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图画文字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图画文字苏少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26 08: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图画文字(二) 授课日期
第 1 课时
教 学

标 认知目标:了解文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初步感受象形文字的美感。
技能目标:感受象形文字的组合画面产生的独特魅力,学会运用浮雕的形式表现文字,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汉字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浮雕的形式表现象形文字的组合画面。
教学难点:认识象形文字的美感,学生敢于创造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
课前准备 PPT课件
关键词卡片
超轻粘土
地板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导入 1.师:(同学们闭上眼睛)人骑坐在一根圆木上,顺水漂流,如果他握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行。如果把那根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适地坐在里面,并能携带上自己的物品,请问根据王老师的描述,你想到了什么?
生:船
2.师:(出示纸船),古代船叫做“舟”,请同学们看看王老师手上的纸船,结合刚才王老师的描述你想到什么?
生:汉字“舟”
揭题
二、新授
1. 请同学们看几张图,与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太阳),与平时看到的太阳一样吗?
(2)这是什么图形,猜一猜?
师小结:刚才看到的图形有点像图形,又有点像字。(ppt象形字和风景的对比图片)这些图画文字与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联系,图画文字来源我们的生活。(张贴关键词“联系”)
2. 出示图片
(1)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字?(羊)师:这个图形很像我们今天的“羊”字,只是羊的脸概括成了三角形。
(2)小结:我们看到的这些就是“象形文字”。它们的起源最早是一幅画,慢慢演变成文字,象形文字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3)我们再来看下面的象形文字(鸟),与现在的“鸟”字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这幅画更抽象一些。
(龟)象形文字很复杂,特别是龟背上面的花纹都有了,现在“龟”字简化多了,只有一横一竖了。
还有(虎),(象)。
(4)师小结:我们现在的文字与象形文字肯定是有联系的,只是现在的文字比象形文字更简练、概括、抽象了。(张贴关键词概括、抽象、简练)
3. 出示图片?
(1)师:这幅图跟之前景物、动物的图片相比,更加的复杂,你们能找出图中的象形文字吗?
生:人骑着马捕猎
(2)出示图片:《人捕鱼》,师生共同分析人物活动。
(3)出示图片:人物的各种动态
(4)师小结:人物的行为比较复杂,比刚才的动物和自然复杂多了。
动手画画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象形文字,你能动手来试一试,画一画吗?
学生动手创作(第一次作业)
点评反馈
师小结:这些图形与现在还使用的象形文字有关,我们既可以叫它“象形文字”,也可以叫它“图画文字”。
动手操作
1.观看视频,根据图画文字展开联想,完成一幅完整的画。(视频)
2.教师示范,了解超轻黏土。((1)制作图画:揉圆、一个方向搓、捏扁(2)粘)
3.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评(将作品张贴在展板上,自评、互评、师评。)
((1)构图是否合理?(2)效果如何?(3)形如何?)
四、课后拓展
1. 我们来看看这些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
“鱼”的演变过程:开始甲骨文“鱼”,慢慢变成金文、篆书,再演变隶书,再到楷书,后面是行书和草书。
2.象形文字组合的其他表现形式
(石头上的、竹子上的等。)
3.其他国家的象形文字(埃及、中国纳西族等)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三、教师示范 1. 教师模仿青铜器上的“鱼”,用毛笔、宣纸、墨和水这些水墨画工具材料来写一写。
(1)可用线条先画出鱼的外形、头部,然后身体、尾巴,这与画画不一样,画画是很小心地画出形状,写字是一笔一笔写,今天是把画画和写字相组合。(2)添上花纹(鱼鳞),两边加上鱼鳍。
(3)最简洁、最生动的“鱼”就出来了,当然还可以把“鱼”字换方向来看,比如竖起来、横过来看都可以,这可以叫做一张画,也可以称作一个字。
2. 学生第一次尝试练习
(1)老师讲解注意点①先用整支笔蘸水,然后用笔尖蘸浓墨,让墨与水融合在一起,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就有韵味了。②每个笔划都是一笔画完,不能描。③写大一点,一张纸上只写一个“鱼”字。
(2)学生进行练习(3)进行点评①构图是否合理?②水墨效果如何?③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