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21世纪教育网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精品专题
(21)小说阅读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考点分析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指向
中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
6.分析写作技巧;
7.鉴赏小说题目。
知识链接
1.小说的概念、三要素及分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与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①生动的人物形象、 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③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微型小说(小小说:是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分类
按题材可分为: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又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焦急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主旨的表现有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也即景物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
地点、季节、气候、时间、景色、场景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
心情,渲染气氛等。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考点分析一
考点:(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有一篇标题为《雪夜》的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总结 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典型例题示例一:
《林冲见差拨》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课堂练习一:
《日月行色》17题: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说“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 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可爱的性格,加强了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课堂练习二: 《软弱的人》
1、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结尾巧设突转。(2分)【先答出特点是什么】“我”再三扣除尤丽娅的工钱,得寸进尺,尤丽娅不敢言语,任其欺压,最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只是个玩笑。(2分)【再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
《侯银匠》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由第一句展开】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由第二、三句展开】
课堂练习三:
(二)揣摩人物形象的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2.(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点分析二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常见题型:
答题应注意: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命题角度·人物形象
题型:
①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典型例题示例一
《林冲见差拨》
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思路:①表现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典型例题示例二
《日月行色》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美丽﹑淳朴﹑灵性。(根据文中相关的描写进行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典型例题示例三
《河的第三条岸》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③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行动描写分析)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父亲的形象呢?
课堂练习一:
《二十年后》
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法律。】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第一问: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第二问: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课堂练习二 《林冲见差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三)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分析三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
③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叫景物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
、气候、时间、景色、场景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背景;(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②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③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郁闷、绝望) ;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交代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或营造某种氛围,为下文写……作铺垫;(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一般放在结尾的位置)
典型例题示例一 《生命的消逝》
1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闲静,舒缓(不紧张)(“静”意1分,有“不紧张”之意1分)。反衬(1分)下面即将发生的紧张之事:狼吃人(1分)。
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中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典型例题示例二 《日月行色》
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那些特点和作用
课堂练习一:小说阅读训练《二十年以后》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练习一: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刚要下班,却被一对农民夫妇堵在了门口,女人看上去很瘦,海有些气喘吁吁。男人很强壮但明显有些木讷。
半年之后的一天下午那个男人又来找我,他对我:我媳妇前天已经走了,我忙问他:孩子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说,半月前才告诉他们的,然后又补充道,多谢你了,要不然孩子这半年怎么过呀,我一听,感觉特别难过,都怪我们医术部高明……
——摘自《生命中的两袋红枣》
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渲染故事的感伤气氛。
练习二: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似乎厚密得透不进一丝风,连那些星星也像是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得撞开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摘自《母亲的诗》
作用: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练习三: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利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他奔过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
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的对视……
“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摘自《逃跑的火焰》
作用:(1)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2)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3)表现了雪野苍茫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考点分析四
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小说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典型例题示例一
《日月行色》
19.简要概括文章主旨。(4分)
本文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之美。
典型例题示例二
《河的第三条岸》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先答出何种态度】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再谈看法】
课堂练习一:《二十年以后》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考点分析五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⒈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一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⒉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五)品味语言特色
⒊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课堂练习:《日月行色》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思路:分析人物的语言特色,首先要善于抓住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
①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②你… …对我的印象呢?
③老人经的事稠
④你是个鳖熊!
⑤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的羞涩。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和心理。
“稠”“鳖熊”均属于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含蓄俏皮,富于情趣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答案: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和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六)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⒈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考点分析六
⒉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⑴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⑵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⒊小说常用的开头和结尾
⑴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小说常用的结尾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⒋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典型例题示例一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一问: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第二问: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典型例题示例二
考点分析七 (七)鉴赏小说题目
《生命的消逝》
《猴子》
《窗口》
鉴赏小说题目
1、《生命的消逝》
题目“生命的消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有人给这篇小小
说另外起了两个题目,一是“圆梦”,一是“令人震惊的故
事”。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各有什么可取之处?(7分)
①“生命的消逝”的深刻意义是?
②“圆梦”的可取之处是?
③“令人震惊的故事”的可取之处是?
