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22 11: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gaokao.21cnjy.com/H/13/98/V16467.shtml ( http: / / gaokao.21cnjy.com / H / 13 / 98 / V16467.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筹划(chóu) 彷徨(pánɡ) 仰慕(yǎnɡ) 浠水(xī)
B.衰微(shuāi) 锲而不舍(qiè) 高标(biāo) 颤抖(chàn)
C.赫然(hè) 磐石(bān) 捋袖(luō) 滑稽(jī)
D.轮廓(kuò) 脚踝(huái) 面庞(pánɡ) 荒谬(miù)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在表中,并订正。(4分)
马革裹尸 先为人知 一反即往 踌躇 磐石 杂论无章 小心翼翼 妇如皆知
错别字
订 正
3.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6分)
(1)学问广博精深知识面广。( )
(2)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 )
(3)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
(4)胸中充满正义的愤恨。( )
(5)寻开心,找乐趣。( )
(6)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
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2分)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⑤②③④⑥①
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6分)
(甲)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B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分)
2.A、B两篇文章思想内容有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晋平公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用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B文中孙权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达到说服吕蒙的目的;
A文中师旷规劝晋平公则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他的认可的。(2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治经为博士( ) (4)见往事耳( )
6.写出B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安有为人臣戏其君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0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回答画线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自己,这几段话中,你觉得闻一多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你学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教师(25分)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机会进小学,只在家塾里读书,国文读得很多,历史地理也还将就得过,吟诗作文都学会了,且还能写一两千字的文章。只是算术很落后,翻来覆去,只做到加减乘除,因为塾师自己的算学程度,也只到此为止。
十二岁到了北平,我居然考上了一个中学,因为考试的时候,校长只出一个“学然后知不足”的论说题目。这题目是我在家塾里做过的,当时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校长先生大为惊奇赞美,一下子便让我和中学一年生同班上课。上课两星期以后,别的功课我都能应付自如,作文还升了一班,只是算术把我难坏了。中学的算术是从代数做,我的算学底子太坏,脚跟站不牢,昏头眩脑,踏着云雾似的上课,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她是我们的代数和历史教员,那时也不过二十多岁吧。“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就恰恰的可以形容她。她是北方人,皮肤很白嫩,身材很窈窕,又很容易红脸,难为情或是生气,就立刻连耳带颈都红了起来,我最怕的是她红脸的时候。
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的牢记了原理。
第一个月考,我的历史得九十九分,而代数却只得了五十二分,不及格!当我下课自己躲在屋角流泪的时候,觉得有只温暖的手,抚着我的肩膀,抬头却见T女士挟着课本,站在我的身旁。我赶紧擦了眼泪,站了起来。她温和地问我道:“你为什么哭?难道是我的分数打错了?”我说:“不是的,我是气我自己的数学底子太差。你出的十道题目,我只明白一半。”她就软款温柔地坐下,仔细问我的过去。知道了我的家塾教育以后,她就恳切地对我说:“这不能怪你。你中间跳过了一大段!我看你还聪明,补习一定不难,以后你每天晚一点回家,我替你补习算术吧。”
这当然是她对我格外的爱护,因为算术不曾学过,很有退班的可能;而且她很忙,每天匀出一个钟头给我,是额外的恩惠。我当时连忙答允,又再三地道谢。回家去同母亲一说,母亲尤其感激,又仔细地询问T女士的一切,她觉得T女士是一位很好的教师。
从此我每天下课后,就到她的办公室,补习一个钟头的算术,把高小三年的课本,在半年以内赶完了。T女士逢人便称道我的神速聪明。但她不知道我每天回家以后,用功直到半夜,因着习题的繁难,我曾流过许多焦急的眼泪,在泪眼模糊之中,灯影下往往涌现着T女士美丽慈和的脸,我就仿佛得到了灵感似的,擦去眼泪,又赶紧往下做。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套间里,冬天的夜里,烧热的砖炕,点起一盏煤油灯,盘着两腿坐在炕桌边上,读书习算。到了夜深,母亲往往叫人送冰糖葫芦,或是赛梨的萝卜,来给我消夜。直到现在,每逢看见孩子做算术,我就会看见T女士的笑脸,脚下觉得热烘烘的,嘴里也充满了萝卜的清甜气味!
