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7 22:51:57

文档简介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
(测试卷2)
一、填空题。
1.
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  ),再在积的末尾添(  )。
2.
12的103倍是(  ),31个200是(  )。
3.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与第二个乘数的(  )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
5.
一袋面粉重50千克,一辆卡车可以装142袋,一辆卡车可以装(  
)千克面粉。
6.
小明在计算完2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使用(  ),应该先按(  ),再按(  ),然后按(  ),最后按(  )键。
7.
在○里填上“>”“<”或“=”。
30×181○332×181 
27×200○22×270
604×15○15×606
123×40○132×30
234×30○245×29
808×39○798×29
8.据统计,全国每个中档饭店每天要用258双一次性筷子,一个月(30天)要用(  )双一次性筷子。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
(  )
2.
一个三位数乘0与一个两位数乘0的积相等。
(  )
3.
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一定有两个0。
(  )
4.
键是计算器的开关机键。
(  )
5.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28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1    
B.
2    C.
3
2.
下面的算式的积与180×60的积不同的是(  )。
A.
360×30
B.
90×120
C.
720×20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  )位数。
A.

B.

C.
四或五
4.
605×13的积的中间(  )0。
A.
有一个
B.
有两个
C.
没有
5.
用竖式计算245×36时,2与3相乘,事实上是(  )。
A.
2×3
B.
20×30
C.
200×30
四、计算题。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310×3=  
280×2= 
 
140×7=
350×2=
89×100=
32×20=
230×4=
140×20=
730×0=
230×30=
140×5=
300×30=
2.
用竖式计算。(12分)
162×21=  
64×321=  
713×15=
308×21=  
130×24=  
135×12=
五、找规律,填空。
观察每组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关系,完成第四个算式。
1.
9×5=45
99×95=9405
999×995=994005
9999×9995=(    )
2.
2345×10001=23452345
7629×10001=76297629
5438×10001=54385438
2764×10001=(    )
六、解决问题。
1.
四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人的压岁钱是185元,53名同学的压岁钱共有多少元?
2.
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一个奶站有1500袋牛奶,120个箱子够装吗?
3.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1550分能绕地球15圈吗?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答案
一、1.
16×3=48 两个0
2.
1236 6200 3.
9900 4.
个位 相加 5.
7100
6.
计算器 237 × 62 =
7.
< < < > < > 8.
7740
二、1.
? 2.
√ 3.
? 4.
? 5.
?
三、1.
C 2.
C 3.
C 4.
C 5.
C
四、1.
930 560 980 700 8900 640 920 2800 0 6900 700 9000
2.
3402 20544 10695 6468 3120 1620
五、1.
99940005 2.
27642764
六、1.
185×53=9805(元)
2.
120×24=2880(袋) 2880>1500 够
3.
114×15=1710(分) 1710>1550 不能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3)
一、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用竖式计算456×65时,456与6相乘实际是(  )。
A.
456×6    B.
2×456    C.
456×60
2.
2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
一  
B.
两  
C.

3.
637×15的积的个位是(  )。
A.
7  
B.
5  
C.
2
4.
两个乘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乘2,另一个乘数不变,积(  )。
A.
不变  
B.
乘2  
C.
除以2
二、我会用竖式计算。
345×24=     
12×520=     
309×20=    
641×80=     
304×30=     
177×32=    
三、在○里填上“>”“<”或“=”。
60×109○6600     48×69○3500     10000○98×95
99×79○8000   
302×21○6000 
88×497○45000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探索规律。
123456789×9×2=2222222202 123456789×9×3=3333333303
观察上面两个算式,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
123456789×9×4=(       )
123456789×45=(        )
六、生活中的数学。
1.
每个集装箱装满货物后的质量是52吨,一艘船装了224个集装箱,这艘船一共装了多少吨货物?
2.
我国的“神舟”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90分。
3.
一个粮店3天出售大米的质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估计一下,这个粮店30天大约能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4.
林庄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120米,宽50米,还有一个正方形苗圃,边长是80米。花圃和苗圃相比,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平方米?
七、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参考答案
一、1.
C 
2.
C 
3.
B 
4.
B 
  
