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连载,转载出版必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分数________
卷首语:小朋友,本单元我们一起,踏上了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在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美妙的《月光曲》中体会人间真情,在京剧舞台上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相信你一定收获满满!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1分)
一、卷面整洁。(5分)
二、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16分)
读拼音,写词语:(8分)
pǔ xiě yōu jìng máo wū qín jiàn
júe xián pù shài shà shí táo zuì
2.锺子期死, 。 , 。
(1.5分)
3.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 , 。”
“ , 。”(2分)
4.大弦嘈嘈如急雨, 。 ,大珠小珠落玉盘。(1分)
5.《月光曲》也叫_________________。贝多芬是_________(国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5分)
三、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22分))
1.“破琴绝弦”的“绝”,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悬崖绝壁 B.美妙绝伦 C.络绎不绝 D. 绝无仅有
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2个注音是错误的,找出来,写在题后括号里。
A. 驰骋(chéng) 尴尬(ɡān ɡà) 汤汤(tāng)乎 ( )
B. 谬矣(miù yǐ) 奴仆(nú pǔ) 戛然而止(gá)( )
C.曝(bào)书画 好(hào)书画 压轴(zhóu) ( )
D.入场券(juàn) 拊掌(fǔ) 戴嵩(gāo)画牛( )
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作者718429036
A.少选 老少皆宜 B.曲谱 曲折 C. 传说 自传 D. 飞奔 奔跑
4.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2个错别字,圈出来,在题后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A. 谱写 菜茵河 肓姑娘 画龙点晴 ( )
B. 钢琴 幽静 矛屋 余音绕粱 ( )
C. 琴声 烛光 琴健 粉磨登场 ( )
D. 妾时 爆晒 妙笔生花 有板有眼 ( )
5.下列关联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然 )真马不可能出现在京剧表演的舞台上,(但是)就用一根小小的马鞭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B.针线可是虚的,(但 )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C.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 就)得“狠狠做戏”。
D.这已经(不是 )戏剧,(而是)杂技了。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冰雕作品太美了,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
B.小旭读的书多,写起作文来总能妙笔生花。
C.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的行云流水,我陷人了沉思。
D.画展上的这些人物画像十分生动逼真,可谓栩栩如生。
7. 下列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个行当,没有多少人像你这样展示出奇特的人格特征。
B. 你不愧是科班出身,真是手到病除,令我佩服。
C.别看这小家伙年纪小,可唱起京戏来有板有眼,有一番功夫。
D.他在家里粉墨登场,独自演了一场京剧。
8.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月光照下来,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
D.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条长龙。作者qq718429036
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处士笑而然之(的。) 拊掌大笑(拊掌:拍手。)
B.巍巍乎若太山(若: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志:心志,情志.)
C.尾搐人两股间(股:小腿。)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D.今乃掉尾而斗(掉:掉下。)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好:喜欢。)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世界杯上的表现来看,我国的足球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抗SARS药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D、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作者718429036
11.依次填人语段中( )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1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B.处士/笑而然之。
C.尾/搐人/两股间。D.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B.《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C.《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作者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被尊为“乐圣”。D.中国的国剧一评剧,有丰富多变的脸谱 ,也有用马鞭当作实在的道具,
更有用定身术创造的高妙之处。
14、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项是( )。
A.“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的意思是:有一个牧童见了 ,拍手大笑起来,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意思是:耕种与织布都要问奴婢。
C.“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D.“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的意思是:锺子期死了,伯牙摔琴,将弦弄断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汉字最开始是以符号来记事的。
B.硬笔的书写规律与毛笔的书写规律迥然不同。
C.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只在语文课程中进行。
D. 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1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贝多芬是奥地利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英雄》《命运》《夜曲》都是他的作品。
B.人们通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C.“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向内行的人请教。
D.《京剧趣谈》一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马鞭”和“亮相”两种有趣的艺术形式,让我们领略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四、口语表达。(3分)
通过了解书法知识,欣赏书法作品,你认为学习书法有什么益处?(至少写3点)
. 。
. 。.
.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9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2分)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 复: 。(1分)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 ”画出来。(1分)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 高,锺子期 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 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 的心情。(2分)
5.伯牙绝弦是因为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 (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 。(2分)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
. 。(2分)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1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2分)
. 。
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2分)
. 。
. 。
二、课外阅读(14分)
光明的心曲
①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的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②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他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④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看见歌唱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漂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⑤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⑥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⑦“……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的清泉,飘着阳光的远方,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足是不会黯然无光的。
⑧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拉着琴……
⑨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丁冬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⑩墙上的夕辉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从记叙顺序看,本文属于( ) A. 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1分)
2.第6自然段中“我”“心头一阵震颤”产生的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我”终于见到了盲姑娘,情绪非常激动。
B.“我”看到这位姑娘双目失明,感到很吃惊。
C.“我”没想到这位双目失明的姑娘能这么愉快地唱歌,因此感到很惊讶。
3.作者听到盲姑娘的歌声时产生的联想有哪些?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1分)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仿佛”一词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盲姑娘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是她专注的神情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B.作者感觉盲姑娘和自己一样,也在歌声中看到了流着清泉、飘着阳光、开满鲜花的地方。
C.盲姑娘实际没有遥望远方,因为她看不见,她只是在做着这样的姿态,这样歌唱才会更优雅自然。
4.对最后一自然段中“闪着光芒的歌”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B.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5.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母亲热爱女儿B.人类热爱音乐C.人生不能没有理解、同情D.人类向往光明
6.对歌声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1分)
A.表现了盲姑娘的音乐天赋B.作为线索,使全文更加紧凑
C.烘托人物性格,表现盲姑娘对光明的热爱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7.母亲给女儿拉琴,这是因为 。(用文中的话回答) (1分)
8.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句写“我”听盲姑娘唱歌时的感想B.相信盲姑娘从这歌声中获得了鼓舞自己的信心
C.这歌声能把当时悄然飘落的夜色驱走。
D.在这句中“黑暗”指盲姑娘因残疾而遇到人生的困难
9.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夕晖,这属于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描写。开头描写的作用是 ,结尾描写的作用是_ 。(A.深化主旨B.推动情节发展)(填序号)(3分)
10.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题“光明的心曲”的理解。(2分)
. 。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我们熟知的有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还有唱歌、跳舞、拉二胡、弹钢琴、吹笛子等,你学过哪一门艺术?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挑选自己在学习这门艺术的过程中最难忘或者感受最深的故事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结束语:做完了吗?老师恭喜你!不过,请你们再耐心地复查一遍,可不要交完卷后悔呀。
答案:
第一部分:理解与运用
卷面分。
二1. 谱写 幽静 茅屋 琴键 曝晒 绝弦 霎时 陶醉
2、3、4、5见“同步知识点”
三.1.c 2.A chéng tāng B pǔ gáC bào zhóu D juàn gāo
3.D 4. 莱 盲 梁 茅 键 墨 霎 曝 5.A 6.C 7.D 8.C 9.B
10C 11C 12B 13D 14B 15 D 16.A
四.见“同步知识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1. 略2. 方:正当;在..….的时候。。复,再,重新。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琴技 欣赏水平 赞叹 欣喜若狂
5、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悲痛欲绝
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作者718429036
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的。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
7.A 8.9见“知识点”
课外阅读
1.B 2.C 3. 略 4.C 5. D 6. B 7.她要用一颗_????????????_为女儿点燃_????????????_。8. C 9.ABA 10. “心曲”指盲姑娘用心歌唱,她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因此她的生命便不会黯然无光。
作者: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