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动量机器守恒定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 )
A.
小木块、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
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
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
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2.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5
kg·m/s,这说明( )
A.
物体的动量在减小
B.
物体的动量在增大
C.
物体的动量大小也可能不变
D.
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
3.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在时间t内,物体的速度由v1增大为v2,则力2F作用在质量为4m的物体上,在时间t内,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是( )
A.m(v2-v1)
B.m(v2-v1)
C.
2m(v2-v1)
D.
4m(v2-v1)
4.将质量为m0的木块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子弹射穿木块时的速度为,现将同样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相同的子弹仍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设子弹在木块中所受阻力不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m0=3m,则能够射穿木块
B.
若m0=3m,则不能射穿木块,子弹将留在木块中,一起以共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C.
若m0=3m,则刚好能射穿木块,此时相对速率为零
D.
若子弹以3v0速度射向木块,并从木块中穿出,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1;若子弹以4v0速度射向木块,木块获得的速度为v2,则必有v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的小球,其中甲球的质量m1=2
kg,乙球的质量m2=1
kg,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碰撞前后乙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两球发生正碰后,甲球静止不动,碰撞时间极短,则碰前甲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0.5
m/s,向右
B.
0.5
m/s,向左
C.
1.5
m/s,向右
D.
1.5
m/s,向左
6.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轻杆的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 )
A.
向右运动
B.
向左运动
C.
静止不动
D.
小球下摆时,小车向左运动,碰撞后又静止
7.关于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动量的方向一定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B.
冲量的方向一定跟对应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C.
物体受到的冲量方向与物体末动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D.
合外力的冲量为零,则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均为零
8.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固定圆环,MN是它在竖直方向上的直径.两根光滑滑轨MP、QN的端点都在圆周上,MP>QN.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分别从M、Q点无初速度释放,在它们各自沿MP、QN运动到圆周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对两球的冲量大小相同
B.
重力对a球的冲量较大
C.
弹力对a球的冲量较小
D.
两球的动量变化大小相同
9.下列几种现象中,动量不守恒的是( )
A.
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发生碰撞
B.
车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的人从车头走到车尾
C.
水平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置于光滑水平面的物体相连,伸长的弹簧拉物体运动
D.
火箭的反冲运动
10.某物体受到一个-6
N·s的冲量作用,则( )
A.
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少
B.
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C.
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
物体原来动量的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方向相反
11.如图小球A和小球B质量之比为1∶3,球A用细绳系住,绳子的另一端固定,球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当球A从高为h处由静止摆下,到达最低点恰好与球B弹性正碰,则碰后球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h
B.
C.
D.
12.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蝇头小利将青蛙捕杀、贩卖.现将一装有很多青蛙的箱子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当青蛙从箱子里沿水平方向跳出时,下列关于青蛙、箱子和小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箱子和青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箱子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箱子、小车和青蛙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D.
箱子、青蛙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13.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3
N的作用,经过10
s(取g=10
m/s2)( )
A.
力F的冲量为15N·s
B.
物体的动量的变化是30
kg·m/s
C.
重力的冲量是零
D.
地面支持力的冲量是185
N·s
14.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轻杆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上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 )
A.
向右运动
B.
向左运动
C.
静止不动
D.
小球下摆时,车向左运动后又静止
15.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A相连,A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与A相同的物体B,从高h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滑下,与A相碰后一起将弹簧压缩,弹簧复原过程中某时刻B与A分开且沿原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B.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C.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D.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质量为m=0.10
kg的小球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5.0
m时撞击一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则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______________,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__.(取g=10
m/s2)
17.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甲:m乙=________.
18.物体A,B的质量之比为mA∶mB=4∶1,使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滑行,若它们受到的阻力相等,那么它们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A∶tB=________,若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那么它们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A∶tB=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两个长立方体滑块A和B,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甲,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乙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发生的位置是________
①A、B相撞的位置在P5、P6之间
②A、B相撞的位置在P6处
③A、B相撞的位置在P6、P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者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滑块与桌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⑥照片上测得的s34、s45、s56和s67、s78、s89
(3)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图甲为“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甲
乙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________m2.
(2)在做此实验时,若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碰撞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m1∶m2=________.
