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1-01 08:5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九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孙宜峰
授课班级: 九年级一班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29日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2.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3.会查比热表,能根据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
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
难点:热源及加热时间的控制,同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也是实验中的难点
教学亮点:本节内容是本章重中之重,如何理解比热容及做好实验是教学中的两大重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比热容实验的设计,本节先通过分析比较两个同学饭量大小的方法来进行类比设计实验,这样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来设计实验,大大的减小了实验设计的难度,并对课本中的实验顺序进行改变,把小烧杯改成常见的铝制的易拉罐。
教学手段 分组实验与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1.热量的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 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多少热量?
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3.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长,说明水的质量越大,需要
的热量越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长,说明水升高的温度越高,水吸收的热
量越多。可见,水在升温时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及水升高的温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升
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热量就越多。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大
家想不想知道答案呢? (通过设疑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也明确了本节的学习任务)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这节课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如何比较两种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若不相等谁吸收的多谁吸收的少?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二:比较两个人的饭量 (生活中的实例,贴近生活,学生亲身体验,因此理解效果较好)
师:如何比较两个人饭量的大小?
生:看谁吃的东西多,谁吃的多,谁的饭量就大
师:那吃什么呢?一人吃馒头,另一人吃米饭,好比较吗?
生:不好比较,最好都吃一样的东西
师: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结果?
生:都尽最大努力吃,都吃饱为止
师:一个大胖子和一个廋子能放在一组比较饭量吗?男同学和女同学能放在一组进行比赛吗?
生:没有可比性,最好两个人质量一样,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分别进行比赛
教师总结:
在男子组或者女子组中,两个质量相同的人,都吃饱,看谁吃的馒头个数多,吃的馒头个数越多饭量越大
仿照比较两个人饭量的大小,我们设计实验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设计实验
师问:用什么方法研究每个因素对物体吸收热量的影响?
生答:控制变量法 控制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师问: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如何知道?采用什么方法?
生答:转换法 将看不到的热量转换成加热的时间
师问:加热时间的长短为什么能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呢?
生答:应该使用相同火焰的酒精灯或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容器规格相同(将烧杯改为易拉罐,传热效果好,质量小,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无需添加石棉网)这也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教师总结:
设计方案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加热的时间,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还能设计出其他的方案吗?
设计方案二: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保持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越大则吸热能力越弱。
进行实验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试验
将全班分成六小组,前三组利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后三组利用方案二进行试验。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的巡视,指出不当之处
分析实验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并进行分析:
液体 质量Kg 初温t1 末温t2 升高温度△t 加热时间t

煤油
结论: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水的吸热能力强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水的吸热能力强
四: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谁能给比热容下个定义?
①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②符号:c
③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J/(kg·℃)
C水=4.2×103 J/(kg·℃)
物理意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小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会查比热表,通过观察比热表后可以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用来解释沿海和内陆的昼夜温差不同,会分析白天和夜晚的风向。
五:热量的计算
1Kg 水 升高 1℃ 吸收 4.2×103J
2Kg 水 升高 1℃ 吸收 2×4.2×103J
1Kg 水 升高 3℃ 吸收 3×4.2×103J
m Kg 水 升高 △t 吸收 m△t×4.2×103J
因此 Q吸=cm△t
例1:已知:m水=2kg c水=4.2×103J/(kg·℃) t1=20℃ t2=100℃
求:Q吸
解:Q吸=4.2×103J/(kg·℃)×2kg×(100℃-20℃)
=6.72×105J
例2:过程略
注重规范格式
(三)本节小结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进行试验:分成两大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
结论:两种表达方式
二:比热容
定义
符号
单位
C水=4.2×103J/(kg·℃)
三:热量的计算
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四)板书设计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设计实验:
进行试验:
分析实验:
结论:
二.比热容
定义:
符号:
单位:
C水最大的应用:
三:热量的计算
Q吸=cm△t
例1例2规范解题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讲解不到位极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清,因此本节大部分时间应用在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结论,而后面的内容略显紧张,另外对实验误差分析较略,所以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