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海拾贝
导入新课
诗海拾贝
导入新课
登
泰
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似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泰山记
姚鼐
学习目标:
1.
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文学常识。
2.
学习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培养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语感。
3.
想象体会课文的游历过程和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
【作品】
著有
《惜抱轩文集》16卷、
《文后集》12卷、
《惜抱轩诗集》10卷、
《笔记》10卷、
《尺牍》10卷、
《九经说》19卷、
《三传补注》3卷、
《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
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评价】
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以养亲为名,告归故里,途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峰之后,写下了这篇游记。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相关知识
1.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康熙年间的方苞,刘大櫆、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因三人都是桐城人,所以并称为“桐城三祖”。他们对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主张古文“清正雅洁”。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2.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文化常识
1.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南岳衡山(在湖南)、西岳华山(在陕西)、北岳恒山(在山西)、中岳嵩山(在河南)并称五岳,而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2.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戊申晦,五鼓
戊申,以干支来纪日,这一天又是月末,故称“晦”(古时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五鼓,也就是五更天。古时夜击鼓报更,故以“鼓”为更的代称。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认读字音
(1)汶水(wèn) (2)济水(jǐ)
(3)磴(dèng)
(4)徂徕(cú)(lái)
(5)皓(hào)
预习检查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
(6)绛(jiàng)
(7)鼐(nài)
(8)罅(xià)
(9)樗蒱(chū)(pú)
(10)岱祠(dài)
总揽全局
1.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的?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1)作者从京师动身。
(2)由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3)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学习展示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