2、《猴子》文章以“猴子”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
请分点陈述。
3、《窗口》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窗口》为
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归纳:
小说类文本中关于标题出题的类型:
1、这个题目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2、分析题目的表达技巧;
3、赏析这个题目(好在哪里);(从内容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赏析)
1、《生命的消逝》①题目既是指陈小米和厉求良肉体生命的消失,更是指厉求良在求名时精神生命的消失。或“追求名利而使人性异化(或扭曲人性),致使最重要的人生主题——生命意识消失。”
②既应和结尾点题“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又比原题“生命的消失”形象。
③ “令人震惊的故事”既指狼吃人之事,更指厉求良居然见死不救之事,也指厉获奖之后失踪之事。
2、《猴》
①写的是“人”而以“猴”为题,使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②以猴喻人,不仅在于文中老头儿行乞的形貌像猴儿,也暗喻老头儿从“人”退化为“猴”,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
③文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能引人深思。
请分析两组答案,看看它们的共同点,从中你可以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方法思路:
1、技巧:象征,双关,比喻,反语等;
2、情节:悬念;线索;照应;高度概括等;
3、主旨:描写人性美或丑;反映现实(歌颂或者针砭);寄寓哲理等;
《窗口》
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窗口”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窗口”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
一语双关,既是办公室的窗口,也是人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北窗是观景的好场所,我们看到了世象百态,也看到了人的冷漠、麻木;南窗有不被人注意的好风景,我们也看到了朝气蓬勃、热情似火、有着善良美好心灵的新人。
提醒:
1、由文本内容入手,展开深层思考,千万不要脱离文本内容而凭主观想象答题;
2、扣住情节、技巧、主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适当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不能空洞无物,仅说术语;
谢 谢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的第三条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波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滩。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变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躇跗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6.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4分)
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6.首先父亲需要我替他送食物,我是父亲的精神理解者和支持者,我还是父亲理想的继承者,所以孤独的父亲需要我。
17.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窗 口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9——21题(12分)
窗 口
青铜
公司迁址,新办公室有两扇窗,一南一北,正对着。南窗外是高楼,遮了阳光,投下阴影;又有一株老榆,遮了窗口,像巴掌捂住眼睛。北窗正对着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喧嚣繁杂,昼夜不息。两扇窗都积满了灰尘,无人过问。
五月,冗长而单调的下午,南窗的蝉鸣、北窗的市声,扰闹不休。人心,都是躁的。喝茶、看报、上网、聊天儿,还是打不起精神,个个像被毒日头晒蔫了的树叶子,耷拉着。
就有人抱怨,说,怎么搬到这么个破地方?又说,两扇窗都封了才好!
可是,不几天,有人发现北窗竟是个观景的好场所,视角极佳,过客行人、世象百态,尽收眼底。于是,就有人拂去了北窗的积尘。冗长而单调的下午,就有人趴在北窗边,饶有兴致地观望。办公室就常常响起一声呼唤:“快看快看,小偷偷包—”有时,是一声惊呼:“呀!撞了撞了!”于是,众人呼啦围到窗边,争着挤着,伸着脑袋去看。窗口窄小,快一步的,抢到好位置,慢一步的,就踮着脚,或者干脆搬个椅子踩上去看。
北窗外,事常有。办公室里就常有谈资。冗长的下午,也就不再单调。
这天,北窗下停着的一辆轿车突然起火。起初只是一个小火头,因无人扑救,火越烧越旺,不一会儿,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眼见着火舌越舔越高,将路旁的柳树叶都烤焦了。
办公室里,兴奋是空前的。第一时间,目击事件的发生,并将目睹其发展、变化、高潮及尾声,所有人都亢奋起来。北窗,成了一处绝佳的观察哨,所有人都成了观察员,纷纷询问着、分析着、争论着,问号、叹号满室飞舞:自燃?人为纵火?快打110!笨,应该打119!还是打报社热线,奖金非我们莫属!相机呢?快拍!车主呢?躲边上哭去了吧?能不哭吗?十几万没啦!