三、
< < > < > < 
四、(答案不唯一)
五、4444444404 5555555505
六、1.
52×224=11648(吨)
答:这艘船一共装了11648吨货物。
2.
108×90=9720(分)
答:用了9720分。 
3.
430≈400 380≈400 407≈400
400×30=12000(千克)
答:这个粮店30天大约能售出大米12000千克。
4.
120×50=6000(平方米)
80×80=6400(平方米) 6400>6000,苗圃面积大。
6400-6000=400(平方米)
答:苗圃面积大,大400平方米。
七、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测试卷1)
【例1】将3、4、6、8这四个数分别填人下列等式左右两边四个括号里,每个括号中只能填人一个数字,使这个等式成立。
(
)(
)×(
)(
)=(
)(
)×(
)(
)。
解析:
这四个数有如下特点:3和8相乘得24,4和。6相乘得24,把3、8做两个两位数的十位,则4、6做两个两位数的个位得34×86,从右往左读是68×43。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解答:填法一
(4)(3)×(6)(8)=(3)(4)×(8)(6)
填法二
(4)(8)×(6)(3)=(8)(4)×(3)(6)
【例2】把下面的算式填完整。
解析:
从□□□×6=1218,可以知道第一个乘数是703,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203的积是□□□,仍是一个三位数,说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可能是1、2、3或4,所以共有4种填法。
解答:
【例3】一个书架有6层,每层的书都接近50本,学校有19个这样的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
解析:(1)一个书架有6层,每层的书都接近50本,6层大约有50×6=300(本),说明一个书架大约有300本书。(2)每个书架大约有300本书,学校有19个这样的书架,书的总本数大约有300×19,19约等于20,300×20=6000(本),说明19个这样的书架大约有6000
本书。
解答:
50×6×19
≈50×6×20
=300×20
=6000(本)
【例4】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估算一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了大米多少千克?
解析:
因为本题所给的这三个数都接近400,所以在估计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假设每天的销售量是400千克,那么就可以估计出30天的销售量。
解答:
400×30=12000(千克)
【例5】每瓶饮料3元钱,买5送一,45名学生每人1瓶,要买多少瓶饮料,花多少钱?
解析:①理解“买5送一”的含义:花5瓶的钱能得到6瓶的饮料。
②算出45名学生需要几份“买5送一”的饮料;45名学生需要45瓶饮料,45瓶里最多有7个6瓶,就需要买7份“买5送一”的饮料,此时,得到7×6=42瓶,还需要买3瓶才够。
③算出共需买多少瓶:买了7份,实际买了7个5瓶,再加上又买的3瓶即是共需买的饮料瓶数。
④算钱数:每瓶3元,买38瓶,也就是求38个3元,用乘法计算。
解答:
45÷(5+1)=7……3(瓶)
5×7+3=38(瓶)
38×3=114(元)
答:要买38瓶饮料,花114元。
【例6】王红每天上学先步行17分钟,再跑步3分钟到达学校。有一天她步行5分钟就跑步去学校,到达学校比平时早了6分钟。已知她步行每分钟走60米,她家离学校多少米?
解析:王红每天上学用的时间是17+3=20(分钟),而“有一天”因为她先步行5分钟,就开始跑步去学校,所以比平时早到6分钟,也就是到校只用了20—6=14(分钟),其中跑步时间为14—5=9(分钟)。
把王红每天和“有一天”步行和跑步的时间分列如下:
步行
跑步
每天
17分钟
3分钟
有一天
5分钟
9分钟
上下对比发现:“有一天”比每天少步行17—5=12{分钟),多跑步9-3=6(分钟)。也就是说步行12分钟走的路等于跑步6分钟跑的路。可见,跑步的速度是步行的12÷6=2倍。
因为王红步行每分钟60米,跑步的速度便是60×2=120(米)。
每天步行和跑步的速度及时间确定了,便可以求出从家到校的路程。
解答:有一天跑步时间:17+3-6-5=9(分钟)
对比发现跑步与步行的速度关系:17-5=12(分钟)
9-3=6(分钟)
12÷6=2
跑步速度:60×2=120(米)
家到学校的路程:17×60+3×120=1380(米)
答:她家离学校1380米。
【例7】有一条宽8米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960平方米。为了方便,道路的宽增加了16米,长不变。问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
解法1
解析:先反用长方形面积公式:长=长方形面积÷宽,求出人行道的长,再由已知条件宽增加了16米,用加法求出现在的宽。最后利用长方形面积=长×宽,求出现在的面积。
解答
960÷8;120(米)
120×(8+16)
=120×24
=2880(平方米)
答: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2880平方米。
解法2
解析:可以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求解。因为长X宽’面积,长不变,当宽由8米增加到16+8=24米时,宽便扩大到原来的24÷8=3倍,说明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解答:
(16+8)÷8=24÷8=3
960×3=2880(平方米)
答: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2880平方米。
【例8】图书馆有293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其中一个书架第一层藏书52本,第二层藏书奶本,第三层藏书54本,第四层藏书50本,图书馆大约藏书多少本?
解析:这道题初看数目比较多,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个书架4层,藏书的本数都在50本左右,因此可以把每层分别看成50本,这样计算会更方便。
解答:一个书架的藏书:52+49+54+50≈50×4=200(本)
293个书架的藏书:293×200≈60000<本)

300
答:图书馆大约藏书60000本。
【例9】李师傅到商店为食堂买炊具,平锅每个108元,高压锅每个298元,微波炉每个312元。每样买3个,他带2500元够吗?
解析:
要判断带2500元是否够,就要估算出李师傅所买物品大约共需多少元。因为此题是有关带钱的问题,所以要把单价估大些,以便带的钱够用。
解答:方法一:
108×3+298×3+312×3
≈110×3+300×3+320×3
=330+900+960
=2190(元)
方法二:
(108+298+312)×3
≈(110+300+320)×3
=730×3
=2190(元)
答:因为2190元<2500元,所以带2500元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