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运动与力
第 1 课 谁在运动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2. 在对运动轨迹的对比分析中认识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二)科学探究
1. 能用相对参照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基个时刻的位置。
2. 会使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会使用手表、秒表等测量时间,并能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3.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记录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三)科学态度、STSE
1.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3.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析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了解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能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谁动过?
1.公布游戏规则:选择 4-5 位学生上讲台保持静立 ,坐着观察的学生闭眼,站立的学生偷偷移动换位,要求观察者能根据看到的现象判断哪些人运动过。
2.选择 4-5 位学生上讲台参与游戏。
3.汇报交流:谁运动过?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活动二:谁在运动
1.师: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可能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内,看待两旁的景物都在向后移动,再转头看看旁边的人,他却是一动不动,同样是从汽车上面观察的,为什么有的看上去在动?有的却看上去没有动呢?
(问清楚参照物是什么)
2.总结引导学生说出 : 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都是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 , 就是静止的。
活动三:模拟小车运动
1.明确任务: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记录静物( 树木或建筑物 ) 随着时间变化与小车 (人偶 ) 之间的位置变化。
2.讨论确定小组分工
3.小组实验
4.讨论交流结果
5.小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也会不同。
三分析总结
1. 出示学生标记的小车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认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思考: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 ? 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板书设计:
谁在运动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