观察家们群情激奋,充分发挥着想象力,施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事故处理协调能力。如果是自燃,是因为天热,还是油路老化所致?如果是人为纵火,是仇?是债?是情?
火借风势,烈焰翻卷。路人、记者、警察,都只能远观,不敢近前。眼见扑救无望,车报废在所难免。办公室里,兴奋度忽然就降了几个百分点——结局已知,索然无味。只是,仍不肯丢开窗口——总算聊胜于无吧。
忽然,身后响起一个胆怯细小的声音:不会爆炸吧?哗,众人齐齐后退数尺。有人说:会!电影里不都是这样的?
立马又兴奋起来。便有人关上窗,拿硬物护住头面,仍旧贴到玻璃上,挤扁了鼻子,期待着预料中的爆炸声。
然而,终于没等来那声期待中的爆炸。消防车赶到,高压水龙头射出雪亮的水柱,浇灭火头。车,只剩个骨架。人渐散去。办公室里,众人终于离开窗口,一一归座。剩下的事情只有一个,打电话,向所有熟悉的人述说刚才发生的整个事件的进程。
次日晨报以头条新闻报道了这次事件,标题为《气温过高汽车自燃,众人围观难施救援》。报纸送到办公室,看到标题,有人不屑,说傻瓜才去救火呢!众人仍在持续兴奋中。那兴奋仿佛是口香糖,一定要嚼到没了味儿才肯罢休。
这天,办公室来了个新人。新人初来,勤快,拖地抹桌,将南窗北窗擦的雪亮。众人熟视无睹。
午后,众人昏昏欲睡,忽听窗边一声呼唤。齐围上去,见马路正中躺着位老人,肇事车绝尘而去。众人急呼新人,快来!你小子刚来第一天就赶上了。唤罢,回身不见新人。再看窗外,新人已飞步跑上马路,排开观者,将老人背起,拦车送往医院。
围观者散去,马路恢复了车流喧嚷。办公室里,众人各自回座,议论纷纷,谴责肇事者,担心老人,感叹世风日下、路人围观无人施救。也有人说新人,傻!万一老人醒不过来,岂不被讹上了?
忽然,有个声音说,没想到,这小子挺有良心的。
话出口,说话者忽然收声。所有人沉默。办公室里,气氛陡然多出些尴尬。便有人起身,走到南窗边,低头抽烟。再抬头,忽然一声惊呼。众人闻声过去,见南窗边被新人擦得干净透明。南窗下,竟是个小花坛,种了一株玉兰、两株芭蕉和几丛鸢尾。玉兰如雪,芭蕉火红,鸢尾花开蓝中夹紫,如蝶翩。
众人齐叹:好风景!以前怎么就没看到呢?
(2009年第15期《小小说选刊》)
19.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窗口“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4分)
20.小说中“新人”这个人物形象有何性格特点,塑造这个形象有何意义?(4分)
21.联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旨。(4分)
答案:19. “窗口”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办公室的窗口,也是人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北窗,是观景的好场所,我们看到了世象百态,也看到了看客们的冷漠、麻木;南窗有不被人注意的好风景,我们也看到了朝气蓬勃、热情似火、有着善良美好心灵的新人。
20.新人朝气蓬勃、热情似火、有着善良美好心灵;新人在文章里没姓没名,他未必是生活中的具体某一个人,我们曾经都是新人,我们曾经都拥有那些美德,小说启示人们抛弃自身麻木、冷漠等劣根性,发掘心灵深处善良美好的东西。
21.通过公司职员们在窗口的见闻及反应的描写,揭露了人们冷漠、麻木、无聊等劣根性,赞扬了朝气蓬勃、热情似火、有着善良美好心灵的新人。启示人们抛弃自身麻木、冷漠等劣根性,发掘心灵深处善良美好的东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二十年以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
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
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答案:11.(5分)A 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2.(6分)1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2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第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3.(6分)
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法律。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8分)
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侯银匠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 ”——“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项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答案:
1.(4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2.(4分)①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3.(6分)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4.(6分)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柔弱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柔弱的人
(俄)安东·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一块儿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
“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奇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怯地点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沉思着: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7.在小说开头部分,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回应“我”插说了两句话:“四十卢布……”、 “两月另五天……”。下列对她的心理分析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她认为对方搞错了,陈述事实予以纠正。
B.知道对方吝啬,所以要特意多说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C.感觉到对方的恶意,所以要强调事实与其抗争。
D.两句都是用了省略号,表明她非常愤怒,气得说不出话。
8.文中三处画线地方对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描写各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9.小说中两次提到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一语不发”,并在第二次写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了一个破折号。这两处的表达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3分)
