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高一物理单元练习卷: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高一物理单元练习卷: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5 21: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小题4分,7~10为多选每小题5分,共44分)
1.如图所示,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滑行,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全过程的v-t图象是( 
 )
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
A.a1=a2=0
B.a1=a,a2=0
C.a1=a,a2=a
D.a1=a,a2=-a
3.质量m0=30
kg、长L=1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5.将质量m=10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滑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μ2=0.4(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5.一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则该时刻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该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该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
A.L+
B.L+
C.L+
D.L+
7.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力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只由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及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D.一旦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立即为零,其速度也一定立即变为零
8.如图所示,10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放置于两个相互垂直挡板上,平面AB与水平面夹角为30°,则( 
 )
A.第1个小球受4个力作用
B.第8个小球受力个数可能小于4
C.斜面对第31个小球的支持力为
D.第5个小球对第4个小球的作用力为48Mg
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 
 )
A.该同学体重约为650
N
B.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10.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
B.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
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
D.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1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
mm、12.0
mm、14.0
mm、16.0
mm、18.0
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
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的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到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需测出它在A、B间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计算a的运动学公式是a=.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与m的关系为
a=m-μg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m,测出相应的a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
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

(3)实验得到a与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μ=
(取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倾角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自由下滑.g取10
m/s2,sin37°=0.6,cos37°=0.8.
(1)求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木块加速度的大小.
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弹簧下端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手持挡板A以加速度a(a(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小球经过的最小路程.
15.如图所示,将质量m=0.1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且与杆夹角为θ=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53°=0.8,cos53°=0.6,g=10
m/s2)
16.如图所示,长L=1.5
m、高h=0.45
m、质量M=10
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v0=3.6
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
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1
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处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g=10
m/s2.求:
(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放在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小题4分,7~10为多选每小题5分,共44分)
1.如图所示,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向上滑行,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物块在斜面上运动全过程的v-t图象是( A )
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1和a2,则( D )
A.a1=a2=0
B.a1=a,a2=0
C.a1=a,a2=a
D.a1=a,a2=-a
3.质量m0=30
kg、长L=1
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5.将质量m=10
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滑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μ2=0.4(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C )
A.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B.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C.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D.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
4.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它们的惯性的大小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5.一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速度在某一时刻等于零,则该时刻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该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保持静止时,该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 )
A.L+
B.L+
C.L+
D.L+
7.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力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
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只由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
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及速度方向总是相同的
D.一旦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立即为零,其速度也一定立即变为零
8.如图所示,10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光滑小球,静止放置于两个相互垂直挡板上,平面AB与水平面夹角为30°,则( AD )
A.第1个小球受4个力作用
B.第8个小球受力个数可能小于4
C.斜面对第31个小球的支持力为
D.第5个小球对第4个小球的作用力为48Mg
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 AC )
A.该同学体重约为650
N
B.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
s起立
D.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10.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
B.图中A点值即为物体的重力值
C.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
D.图线延长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的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1所示,自A点起,相邻两点的距离分别为10.0
mm、12.0
mm、14.0
mm、16.0
mm、18.0
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85
m/s,小车的加速度为5.0
m/s2;
(2)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的关系,应该保持拉力F(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应该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中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
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M,滑块上砝码的总质量为m′,托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A到B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需测出它在A、B间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计算a的运动学公式是a=.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a与m的关系为
a=m-μg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m,测出相应的a值,并利用上式来计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m+m′保持不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滑块上.
(3)实验得到a与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μ=0.23(取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倾角θ=37°的光滑固定斜面自由下滑.g取10
m/s2,sin37°=0.6,cos37°=0.8.
(1)求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木块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1)6
m/s2 (2)2
m/s2
1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弹簧下端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手持挡板A以加速度a(a(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小球经过的最小路程.
答案:(1) (2)
15.如图所示,将质量m=0.1
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且与杆夹角为θ=53°的拉力F,使圆环以a=4.4
m/s2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取sin53°=0.8,cos53°=0.6,g=10
m/s2)
答案:1
N或9
N
16.如图所示,长L=1.5
m、高h=0.45
m、质量M=10
kg的长方体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当木箱的速度v0=3.6
m/s时,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左的恒力F=50
N,并同时将一个质量m=1
kg的小球轻放在距木箱右端处的P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脱离木箱落到地面.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其他摩擦均不计.取g=10
m/s2.求:
(1)小球从离开木箱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放在P点后,木箱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
(3)小球离开木箱时木箱的速度.
答案:(1)0.3
s (2)0.9
m (3)2.8
m/s 方向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