21.在“探究动量是否守恒”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B,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遮光板的宽度相同.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弹簧落下,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速率分别为v1、v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_;本实验选用气垫导轨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如图所示,甲车的质量m甲=20
kg,车上人的质量M=50
kg,甲车和人一起从斜坡上高h=0.45
m处由静止开始滑下,并沿水平面继续滑行.此时质量为m乙=50
kg的乙车以速度v乙=1.8
m/s迎面匀速而来.为了避免两车相撞,在适当距离时,甲车上的人必须以一定速度跳到乙车上去,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求人跳离甲车时相对地面的速度.(g=10
m/s2)
23.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C质量为2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炭块(在木板上滑行时能留下痕迹),两炭块质量均为m,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A、B两炭块的初速度分别为v0、2v0,方向如图所示,A、B两炭块相距足够远.求:
(1)木板的最终速度;
(2)A、B两炭块在木板上所留痕迹的长度之和.
24.如图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质量都是m的物体,其中B、C静止,中间夹着一个质量不计的弹簧,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今物体A以水平速度v0撞向B,且立即与其粘在一起运动.求整个运动过程中.
(1)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2)物体C的最大速度.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木箱和小木块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向右,故小木块相对木箱静止后,系统总动量也向右,B正确.
2.【答案】C
【解析】动量是矢量,动量变化了5
kg·m/s,物体动量的大小可能在增大,也可能在减小,还可能不变.若物体以大小为5
kg·m/s的动量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物体的动量大小保持不变,当末动量方向与初动量方向间的夹角为60°时,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5
kg·m/s.故C正确.
3.【答案】C
【解析】力F作用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时,根据动量定理得:Ft=m(v2-v1),力2F作用在质量为4m的物体上,根据动量定理得Δp=2Ft=2m(v2-v1),C正确.
4.【答案】B
【解析】木块固定时,对子弹穿透木块的过程,根据能量守恒有mv=FfL+m()2①
当m0=3m时,假设子弹和木块能获得共同速度v′,子弹与木块的作用过程根据动量守恒有mv0=(m0+m)v′②
由能量守恒有mv=FfL′+(m0+m)v′2③.
联立①②③及m0=3m解得L′5.【答案】D
【解析】设碰前甲球的速度为v1.由图象知碰前乙球的速度v2=2
m/s,碰后速度v2′=-1
m/s,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2v2′,得碰前甲球速度v1=-1.5
m/s,负号表示方向向左,故D正确.
6.【答案】D
【解析】这是反冲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下落时速度向右,小车速度向左;小球静止,小车也静止.
7.【答案】A
【解析】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物体的动量,动量的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A正确;恒力的冲量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变力的冲量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冲量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末动量方向相同,也可能与末动量方向相反,B、C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的冲量为零,但物体所受各力的冲量并不为零,D错误.
8.【答案】C
【解析】小球受到的合外力等于重力沿轨道方向的分力,即:mgsinθ,加速度为a=gsinθ(θ为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图中的直角三角形可知,小球的位移s=2Rsinθ
所以t===,t与θ无关,即t1=t2,所以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mgsinθ·t.由图可知MP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大,所以沿MP运动的a球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大,由动量定理可知,a球的动量变化大,A、D错误;重力的冲量为mgt,由于运动的时间相等,所以重力的冲量大小相等,B错误;弹力的冲量:mgcosθ·t,所以a球的弹力的冲量小,C正确.
9.【答案】C
【解析】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者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发生碰撞,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车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上的人从车头走到车尾,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水平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置于光滑水平面的物体相连,伸长的弹簧拉物体运动,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故动量不守恒;火箭的反冲运动,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动量守恒.
10.【答案】C
【解析】冲量、动量都是矢量,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规定正方向后,可用“+”、“-”号表示矢量的方向,-6
N·s的冲量说明物体所受冲量的大小为6
N·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由动量定理可知正确答案为C.而初、末动量的方向、大小由题设均不能确定.
11.【答案】C
【解析】设A球的质量为m,A球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v,得v0=
A、B碰撞过程,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A+3mv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mv+·3mv
解得vA=-
设碰后球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v
解得H=h,A、B、D错误,C正确.
12.【答案】D
【解析】小车对箱子有外力,箱子和青蛙组成的系统外力之和不为零,动量不守恒;青蛙对箱子有作用力,箱子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外力之和不为零,动量不守恒;箱子、青蛙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为内力,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动量守恒.
13.【答案】D
【解析】拉力F的冲量I=Ft=30
N·s,物体的合力为N,所以合力的冲量为15N·s,由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所以动量的变化量为15N·s,地面支持力为18.5
N,支持力的冲量为185
N·s,重力的冲量为200
N·s,D正确.
14.【答案】D
【解析】水平方向上,系统不受外力,因此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小球下落过程中,水平方向具有向右的分速度,因此为保证动量守恒,小车要向左运动.当撞到橡皮泥,A球和小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恰好抵消掉,小车会静止.
