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世纪初期,在北京大学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
动》,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自主合作】
1、先进知识分子、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意识、思想文化领域
2、陈独秀、《青年杂志》、《敬告青年》
3、旧道德、旧文化、民主、科学、陈独秀
4、文学革命、白话文
5、封建道德礼教、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思想宣传、铺垫、片面性、思想解放运动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材料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
材料二: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材料三: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1913年,袁世凯发布“尊崇孔圣令”1914年,袁世凯颁布“恢复祭天祀孔礼令”。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这篇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国共和国体,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
探究二:
结合视频以及课文,小组合作完成新文化运动概况表格。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重要阵地
口
号
主要内容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张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鲁迅
胡适
阅读教材57页人物扫描:说说北京大学为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思想自由
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兼容并包
材料一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材料三: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什么是旧道德、旧文化?
封建道德思想严重残害了人们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2)材料三反映什么问题?
探究三: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1)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是“尊孔复古”逆流的重要基石,也是辛亥革命后没有革除彻底的封建残余思想,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必须推翻孔教。
(2)从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鲁迅
提倡民主与科学
02
民主
科学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用以反对封建专制
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03
蝶
李商隐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蝴蝶
胡适第一首白话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读完这两段材料,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阅读教材58页,说出文学革命两个代表人物及著作。
“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载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瑰丽的精神日出。
材料二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材料三:“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探究四:阅读课本,结合下列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总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内容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事件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制度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