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琼中县阳江学校 李芬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
利用燃烧加工食物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通常情况下: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的燃烧
发光、放热、产生白烟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红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一、提出问题
二、进行猜想
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需要······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
白磷
红磷
热水(80℃)
实验探究2: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四、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分组实验】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烧杯中正在燃烧的蜡烛。
【思考】怎样让火熄灭?
水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沙
子
清除可燃物
隔绝空气或氧气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手摇、沙扑、湿抹布扑盖、书本盖、剪灯芯等。
实验探究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器原理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或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
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
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空气即可燃烧
保存在水中
3.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 A )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 D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琼中县阳江学校 李芬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其方法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及其方法
[教具准备]
1、仪器:镊子、酒精灯、烧杯(500mL)、试管、橡皮塞、剪刀、石棉网,三角架
2、药品及其它:热水、碱面、稀盐酸、火柴、木条、蜡烛、白磷、红磷、滤纸、小刀、药匙、一小节玻璃棒、湿抹布、沙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习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定义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火自救常识 ①回忆前面学习过的物质燃烧的现象。②结合生活经验,总结燃烧的特征。 ①展示有关燃烧的燃烧图片。②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总结燃烧的的特征。
①对问题作出猜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观察白磷、红磷燃烧对的比实验,讨论、分析燃烧的发生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①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实验验证猜想,引导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燃烧的条件。
①做分组实验通过探究实验“熄灭蜡烛”的方法寻找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②结合生活实践总结出灭火原理和方法。 ①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灭火),指导学生做分组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②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原理和方法。
①讨论交流如果生活中遇到火情应如何灭火与自救。 ①提出情景问题,考查学生安全意识。②展示图片,介绍自救的安全知识。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火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的帮助。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知识回顾]:物质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氧化反应。
[提出问题]: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交流讨论]:学生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
[过渡]:下面一起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一、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灼烧玻璃棒和小木条,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结论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可燃物。
进而举例哪些物质是可燃物,哪些物质不是可燃物。
■ [实验探究2]: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400mL的热水,并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小块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交流思考]:分析比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燃烧?同样是白磷为什么试管中的能燃烧,而水中的不能呢?怎样让水中的白磷燃烧?
[小结]: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条件
[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火的使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但燃烧不当、失控,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提出问题]:如果失火了,我们怎样灭火?
■[实验探究3]:学生分组实验,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燃着的蜡烛。
[交流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小组发言,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手摇、沙扑、湿抹布扑盖、书本盖、剪灯芯等。
[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火就熄灭。
■[实验探究4]:将一支燃着的蜡烛放在烧杯中,向其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
并分析原因。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探究4中熄灭的蜡烛,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并进行总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板书)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联系生活]:
用所学知识来加以解释:课本126页生活启示
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炒菜时油锅着火;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学生各抒己见
[展示图片]:
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灭火器原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
[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练习]: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
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
(2)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
(3)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 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说明
实验 仪器和药品
实验1 酒精灯 小木条 玻璃棒 火柴
实验2 烧杯(500mL 1个) 试管(中号 带橡皮塞2支) 试管(中号)热水白磷 红磷 酒精灯 石棉网 三角架 镊子 小刀 培养皿 火柴
实验3 (分组实验3~5个人一组) 烧杯 剪刀 沙子 水 蜡烛 湿抹布 火柴
实验4 烧杯(500mL) 碳酸钠粉末 蜡烛 稀盐酸 火柴简易灭火器装置 P126 页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