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学案导学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学案导学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01 08:1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1第二单元:从地理圈层看地理环境
学案导学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课时)
一、课标解析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3.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 、 。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成分 作 用


二氧化碳
臭 氧
水汽和杂质
3.大气垂直分布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空气 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2)平流层:大气主要靠 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大气以 为主。
(3)高层大气: 层反射无线电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2)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 ,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 和 。
(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 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 ,其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 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式:大气由 区向 区作水平运动,形成风。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受力及方向: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 于等压线,指向 ;高空大气受 力和 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受 力、 力和 力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 。
三、规律总结
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
2.在垂直范围内,低空气压永远比高空高
3.先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4.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 而不能改变其运动速度的大小
5.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3.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无关的是--------------------=( )
A.阴天的白昼天空仍然明亮 B.白天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
读右图,回答4~6题
4.指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
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
A.A B.B
C.C D.D
5.图中箭头C的意义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6.影响图中箭头C的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B.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
C.云量的多少 D.水汽、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7.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的原理是----------------------( )
A.增加太阳辐射 B.增加地面辐射 C.增加大气逆辐射 D.提高大气热能
8.下图所示四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9. 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10、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12.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
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
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
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1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X射线区
1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高低差异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太阳辐射能纬度差异 D.各地的气压差异
1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
A.低纬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1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地心引力 D.冷热不均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1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19.下图所示的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按风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20.有关大气层特点的叙述有--------------------------------------------(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并反射无线电波
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D.对流层厚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二)是非题(下列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A”,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B”)
21.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 )
22.形成风的原动力是地转偏向力--------------------------------------------( )
23.白天多云,气温低,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
24.深秋,多云的夜晚,第二天早晨没有露水----------------------------------( )
25.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
(三)综合题
26.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A、B两处的温度较高是 处,
(2)比较a、b、c、d四处气压高低,从高到低
排列:
(3)A、B两处的的天气状况是:A
B 。
27.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B、C、D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地的气温比A地 。
(3)C处气压比D处 。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
(5)若A在B的西方,则AB之间的地方吹 风。
28.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
是 。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29.读“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
(2)A层大气主要是由 、 、 三部分组成,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
(3)产生大气对流运动的 层。(填出字母,以下同)
(4)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 层,其有利条件是 ;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层。
30.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 ___力,④是___ ___力,⑤是___ 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4)在____ 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 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 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 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 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 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 ,而是成一夹角。
 共同影响。












A
B
C
D












  
1018
1014
1004
1006
1012
1018
1015
1014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PAGE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