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发展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发展轻工业不能忘张謇;发展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发展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
读史明志
透析近代经济和生活面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下历史事件,你知道它们发生
在什么时候吗?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9C60S——90S
1894年
1911年
1914年—1918年
1918年—1945年
读图知史●
阶段特征●横看成岭侧成峰
思考:阅读课本P120—P121,小组合作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绘制折线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读人知史●
艰难萌芽●千呼万唤始出来
材料一:有人这样评价洋务运动,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问题一:材料一中,所谓“栽花”是指什么?所谓“插柳”是指什么?“柳”是什么时候开始艰难萌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探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
∨
读人知史●
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20页内容,完成张謇的人物档案。并请一位同学介绍张謇。
籍贯:
身份:
提出口号:
创办企业:
其他事业:
(16岁中秀才)
童试
(33岁中举人)
六次乡试
(41岁中贡士)
五次会试
(41岁中状元)
殿试
张謇
只有靠中国人自己去办企业,跟他们竞争;要减少外国经济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只有振兴实业,挽救中国的命运!
——张謇
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结合课本第120页请思考:(1)是什么原因让张謇毅然选择弃官?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
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张謇
(2)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
实业救国就是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国家富强,摆脱民族危机。
实业救国
张謇
问题二:材料二中“日本纱厂”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允许日本设厂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用材料原文回答张謇担忧什么?他是如何应对的?他的做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通海产棉丰盛,冠绝亚洲,清计洋纱,内灌日广。而日本纱厂,则以日本通棉制成之纱,转而售我,利权外溢,年盛一年。县人张绅謇,惄蔫忧之。
——《南通大生纱厂调查记》
甲午中日战
争后
读人知史●
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探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发展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南京国民政府法令
问题三:材料三中南京国民政府法令的核心是什么?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辛亥革命后
读数知史●
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探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分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
读数知史●
春花初绽●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
材料四: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近24个,1914
—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
家,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探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材料五: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也。”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人教版《初中历史》
材料六: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主要消费品输出情况表
种类
棉纱
粗布
面粉
火柴
时
间
1913
269万担
521万担
260万担
2845万箩
1920
129万担
253万担
51万担
848万箩
问题五:依据材料五、材料六找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黄金时代”和“短暂的春天”
问题六:荣氏企业在抗战后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
读人知史●
秋冬花残●无可奈何花落去
材料七:荣氏兄弟因创办福新面粉、申新纺织企业等集团而著称于世,人称“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浩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1937——1949
探究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度受挫
主要
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原因
洋务运动
“一战后
产生
原因:洋务运动的诱导
“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再度受挫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一战”期间
小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发展
外国人在华设厂刺激民族工业发展
辛亥革命
高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张謇说,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强如张謇也难逃破产之命,那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知史●
总体特征●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座大山的压迫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部门比例饼形图和地区分布图
读图知史●
总体特征●风物长宜放眼量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纺织业
面粉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①萌芽时——
②从行业上看——
③从地区上——
④总体上——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轻工业集中、重工业基础薄弱
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
长期曲折发展、总体比较落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镌刻着两半社会烙印。
读图知史●
总体特征●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
读人知史●
民族脊梁●风物长宜放眼量
卢作孚(1893-1952),创办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抗战时期,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读人知史●
民族脊梁●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你
知
道
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西装
⑤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读文知史●
社会习俗●领异标新二月花
材料一:
探究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变化
清末之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
剪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问题一: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
问题二: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请你分析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发展:甲午战争后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生活变化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风俗习惯的改变
新式交通的出现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
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张謇
张之洞
范旭东
卢作孚
侯德榜
荣德生
民族需要英雄,时代需要先驱。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正是这些人,勇敢的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脊梁的真正含义;虽艰难而不屈,虽百挫而愈奋,为民族振兴而躬行,为国家强盛而砥砺。
从他们的跌宕人生中,你学习到了什么?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他们的故事,对我们今天实现伟大中国梦有怎样的启示?
要求:
①题目自拟,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结合史实,论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