15.【答案】B
【解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B刚到达水平地面的速度v0=,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A与B碰撞后的速度为v=v0,所以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m=×2mv2=mgh,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A与B将分开,B以速度v沿斜面上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mv2,B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故C、D两项错误.
16.【答案】45°kg·m/s或N·s
【解析】小球下落5
m时的竖直分速度为v⊥==10
m/s.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速度为10
m/s.所以小球撞击钢板时的速度为v=10m/s,方向与竖直方向成45°角.由于小球是垂直撞在钢板上,所以钢板与水平面成45°角.
其动量大小为p=mv=0.10×10kg·m/s=kg·m/s.
17.【答案】0.6 2∶1
【解析】碰前小车甲的速度:v甲==0.6
m/s;碰后两小车的共同速度:v共==0.4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甲v甲=(m甲+m乙)v共,代入数据解得:m甲∶m乙=2∶1.
18.【答案】4∶1 1∶1
【解析】由动量定理:Fft=mv0,若它们受到的阻力相等,那么tA∶tB=mA∶mB=4∶1;若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那么,由动量定理:μmgt=mv0,解出tA∶tB=1∶1.
19.【答案】(1)② (2)①⑥ (3)m1(2s56+s45-s34)=(m1+m2)(2s67+s78-s89)
【解析】(1)由图可看出在P6位置两滑块相遇,即A、B相撞的位置在P6处,②正确.
(2)(3)P6之前滑块A运动距离越来越小,且每两段之间距离的差值都相等,说明物体在P6位置之前做匀减速运动,设碰撞前滑块A在P4、P5、P6的速度分别为v4、v5、v6,
碰撞后,整体在P6、P7、P8的速度分别为v6′,v7、v8,
则v4=,v5=,又v5=,
得到碰撞前滑块A速度v6=,
同理,碰撞后整体的速度v6′=
原来需要验证的方程为m1v6=(m1+m2)v6′,
将上两式代入整理得:m1(2s56+s45-s34)=(m1+m2)(2s67+s78-s89),故①⑥正确
(3)由(2)知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及s34、s45、s56和s67、s78、s89.
20.【答案】(1)m1>m2 (2)m1∶m2=4∶1
【解析】(1)为防止碰后m1被反弹,入射球质量要大于被碰球质量,即m1>m2;
(2)实验要验证表达式m1=m1+m2
代入数据,有:m1×0.605
0=m1×0.363
0+m2×0.968
0
代入数据解得:m1∶m2=4∶1.
21.【答案】m1v1-m2v2=0 使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解析】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
m1v1-m2v2=0,
用气垫导轨做实验,物体在气流的作用下悬浮在轨道上,可以认为物体不受摩擦力,使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22.【答案】3.8
m/s≤v≤4.8
m/s
【解析】人及甲车从斜面滑下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m甲)gh=(M+m甲)v
得v甲==3
m/s①
要避免两车相撞,人从甲车跳到乙车后,必须使乙车反向,并要求v乙′≥v甲′②
人跳离甲车后,甲车的运动有两种情况:
(1)人跳离甲车后,甲车仍沿原方向运动.
设人跳离速度为v人′,甲车的速度为v甲′.以人和甲车为研究系统,在人跳离甲车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m甲)v甲=Mv人′+m甲v甲′③
得v甲′=
当人跳上乙车后,以人和乙车为研究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人′-m乙v乙=(M+m乙)v乙′④
得v乙′=
由v乙′≥v甲′,得v人′≥3.8
m/s⑤
(2)人跳离甲车后,甲车沿相反方向运动,同理有(M+m甲)v甲=Mv人′-m甲v甲′⑥
Mv人′-m乙v乙=(M+m乙)v乙′⑦
且v乙′≥v甲′
联立此三式得v人′≤4.8
m/s⑧
所以,人跳离甲车时,相对地面速度应为:3.8
m/s≤v≤4.8
m/s.
23.【答案】(1)v0 (2)
【解析】(1)对A、B、C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0=4mv.
解得v=v0.
(2)全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
μmgx=mv+m(2v0)2-×4mv2,
解得x=.
24.【答案】(1)mv (2)v0
【解析】(1)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mv0=2mv1;
A、B碰撞后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三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2mv1=3mv2,
×2mv=(3m)v+Ep,可得Ep=mv.
(2)弹簧恢复原长时,C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
由系统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3mv2=2mv3+mvm,×2mv=×2mv+mv,
可得vm=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