10.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在“我”的一再“抢劫”下得到了十一卢布工钱,还是说“谢谢”。请问在这里她的“谢谢”是真心的吗?(3分)
11.结合全文看,“我”设计这次“抢劫”的目的是
(2分)
12.如何理解文末句“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的含义?(2分)
13.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7.A(2分)
8.第一次:对对方的行为不满,感到委屈,但又努力地忍受。(1分)第二次:更加不满和委屈,更加努力的克制和忍受。(1分)第三次:已经没有了不满,只剩下了极度的失望委屈和伤心。(1分)
9.不一样。(1分)第一次是对人物习惯性容忍情态的如实表现,作者的感情因素不太明显(1分)。第二次既是对人物情态表现,而破折号更表现了作者大惑不解的心情,以及作者对她的逆来顺受的悲哀和愤怒。(1分)
10.是真心的。(1分)因为根据下文“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1分),可见她能够得到11卢布已经很满意了。(1分)
11.既想了解人们为什么会逆来顺受(1分),又想给软弱者以教训,希望他们能够反抗。(1分)
12.针对尤丽娅 瓦西里耶夫娜而言,由于她的逆来顺受的性格才使“我”的“抢劫”得以成功(1分);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和社会上有这样的逆来顺受的人,才使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变得容易了(1分)。
13.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结尾巧设突转。(2分)【先答出特点是什么】“我”再三扣除尤丽娅的工钱,得寸进尺,尤丽娅不敢言语,任其欺压,最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只是个玩笑。(2分)【再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21世纪教育网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精品专题
(21)小说阅读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考点分析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命题指向
中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7.鉴赏小说题目。
知识链接
1.小说的概念、三要素及分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与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①生动的人物形象、 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③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微型小说(小小说:是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按题材可分为: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又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焦急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主旨的表现有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也即景物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景色、场景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考点分析一
考点:(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 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如有一篇标题为《雪夜》的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总结 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典型例题示例一:
《林冲见差拨》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课堂练习一:
《日月行色》17题: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说“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说“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 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可爱的性格,加强了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课堂练习二:
《软弱的人》
1、小说在情节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答案: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结尾巧设突转。(2分)【先答出特点是什么】“我”再三扣除尤丽娅的工钱,得寸进尺,尤丽娅不敢言语,任其欺压,最后才知道原来一切只是个玩笑。(2分)【再分析文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
课堂练习三:
《侯银匠》
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由第一句展开】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由第二、三句展开】
考点分析二
2.(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答题应注意: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命题角度·人物形象
题型:
①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典型例题示例一
《林冲见差拨》
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思路:①表现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典型例题示例二
《日月行色》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美丽﹑淳朴﹑灵性。(根据文中相关的描写进行概括)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典型例题示例三
《河的第三条岸》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③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行动描写分析)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父亲的形象呢?
