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秋季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B.秦朝反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推翻王莽政权
2.第一手史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留下的资料,如档案、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实物等。下列关于秦朝的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始皇二十六年秦权诏书铭文
B.西汉简牍《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事迹等)
C.历史专著《生死秦始皇》
D.历史题材电视剧《秦始皇》
3.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第一期朗读了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战事不知要持续多
久”。据此可以推断出(
)
A.此家书写于公元前2世纪前期
B.该信书写在纸张上
C.信中“战事”是为了统一全国
D.该信采用楷书书写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根据是指秦朝
A.统一了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了文字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5.秦朝由于暴政二世而亡。以下史实能证明秦的暴政的有(
)
①“蜀山兀,阿房出”,修建豪华的骊山陵墓,动用刑徒和奴隶70多万人
②“丞相李斯乃奏益之,罢不合秦文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③“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④“劓鼻盈蔂,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准备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余年的整治,西汉初年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对该局面的出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取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巨大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8.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让人们认识到要想避免被灭亡的命运,国君应该“以德化民”。以下君王中做到了“以德化民”的是(
)
A.汉文帝
B.秦始皇
C.秦二世
D.汉高祖
9.司马光说:“其(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开凿灵渠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刘邦的统治局面
B.刘秀的统治局面
C.刘备的统治局面
D.刘裕的统治局面
11.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2.史料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司马迁也称张骞通西域谓之“凿空”。这真正的含义是(
)
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张骞为开发西域作了贡献
C.张骞是最早发现西域的人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13.如果让你对下面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有(
)
①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
②作者是司马光
③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④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
14.与洛阳白马寺、主张“众生平等”“五体投地”等有关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七年级同学的课后练习之一是要求依据下面朝代更迭示意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辨析改错(8分)
16.政策或重大举措的推行有利于国家的统治。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秦朝实行世袭制,保证了秦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
】改正:
(2)秦始皇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五铢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
】改正:
(3)光武帝时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等大规模反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
】改正:
(4)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实现于哪一年?(2分)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填写空格中的内容并写出他们分别掌管什么事务。(4分)
材料三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坏:大乱,人民起义)也。”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秦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2分)
18.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卖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卖”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此,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走进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问题。
【教育的光辉】
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学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写出一点即可)“儒家五经”指的是什么?(4分)
【科技的灿烂】
材料二……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合大量使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3分)
【中医的魅力】
材料三
华佗对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3)材料三反映出华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些什么?(2分)
第三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题干中信息提供的是墓主人先后参加了攻打韩、赵、魏、楚等国的战争,反映的是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故选A。
2.A【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一手史料的判断。第一手史料指的是史实发生时留下的资料,分析备选项,始皇二十六年秦权诏书铭文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秦国和秦朝历史。公元前223年正处于秦王嬴政灭六国之际,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A项错误;造纸术发明于西汉,B项错误;秦朝时使用小篆字体,楷体在后面朝代才出现,D项错误。故选C。
4.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
5.D【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丞相李斯……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排除含②的选项。故选D。
6.A【解析】本题考查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故选A。
7.B【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政策,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8.A【解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内容。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A符合题意。故选A。
9.C【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比较。汉武帝没有开凿灵渠,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故选C。
10.B【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故选B。
11.D【解析】本题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D。
12.D【解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交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选D。
13.D【解析】本题考查《史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②④表述不正确。故选D。
14.B【解析】本题考查佛教。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故选B。
15.C【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轴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220年东汉灭亡,这是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故选C。
16.(1)ד世袭制”改为“郡县制”
(2)ד五铢钱”改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3)ד光武帝”改为“汉武帝”
(4)√
17.(1)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
(2)太尉,掌管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3)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18.(1)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4)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19.(1)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培养官吏。(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诗》《书》《礼》《易》《春秋》。
(2)原因:笨重、脆弱、昂贵。技术:造纸术。
(3)运动有益身体健康。(符合题意即可)他创编出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第
(1)问,由材料一中信息“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分析其目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五经”即可。第(2)问,第一问可结合材料二中信息“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作答。第(3)问,由材料三中信息“劳动”“病不得生”“终不朽”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结合华佗的五禽戏作答。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
廿二年,攻魏梁
廿十三年,兴,攻荆
备注:梁,魏国都城;荆,楚的代称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节选
第二章
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
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
发展经济
秦朝
西汉
东汉
东汉结束
公元前221年
220年
县(令或长)
郡守
皇帝
皇帝
丞相
皇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