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6 08: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历史八年级上册综合复习及检测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就一座山。”今年是农历庚子年,一百多年前的“庚子赔款”,曾经也是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庚子赔款”源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开始了“百日维新”。其内容不包括(
)
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禁止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军事工业
B.发展民用工业
C.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4.义和团到处捣毁教堂,用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这些行为也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务
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5.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著的《天演论》中着重阐述(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民主共和的思想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6.东交民巷作为见证国家历史演变的胡同,被列入了北京的重点文物保护街道。中国人被迫迁出东交民巷,不准居住,这种情景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C.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D.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道路斗争
8.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
9.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D.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10.《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1.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12.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针对的是(
)
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中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C.日本占领香港
D.日本伙同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
13.“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的出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14.早在1901年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赔款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
15.从如图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①出现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②主要撰稿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③宣扬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④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很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9分)
16.读漫画《时局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19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什么历史事件?(3分)
(2)图中的老鹰代表哪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该国提出了什么政策(措施)?(6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
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1)结合材料一,说出一个李鸿章所属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并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
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不同?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
一例予以说明。(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军的增援部队7月底到达大沽,8月4日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各国联军由18000人组成,其中有8000名日本人、4800名俄国人、3000名英国人、2100名美国人、800名法国人、58名奥地利人和53名意大利人。德国人很晚才到,没有加入这支联军。强大的联军猛攻天津至北京一线,驱散了行军线路前面的拳民和政府军。西方强国很快地就击败中国,大获全胜。8月14日,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弃京出逃。
材料二
:联军原先要求处死12名官员,包括庄亲王、端亲王等。最后决定,庄亲王被赐死,端亲王发配新疆终身监禁,16个省共119名官员受到了从死刑到申斥的惩罚。1901年5月7日,赔款数目进一步修订为6750万镑,或4.5亿两白银,分39年偿清(也就是到1940年),年息4%,以海关税、厘金、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这些条款被正式写入由12款和19项附属条款构成的《辛丑条约》,由李鸿章、庆亲王和十一国代表于1901年9月17日签署,联军于9月1日撤出北京,朝廷直至1902年1月7日才返回北京。
(1)依据材料一,指出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弃京出逃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朝廷最终采取什么方法得以返回北京?(4分)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此事件的解决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4分)
四、探究题(共16分)
19.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中国梦”这个充满憧憬的词汇,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这种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一朝击碎天国梦】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就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打碎了大清王朝“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6分)
【人民抗争救国梦】
材料二
:
(2)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反抗。以上两则图片分别和哪些事件有关?(2分)
【近代探索复兴梦】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3)材料三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主题总结】
(4)在中国近代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
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单元测评卷
1.d
2.d
3.C
4.B
5.d
6.D
7.D
8.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刺激了清朝的统治者开始了维新变革,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所以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故选B
9.D
10.C
【解析】据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
11.A
12.B
【解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甲午战争中日本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后,日本很快占领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接着又夹击山东威海卫,结果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故选B。
13.B
【解析】“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B
14.D
【解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
15.D
【解析】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②主要撰稿人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④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很大都正确。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宣扬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与孙中山有关。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6.(1)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势力范围的情况。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7.(1)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主张除学习技术之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富强。戊戌
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8.(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惩罚官员;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
(3)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3)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4)落后就要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政策或改革的实行要符合我国国
情,实事求是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