课堂练习一:
《二十年后》
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重视友情,信守诺言;2乐观开朗,心直口快;3企图逃避法律。】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课堂练习二 《林冲见差拨》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第一问: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第二问: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考点分析三
(三)注意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
③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叫景物描写)。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景色、场景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背景;(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②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③烘托人物心情(如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郁闷、绝望) ;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 。交代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或营造某种氛围,为下文写……作铺垫;(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一般放在结尾的位置)
典型例题示例一 《生命的消逝》
1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闲静,舒缓(不紧张)(“静”意1分,有“不紧张”之意1分)。反衬(1分)下面即将发生的紧张之事:狼吃人(1分)。
典型例题示例二 《日月行色》
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那些特点和作用
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景中融情,场景描写中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课堂练习一:小说阅读训练《二十年以后》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练习一: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刚要下班,却被一对农民夫妇堵在了门口,女人看上去很瘦,海有些气喘吁吁。男人很强壮但明显有些木讷。
半年之后的一天下午那个男人又来找我,他对我:我媳妇前天已经走了,我忙问他:孩子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他说,半月前才告诉他们的,然后又补充道,多谢你了,要不然孩子这半年怎么过呀,我一听,感觉特别难过,都怪我们医术部高明……
——摘自《生命中的两袋红枣》
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渲染故事的感伤气氛。
练习二: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似乎厚密得透不进一丝风,连那些星星也像是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得撞开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摘自《母亲的诗》
作用: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练习三:进入冬季以后,则克台就成了最单调的世界,大地上失去了连绵的起伏,无尽的绿草鲜花,从脚下一直望到天尽头,再没有一点变化,只剩下茫茫雪野,这个位于伊利河谷深处的大草原,它的冬天是那样单调,那样沉静。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他奔过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
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的对视……
“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也是变成这样一张完整的皮,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摘自《逃跑的火焰》
作用:(1)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
(2)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
(3)表现了雪野苍茫无边无际,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
考点分析四
(四)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小说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典型例题示例一
《日月行色》
19.简要概括文章主旨。(4分)
本文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情之美。
典型例题示例二
《河的第三条岸》
18、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8.如果说“河的第三条岸”是“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先答出何种态度】首先是支持,表现在乐意跟随父亲一起上船;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偷”食物;当全家人都走了我还在默默地守护着父亲,说“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为了追求而去,当父亲接受你的提议后,我浑身战栗,害怕极了,甚至“发疯似的逃掉”,把父亲看作是“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再谈看法】
课堂练习一:《二十年以后》
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
考点分析五
(五)品味语言特色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⒈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一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⒉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⒊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课堂练习:《日月行色》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思路:分析人物的语言特色,首先要善于抓住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
①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②你… …对我的印象呢?
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的羞涩。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和心理。
③老人经的事稠
④你是个鳖熊!
“稠”“鳖熊”均属于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⑤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含蓄俏皮,富于情趣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答案: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和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考点分析六
(六)分析写作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⒈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⒉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识:
(一)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三)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⒊小说常用的开头和结尾
⑴小说常用的开头
A.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B.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⑵小说常用的结尾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⒋答题模式: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典型例题示例一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
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典型例题示例二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第一问: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第二问: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考点分析七
(七)鉴赏小说题目:
《生命的消逝》;《猴子》;《窗口》。
鉴赏小说题目
1、《生命的消逝》
题目“生命的消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有人给这篇小小 说另外起了两个题目,一是“圆梦”,一是“令人震惊的故事”。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各有什么可取之处?(7分)
①“生命的消逝”的深刻意义是?
②“圆梦”的可取之处是?
③“令人震惊的故事”的可取之处是?
2、《猴子》文章以“猴子”为题目的好处是什么?请分点陈述。
3、《窗口》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窗口》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归纳:
小说类文本中关于标题出题的类型:
1、这个题目的丰富内涵是什么;
2、分析题目的表达技巧;
3、赏析这个题目(好在哪里);(从内容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赏析)
解析:
1、《生命的消逝》①题目既是指陈小米和厉求良肉体生命的消失,更是指厉求良在求名时精神生命的消失。或“追求名利而使人性异化(或扭曲人性),致使最重要的人生主题——生命意识消失。”
②既应和结尾点题“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又比原题“生命的消失”形象。
③ “令人震惊的故事”既指狼吃人之事,更指厉求良居然见死不救之事,也指厉获奖之后失踪之事。
2、《猴》①写的是“人”而以“猴”为题,使文章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②以猴喻人,不仅在于文中老头儿行乞的形貌像猴儿,也暗喻老头儿从“人”退化为“猴”,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
③文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能引人深思。
请分析两组答案,看看它们的共同点,从中你可以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方法思路:
1、技巧:象征,双关,比喻,反语等;
2、情节:悬念;线索;照应;高度概括等;
3、主旨:描写人性美或丑;反映现实(歌颂或者针砭);寄寓哲理等;
《窗口》请联系全文,谈谈小说以“窗口”为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窗口”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
一语双关,既是办公室的窗口,也是人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到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北窗是观景的好场所,我们看到了世象百态,也看到了人的冷漠、麻木;南窗有不被人注意的好风景,我们也看到了朝气蓬勃、热情似火、有着善良美好心灵的新人。
提醒:
1、由文本内容入手,展开深层思考,千万不要脱离文本内容而凭主观想象答题;
2、扣住情节、技巧、主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适当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不能空洞无物,仅说术语;
谢 谢 !