算术补习完毕,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代数同几何,我全是不费功夫地做着;我成了同学们崇拜的中心,有什么难题,他们都来请教我。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竟有几个困难的习题,是在夜中苦想,梦里做出来的。我补完算术以后,母亲觉得对于T女士应有一点表示,她自己跑到福隆公司,买了一件很贵重的衣料,叫我送去。T女士却把礼物退了回来,她对我母亲说:“我不是常替学生补习的,我不能要报酬。我因为觉得令郎别样功课都很好,只有算学差些,退一班未免太委屈他。他这样的赶,没有赶出毛病来,我已经是很高兴的了。”母亲不敢勉强她,只得作罢。有一天我在东安市场,碰见T女士也在那里买东西。看见摊上挂着的挖空的红萝卜里面种着新麦秧,她不住地夸赞那东西的巧雅,颜色的鲜明,可是因为手里东西太多,不能再拿,割爱了。等她走后,我不曾还价,赶紧买了一只萝卜,挑在手里回家。第二天一早又挑着那只红萝卜,按着狂跳的心,到她办公室去叩门。她正预备上课,开门看见了我和我的礼物,不觉嫣然地笑了,立刻接了过去,挂在灯上,一面说:“谢谢你,你真是细心。”我红着脸出来,三步两跳跑到课室里,嘴里不自觉地唱着歌,那一整天我颇觉得有些飘飘然之感。
因着补习算术,我和她对面坐的时候很多,我做着算题,她也低头改卷子。在我抬头凝思的时候,往往注意到她的如云的头发,雪白的脖子,很长的低垂的睫毛,和穿在她身上匀称大方的灰布衫,青裙子,心里渐渐生了说不出的敬慕和爱恋。在我偷看她的时候,有时她的眼光正和我的相撞,露着润白的牙齿向我一笑,我就要红起脸,低下头,心里乱半天,又喜欢,又难过,自己莫名其妙。
从校长到同学,没有一个愿意听到有人向T女士求婚的消息。校长固不愿意失去一位好同事,我们也不愿意失去一位好教师,同时我们还有一种私意,以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个男子,配作T女士的丈夫,然而向T女士求婚的男子,那时总在十个以上,有的是我们的男教师,有的是校外的人士。我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一律的取一种讥笑鄙夷的态度。对于男教师们,我们不敢怎么样,只在背地里替他们起上种种的绰号,如“癞蛤蟆”“双料癞虾蟆”之类。对于校外的人士,我们的胆子就大一些,看见他们坐在会议室里或是在校门口徘徊,我们总是大声咳嗽,或是从他们背后投些很小的石子,他们回头看时,我们就三五成群地哄哄笑着,昂然走过。
T女士自己对于追求者的态度,总是很庄重很大方。对于讨厌一点的人,就在他们的情书上,打红叉子退了回去。对于不大讨厌的,她也不取积极的态度,仿佛对于婚姻问题不感兴趣。她很孝,因为没有弟兄,她便和她的父亲守在一起,下课后常常看见她扶着老人,出来散步,白发红颜,相映如画。
在这里,我要供招一件很可笑的事实,虽然在当时并不可笑。那时我们在圣经班里,正读着“所罗门雅歌”,我便模仿雅歌的格调,写了些赞美T女士的句子,在英文练习簿的后面,一页一页的写下叠起。积了有十几篇,既不敢给人看,又不忍毁去。那时我们都用很厚的牛皮纸包书面,我便把这十几篇尊贵的作品,折存在两层书皮之间。有一天被一位同学翻了出来,当众诵读,大家都以为我是对于隔壁女校的女生,发生了恋爱,大家哄笑。我又不便说出实话,只好涨红着脸,赶过去抢来撕掉。从此连雅歌也不敢写了,那年我是十五岁。
我从中学毕业的那一年,T女士也离开了学校,到别地方做事去了,但我们仍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看见我,她总有勉励安慰的话,也常有些事要我帮忙,如翻译短篇文字之类,我总是谨慎行事,宁可将大学里功课挪后,不肯耽误她的事情。
她做着很好的事业,很大的事业,至死未结婚。六年以前,以牙疾死于上海,追悼哀殓她的,有几万人。我是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火车上,得到了这个消息,车窗外飞掠过去的一大片的枫林秋叶,尽消失了艳红的颜色,我忽然流下泪来,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2分)
吟诗( ) 蛾眉( ) 譬喻( ) 嫣然( )
2.“学然后知不足”出自哪部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女士为什么是同学最敬爱的人?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女士对我帮助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着T女士的关系,我对于算学真是心神贯注”一句说明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T女士退还母亲的衣料而收下我选的红萝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生们对于T女士的追求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尾画线句有何含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是母亲死后第一次的流泪”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请以“我的________(填自己熟悉的人,如老师、父母、朋友、同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
1.C 2.鲜 既 乱 孺 3.(1)博学多识 (2)一拍即合 (3)不约而同 (4)义愤填膺 (5)寻欢作乐 (6)忘乎所以 4.D 5.B 6.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二、
(一)
1.《资治通鉴》、司马光 2.从“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来回答 3.“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以军中多务4.B文运用现身说法;A文运用比喻说理 5.(1)当道;(2)粗略地阅读;(3)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历史 6.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7.(1)怎么能有做别人臣子却戏弄自己君主的。(2)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二)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1)撰写了《唐诗杂论》(2)完成了《楚辞校补》(3)编著了《古典新义》3.指闻先生的字整齐地排列着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废寝忘食、救国爱民等。
(三)
1.略 2.《论语》 3.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而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 4.帮我补习算学。5.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亲其师而信其教。 6.表现了T女士不慕功利的敬业精神以及对于学生的爱心的呵护。 7.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8.衬托作者当时的悲痛之情。9.强调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只有母子情可比。
三、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