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01 10: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瞥见( )蜿蜒( ) 晨xī( ) 杀lù( )
2 、解词(2分)
永垂不朽
肃穆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堤防 竹篙 仄歪 锐不可挡 转弯抹角
央告 瓦铄 制裁 名负其实 张皇失措
错别字
改正
4、改病句(2分)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改:
随着沪杭磁悬浮线路的建成,使“上海有个西湖,杭州有个外滩”的梦想变为现实。
改: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项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2)题(4分)
材料一 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 一组兰花的诗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魏·王肃《孔子家语》);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材料三 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祖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祖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不料,祖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1)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2)“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中国人对兰真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7、默写古诗(8分)
写出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句子: ,
写出表现君子不与恶蚀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的句子:
, 。
荡胸生曾云, 。
烽火连三月, 。
,波撼岳阳城。
晴川历历汉阳树, 。
二、阅读与欣赏(38分)
(一)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8、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2分)
9、找出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作简要分析。(2分)
10、结合全文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征。(2分)
11、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2分)
12、为什么写战斗却有“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还有“莲蓬的清香”这种描写?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系在风筝线上的……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 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 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 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 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 ,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 ,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 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3、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2分)
14、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2分)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15、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4分)
16、谈谈 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17、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2分)
(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2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2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3分)
三、作文(40分+5分卷面分)
题目:我读懂了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