祝您
一路走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林冲见差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马犬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
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答案:11.(4分)B C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2.(6分)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13.(6分)
第一问(2分):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第二问(4分):
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每答对一点,给2分。“对比法”答成“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
意思答对即可。
14.(8分)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论述、探究,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生命的消逝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2-15题。(20分)
生命的消逝 邢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惟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着狼坐在沙地上,从脱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①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恼。他把作品的平庸归罪于自己平庸的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此,当他在省报上看到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去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探险旅游时,就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想,大漠旖旎的自然风光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素材和灵感。但是,当他一路舟车劳顿深入到大沙漠中时,他感到了失望。他所看到的,全是在一些旅游挂图和图片库中经常看到的景色,毫无出奇之处。更糟糕的是,当他正准备无功而返时,却遭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沙漠风暴。风暴过后,他艰难地从沙子中爬出来,发现全团十几个人,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陈小米的年轻人了。其他的人,连一丝头发也不见了。
他和陈小米在沙漠里已经跋涉三天了。三天来,他们已经熟悉得像多年的老友。陈小米刚刚三十出头,却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他的公司同时在供给着十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
这已经是风暴过后的第三天傍晚了,他们身上的水也喝完了,如果明天再走不出去,那就只有葬身于大漠了。
陈小米已经抬起了头,看到厉求良正用镜头对着他,就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厉求良的手剧烈抖动起来。陈小米好像感觉到了来自背后的危险,他将头扭向背后。
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咽喉……厉求良按动了快门,嚓、嚓、嚓……整个过程,厉求良拍了二十多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全部用完。
狼走了,留下了陈小米残缺不全的躯体,和呆若木鸡的摄影家厉求良。
第二天,厉求良遇到了另外一只探险队,他获救了。
在这一年的全国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组题为《生命的消失》的作品获得了自然类一等奖,但是,获奖者迟迟没有露面。后经与其单位联系,才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获奖者厉求良在接到获奖通知的第二天就失踪了,他留在自己的办办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句话: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
(选自《语文月刊》2009年2期)
1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3. 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厉求良,为什么“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又为什么“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5分)
14.根据要求,解读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
为什么厉求良觉得狼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与“一幅图腾”?(2分)
②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咽喉。
为什么不能把“准确地衔住”换成“死死地咬住”?(2分)
15. 题目“生命的消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有人给这篇小小说另外起了两个题目,一是“圆梦”,一是“令人震惊的故事”。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各有什么可取之处?(7分)
①“生命的消逝”的深刻意义是:(3分)
②“圆梦”的可取之处是:(2分)
③“令人震惊的故事”的可取之处是:(2分)
答案:
16.运用倒叙手法,突出人与狼对峙的尖锐矛盾,(2分)渲染紧张气氛,吸引读者关注情节的发展。(2分)
17.因为在厉求良看来,狼吃人的血腥场面是难得的摄影素材,用“衔”更能表现厉求良对艺术的狂热和对生命的漠视。(3分)用顿号更能表现厉求良拍摄动作之迅速,传神地描写出他渴望一“拍”成名的急切心情。(2分)
18.手剧烈抖动是因为害怕美好的生命即将消失,自己的良心将受到谴责;(2分)呆若木鸡是因为美好的生命竟消失顷刻之间,更是因为自己竟表现出惊人的冷酷。(2分)这两处细节描写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善与恶的矛盾对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日月行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动物;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
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答案:
16、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请画意的意境美。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面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17、(4分)(1)女主人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我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18、(6分)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的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19、(4分)
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灵性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