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6 13: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习目标】
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确立及其性质。
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
3.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1926.12.5—1927.8.25,以汪精卫为核心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五三惨案
(3)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北洋军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经济
(1)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必要性: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武装起义和重大会议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开辟革命新道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③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②意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三、红军长征
1.背景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2)1933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的直接原因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结束
3.意义: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的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26“思考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提示: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讨伐军阀张作霖,统一全国。
2.阅读教材P129: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提示: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图片“《南昌起义》(油画)”(P127)
信息解读:《南昌起义》(油画)为黎冰鸿1959年创作完成。画面描绘了黎明时分,周恩来在总指挥部大楼前宣布战斗胜利的情景。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2.阅读图片“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P129)
信息解读:1931年2月,各地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此后,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并踊跃参加红军或支援前线。
3.阅读图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P130)
信息解读: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最终在会宁会师,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全面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史论要点
1.政治上,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1)1927年秋,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实现了“宁汉合流”,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2)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兵北上,讨伐奉系军阀。1928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3)1929~1930年间,新军阀之间爆发混战,最后蒋介石集团取得胜利。
2.经济上,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
(1)措施: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二、探究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史论要点
1.原因
(1)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意义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三、探究三(核心素养)红军长征的意义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
史料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