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型作文写作指导》简案
授课班级 高一 专业 财会 学校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学 科 语文 课题 体验型作文写作指导 授课教师 丁晓燕
教学目标 1.创设有效情境,唤醒学生内心对于“生命”和“母爱”的情感体验。2.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比喻、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知识 技能 情感
1.领会“生命”与“母爱”的内涵。2.掌握表达情感体验的写作方法。 提高采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1.树立积极的生命观、价值观。2.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掌握表达情感体验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唤醒学生的内心感悟,领会“生命”与“母爱”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法、写作训练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说明 目前学生的普遍状况是,许多学生由于写作能力较弱,社会阅历较浅,常常导致写作时无话可说,产生写作畏难情绪。因此在这节写作课中我尝试体验型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拓宽他们的写作空间。即通过一系列情境熏陶,让学生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触动心灵。在这节课中,我充当着一个心灵体验引导者的角色,在写作内容上,以课内外文本的阅读作为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切入口,利用多媒体影像提升学生的内心感悟,达到情感共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步将学生推向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高峰;在写作形式上选择直观易学的写作方法加以指导,将写作指导穿插其中,为学生抒写自我心灵的真情实感蓄势。我希望通过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丰富、独特的个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人生感悟,诱发学生“真善美”的人生体验。
板书设计 浸染生命意识,咀嚼母爱情怀言之有物,展开想象体验 巧借比喻,直抒胸臆体验生活,捕捉细节情由心生,积累体验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具体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导出本堂课的体验主题——浸染生命意识咀嚼母爱情怀,进行对“生命”和“母爱”的真切体验。 点明主题创设情境 师生问答,进入主题。
二、走近作者,体验生命阅读《我与地坛》一文,回忆思考:1.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使得由于残疾而想到死的作者有了怎样的生命体验呢? 2.母亲生前的爱又给了作者哪些生命体验呢 学生阅读重点章节,体会文本中的生命体验。 学生阅读文本教师启发提问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三、拓展文本,加深体验寻找生命格言学生课前查找生命意识浓郁的作家、作品,搜集感动自己的生命格言,制作成卡片,当堂展示成果。 培养学生采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拓展文本,更深层次思考“生命”的内涵。 学生展示成果。师生对话,品读赏析,思考生命内涵
四、升华情感,表达体验 1. 描绘生命色彩学生思考讨论:为生命选择一种颜色,写出选择的理由。师生总结写作方法之一:言之有物,展开想象2.抒写生命形态教师指导写作方法之二:巧借比喻,直抒胸臆思考:以生命如 为题,写一句话。3.品味母爱情怀写作方法之三:体验生活,捕捉细节欣赏歌颂母爱的歌曲,结合生活体验,就感受最深的某一歌词进行咀嚼,品味生活中一些母爱的细节。 结合自身感受,体验生命意义。激发写作兴趣,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文本与赏析歌曲,加深情感体验,咀嚼母爱情怀。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当堂写作。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播放乐曲,师生共同感受。
五、情由心生,总结体验回顾本节课的体验,总结表达体验的核心——注重情感积累,情由心生。 掌握表达体验的方式,树立积累情绪体验的意识。 学生赏析作品,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六、布置作业,延续体验以“生命”(或“母爱”、“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想象,力求做到以“我”的体验去感染他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