佛”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
8.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是 情景。我能联系内容展开想象,将省略的部分补写一句: .
9.通过对联想内容的品读,我们可以感受到琴声的 和贝多芬技艺的 。
10.借助兄妹俩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轻缓 ,时而 激荡,时而 柔美,时而 雄壮 。
11.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京剧趣谈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在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1.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约定俗成”的意思是: 。
3.“这种尴尬”指的是“ ”。而这种尴尬,用道具“ ”就漂亮完美的解决了骑马没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
4.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有两个原因:一是__ ,二是 。
5.“马鞭”在舞台上代替了“马匹”,这就是京剧中的 ,马鞭是 ,马匹是 的,剧情中的“马失前蹄”“ ”“ ”、“ ”等则是由演员用各种动作表演出来的。
6.选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语意转折。D.表示意思的递进。
7.“‘无’远远胜过了‘有’”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着重指出。C.表示否定讽刺。
8.“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中“这种表演方式”指的是 用马鞭代替真马,更好地凸现骑马人的姿态。
9.画横线句子写的是_ 。
10.画波浪线的句子,“ 实”指 ; “虚”指 。“无"指_ ;“有”指 。从这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感叹 .
. 。
11.结合第2自然段内容,想象理解: “无”远远胜过了“有”的意思。
. .
. .
. 。
12. 联系选段内容填空: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 ,或者作为 的象征。
13.我还知道京剧中的虚拟还有_ ,桨是 _ ,船是 的。演员拿一支桨做着各种划船动作,我们就知道他在 。
14.这两段话说明了京剧有( )的特点。A.虚拟 B.实在 C.虚实结合
语文园地七
下面一段话有五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有一处毛病。(在原文上修改)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敞平坦了,花草树木增多了。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足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答案
文言文二则
(一)1. 2.略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琴技 欣赏水平
5、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悲痛欲绝
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的。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
7.A 8.9见“知识点”
(二)1. 好书画 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2.见“知识点” 3. 《斗牛图》中画的牛的状态不符合常理 直爽、童真
4. 抽缩 却 了解、熟悉 5. 杜处士笑着认为牧量说得对 对牧童的赞许
谦虚、实事求是 6. 做事应该向内行人请教
7.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22.月光曲
1.清幽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一缕一缕 大风 巨浪 恬静 波涛汹涌
2.瞬间 突然 好像 照射 3. C 4.月亮升起 .月亮升高 狂风巨浪。
5. ① ⑦ ②③④⑤⑥⑧
6.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7 不能。因为盲姑娘是不可能看见这些景象的,“仿佛”后面是她听贝多芬弹的曲子时想象的内容,不是真实存在的。
8. 浪花打上岸边的 浪花拍打着海库,发出高昂激越的声音。
9. 美妙 高超 10、时而 轻缓 ,时而 激荡,时而 柔美,时而 雄壮 。
11.因为盲姑娘是看不见的,但是他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再一次听入神了,也衬托贝多芬创作的成功。
23.京剧趣谈
1. 略2.见同步知识点 3. 古人骑马,舞台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一根马鞭 4. 一是__舞台方圆太小,二是 真马不好控制 5. 虚拟 真实的道具 虚拟 “马失前蹄”“悬崖勒马”“策鞭催马”、“纵马腾跃 ” 6.A 7. B 8. 用马鞭代替真马,更好地凸现骑马人的姿态 9. 虚拟的 马鞭 ,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 10.11见同步知识点
12. 真马 骑马 13. 过江 真实道具 虚拟 过江 14. C
语文园地七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城市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街道更加整洁了,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了,花草树木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