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敬业与乐业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敬业与乐业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6 14: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6
敬业与乐业
第二单元
展现思想风采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文体知识
6
字词梳理
7
整体感知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
9
主旨归纳
10


CONTENTS
写作特色
11
课后作业
12
1.初步学习论说文的要素、特点。(重点)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重点)
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学习目标
官员
演员
医生
教师
军人
律师
修鞋匠
清洁工
人各有志,下面职业中你会选择?
为什么?
新课导入
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如果你没能如愿以偿,
从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
你会怎样做?
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
新课导入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屈原研究》等均收入《饮冰室合集》。
走近作者
梁启超的一生
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本文是作者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有删改。当时作者经历无数政治风波后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他随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正是由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他所阐述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自己推崇传统文化的缘由。
背景资料
演讲词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或倡议。演讲词具有如下特点:①针对性——演讲的主题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听众的需要,必须要有针对性;②鲜明性——演讲的内容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③条理性——讲话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④通俗性——语言要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要合乎口语;⑤适当的感彩——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演讲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
文体知识
旁骛  
佝偻 
承蜩
亵渎  
骈进  
强聒
(qiǎng
guō)

pián

(gōu
lóu

(xiè
dú)



【亵渎】
【骈进】【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
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
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
轻慢,不尊重。
并进,一起前进。
(tiáo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敬业与乐业
(1)
(2—8)
(9)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无业的害处和有业的必要(2-5)
铺垫
对现有职业应取何种态度(6-8)
要敬业的原因和怎样敬业(6、7)
要乐业的原因和怎样乐业(8)
有业
敬业
乐业
整体感知
1.演讲开始引用儒家、道家的格言有何作用?
①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提出“敬业乐业”的主题;②交代了题目的来源,说明引用的话和原句意义不同,既避免了听众把原意和题目混淆,又说明了论证语言的严谨性。
疑难探究
2.作者在论述“有业”时,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首先,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其次,举唐代名僧百丈禅师不做事便不吃饭的事例,从正面论证“有业”的必要性。事例生动,前后对比,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3.应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作者说:“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文中的“业”不仅指正式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作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本文。
疑难探究
4.作者是如何论述“为什么要敬业”的?
首先,引用宋代朱熹的名言,解释“敬”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的疑问,引出下文的论述。然后从人类生存的需求(为生活而劳动)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道理。最后,提及选择职业与择业后的敬业,使得论证更加充分和严密。
疑难探究
5.在讲完了“为什么要敬业”后,作者是如何进一步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的?
为了论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作者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先指出“敬业”的唯一秘诀:忠实。接着列举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的例子,引用庄子、曾国藩、孔子的名言,说明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道理。
疑难探究
6.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提倡“敬业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渴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的职业。人们多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目标。因此,梁启超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的积极作用。
疑难探究
7.作者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重要性的?
在第8段中,作者首先剖析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的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提出了“乐业”之“乐”。接着,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要“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说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人类理想的生活”。
疑难探究
8.“人类合理的生活”指什么样的生活?
第一,应该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第二,对于所做的事情应该生出敬意,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尽全力把它做好;第三,不能一味地叫苦,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从而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疑难探究
敬业与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
(2—8)
(9)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
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板书设计
这篇演讲词中,作者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主旨归纳
1.逻辑严密,条理明晰。
本文一开始,作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接下来,分别谈论“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的旨意。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主旨鲜明,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写作特色
2.论据典型有力。
(1)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①演讲一开始就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论题;②在论述“有业”时,引用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的必要性。
(2)例证的运用淋漓尽致,既有生活中的实例,又有古代著作中的事例,更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从而使得演讲具体、生动,极具说服力。
写作特色
3.语言平易,恳切动人。
全文多用短句,言简意赅;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在引用古代文句时,如果文字较难理解,作者就会用通俗的口语加以解释,力求化深为浅,变难为易。如第3段引用过孔子的两句话后,又用浅显的语言作了生动而有趣的讲解。作为一篇演讲词,作者紧密结合当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使得演讲格外恳切动人,如“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其言谆谆,其情殷殷。特别是结尾的“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令人感动。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