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5 21: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的构成》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材的体系中,学生在课已经认识了分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特点,对分子、原子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学习原子的结构做好知识准备。?
原子的结构属于微观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采用大量的原子结构探究之旅的资料引入课题,并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原子核由哪些粒子构成。??
2.知道构成原子各粒子之间的关系、电性及数量关系。?
3.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构建微观模型、自主阅读、分析图表、引导、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科学家卢瑟福的视频和卢瑟福α粒子散实验视频。
学生准备:网上搜索及查阅原子结构发现历程的科普书籍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讲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我国独立掌握了核武器技术,国防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师]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教师]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3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板书:原子的结构)
活动一、开启构建原子模型之旅,探究原子的构成
探索之旅的第一站:构建道尔顿模型。
[教师]讲述:1803年,我们来到了探索之旅的第一站,构建道尔顿模型。
[教师]提问:1803年英国科学家谁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教师]讲述:近代原子学说的核心观点:原子内部是没有任何结构,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原子模型的建立是经过了由臆测到假设的过程。
探索之旅的第二站:汤姆生发现电子。
[教师]讲述:时间过了不到一百年,探索之旅来到了第二站,汤姆生发现电子。电子是带负电荷的,是所有物质原子共有的构成部分。(板书:电子,带负电荷)
[教师]讲述:不带电的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电子的发现摧毁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观点”,汤姆生以此为依据对道尔顿原子模型进行了修正,构建了汤姆生模型,由于模型的样子像西瓜,也叫西瓜模型。科学家们从此叩开了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认识汤姆生模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科学家不断寻找证据,不断修正的过程。
探索之旅的第三站:卢瑟福模型。
[教师]讲述:探索之旅来到了第四站建立卢瑟福模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学家卢瑟福。
[学生]观看科学家卢瑟福视频,了解卢瑟福的生平事迹,感受科学家严谨勤奋、执着专注的科研态度。
[教师]讲述:我们大家也要像卢瑟福一样,具有严谨勤奋、执着专注的学习态度,就会在任何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成为像卢瑟福一样的科学家,大家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师]讲述:视频中提到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实验。
[学生]观看卢瑟福的演示实验,寻找试验中的重要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观察能力,理解卢瑟福试验的过程。
[教师]讲述:刚才观看了实验,请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的现象,你认为原子可能有什么特征??
??? 2.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了什么??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了,说明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后形成共识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α粒子没有受到阻挡。2.极少数α粒子沿原途径反弹回来,说明α粒子可能在行进中碰到了一个小而质量大的东西。
[教师讲]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原不同轨道运转,建立了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神秘面纱。我们进入活动二、探索原子的构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微观问题模型化的科学研究方法
活动二、原子的构成
[学生]阅读教材53页内容并根据图3-9,完成学案上的活动二的问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活动三、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35页表3-1获得信息。回答学案活动三的问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进行修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看图标、分析图表获得信息的能力。
谈谈收获
让学生谈本次收获。
课后思考
以“我是某(氢、碳、氧、钠)原 子”为题,写一篇简短的科普习作。

板书设计: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 决定 原子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