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练习题
(60分钟
50分)
2020.1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第Ⅱ卷相应表格内。)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花生油
D.花椒粉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
CaCO3
石灰石
碳酸钙
B.
CaO
生石灰
消石灰
C.
Ca(OH)2
熟石灰
氢氧化钙
D.
NaOH
烧碱
苛性钠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碘酒是一种溶液,其中溶剂是酒精
C.溶液不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固态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4.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A.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B.用洗发液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衣粉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5.人体内的一些液体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血浆7.35~7.45
B.胆汁7.1~7.3
C.胃液0.9~1.5
D.胰液7.5~8.0
6.不同温度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36.0
36.6
37.3
38.4
39.8
则能将不饱和NaCl溶液变为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是
A.加水
B.升高温度
C.倒出部分溶液
D.加入NaCl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8.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9.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下列关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20℃,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
KNO3固体
B.20℃时,100g
KNO3溶液中溶解31.6g
KNO3固体
C.100g水中溶解了31.6g
KNO3固体达到饱和
D.20℃时,31.6g
KNO3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10.某同学在做蔗糖溶解实验时,过程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②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②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同
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
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
B>A>C
12.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则该溶液
A.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一定是碱溶液
C.一定是酸性溶液
D.一定是酸溶液
13.如图所示,若向小试管(试管中装有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发现U型管中
的液面,左边上升右边下降。该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生石灰
D.硝酸铵固体
1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15.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16.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测定时间/min
0
1
2
3
4
5
pH
4.8
4.6
4.5
4.5
4.5
4.5
A.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C.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
D.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氧化物
B.碱的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能使无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C.
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D.浓硫酸敞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则可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8.“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3-Z-6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Z-6
A.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
B.反应中Na+和S个数比为1∶1
C.反应后溶液中只有一种物质
D.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9.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2+2H2OCa(OH)2+2H2↑,NaH与CaH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新物质为
A.NaOH和H2
B.NaOH和NaCl
C.NaOH、H2和NaCl
D.NaCl和H2
20.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如图是测得的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时固体完全溶解
B.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
数为30%的溶液
D.图中b、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
第Ⅱ卷
非选择题(30分)
成绩统计栏
题号
第Ⅰ卷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21.(4分)盐酸、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O2、CO2等气体,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
(2)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写出其中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稀盐酸、稀硫酸都可用来除铁锈,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22.(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3-Z-9所示的实验。
图3-Z-9
(1)图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乙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图丙实验中的现象为
。?
23.(4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
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5分)下图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
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D操作应选用
mL
的量筒(从10
mL、100
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跟量筒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
。
25.(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
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
猜想
不正确,猜想
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拓展】
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
A.
CuO
B.
AgNO3
C.
Cu
D.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6分)
26.(2分)60℃时,将36g
KNO3溶于204g水中,全部溶解后,试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若使上述所得(全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g。
27.(6分)
某同学用73
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进行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请根据题意填空并计算:
(1)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1%)
九年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A
C
D
C
D
A
C
D
A
D
B
C
A
D
D
D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21.(4分)
(1)吸水(1分)(2)
(1分)
(1分)
(3)6HCl+Fe2O32FeCl3+3H2O(1分)
22.(4分)
(1)
2NaOH+CO2=Na2CO3+H2O(1分)
(2)酚酞溶液(1分)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分)
(3)有蓝色沉淀产生
(1分)
23.(4分)(1)甲;(1分)不饱和(1分)(2)N;(1分)不会(1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4.(5分)(1)2.5(1分)
减少氯化钠质量(1分)
(2)100(1分)
最低(1分)
(3)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1分)
25.(7分)
(2)Ca(OH)2+2HCl=CaCl2+2H2O
(1分)
Ⅳ
(1分)
(3)溶液不变红色
(1分)
Ⅰ
Ⅱ(1分)
(4)(1分)
(5)A
(1分)
CuO+2HCl=CuCl2+H2O(1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6分)
26.(2分)(1)15%
(1分)
(2)240g(1分)
27.(2分)
(1)NaCl、NaOH(1分)
(2)解:设40
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1分)
40
36.5
X
73
g×10%
=
x=8
g(1分)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1分)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