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东潍坊)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2.(2019年湖南怀化)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2019年江苏苏州)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成果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4.(2019年山东德州)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用于介绍推广电影。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影响是(
)
5.(2019年四川自贡)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6.(2019年黑龙江大庆)从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动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2019年湖南衡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准海战役
8.(2019年吉林)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2019年江苏盐城)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19年四川广安)下列各图,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的是(
)
11.(2019年山东济宁)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12.(2019年湖南岳阳)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13.(2019年广东深圳)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
14.(2019年四川凉山州)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2019年内蒙古赤峰)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
A.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6.(2019年云南昆明)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7.(2019年山东泰安)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
)
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8.(2019年北京)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19.(2019年江苏南通)下图是苏皖九专署发给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务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性是(
)
A.强渡乌江B.淮海战役C.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
20.(2019年湖南常德)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
C.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统治的垮台
二、史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22.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作用?
(战略反攻)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战略决战)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四
下表反映了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材料五
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说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23.看下边的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何事?
(?2?)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图三中两个人物是谁?
(?3?)图一、图二史实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图三人物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4?)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24.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入城图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进人北平的情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两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有何意义?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东潍坊)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说明该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都很重视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此来赢得农民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支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D。
2.(2019年湖南怀化)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初的平津战役,和平解放了北平,避免了战争对北京文物的损坏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19年江苏苏州)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成果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主力展开战略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江南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成果、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4.(2019年山东德州)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用于介绍推广电影。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影响是(
)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1949年渡江战役,攻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故D符合题意;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2019年四川自贡)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知,图片主要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6.(2019年黑龙江大庆)从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发动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其中包括1948年9—11月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发动的辽沈战役,故①正确;②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其中包括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动的淮海战役,故②正确;③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其中包括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聂荣臻、林彪等率领的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发动的平津战役,故③正确;④1949年4月,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与三大战役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不符,故④错误;所以①②③正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19年湖南衡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准海战役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截断徐蚌线”可知,该战役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的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2019年吉林)解放战争时期,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2019年江苏盐城)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19年四川广安)下列各图,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的是(
)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三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A项是平津战役;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C项是北伐战争;D项是长征。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上文字信息判断图片事件是否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事件即可。
11.(2019年山东济宁)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法大纲》通过是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故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是在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故C不符合题意。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开展土地改革,结果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2019年湖南岳阳)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
①辽沈战役②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主力决战,即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①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符合题意;选项②⑤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3.(2019年广东深圳)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总统府。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故国民党的日本只翻到4月22日。B项符合题意;1948年9—11月的辽沈战役,解放沈阳。A项不合题意;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解放了北平,C项不合题意;1950—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统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14.(2019年四川凉山州)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村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总结。会议总结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发布以来土地改革的情况,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2019年内蒙古赤峰)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
A.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A
【解析】据“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这描述的是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所以A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是渡江战役的意义,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6.(2019年云南昆明)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选项B符合题意;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后的;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2019年山东泰安)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
)
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邓小平参与指挥淮海战役,仔细审查C.③④符合题意;邓小平没有参与南昌起义、武汉会战,故含有①②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2019年北京)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答案】C
【解析】本题新闻报道“古都北平解放”为切入点,考查三大战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19.(2019年江苏南通)下图是苏皖九专署发给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务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性是(
)
A.强渡乌江B.淮海战役C.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上的民国三十八年应是1949年,再结合“渡江支前”,可知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4月,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项符合题意;强渡乌江是在1934—1936年长征期间,淮海战役发生在渡江战役之前,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ABD三项与“渡江”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019年湖南常德)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
C.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统治的垮台
【答案】D
【解析】依据图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此场景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中。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说法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建立民主政府,B说法错误,日本投降,中国没有实现完全独立,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二、史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广泛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耕者有其田。解放战争。
(3)目的都是使农民拥有土地。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民的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据材料二的“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以看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耕者有其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用平均分配土地的方式让农民获得土地。孙中山主张用核定地价让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耕者有其田。由此可见,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的目的都是使农民拥有土地。
22.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作用?
【答案】“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解析】根据材料一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由此可知,“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答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越过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图片反映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
(战略决战)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答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人民解放军相继转入进攻,迫使国民党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所以毛泽东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答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根据材料三的“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渡江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由此可知,“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南京、国民政府。
(总结反思)
材料四
下表反映了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材料五
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说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案】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解析】依据材料四的“国民党拥有的军队人数和武器”和“共产党拥有的军队人数和武器”可以归纳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有: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根据材料五的“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可以归纳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有利条件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认识“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识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即可。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越过黄泛区”判断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三大战役的有关知识。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判断是渡江战役。解答第五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四总结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根据材料五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有利条件。
23.看下边的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何事?
【答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解析】根据图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
3
月,国民党军队向延安发动突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2?)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图三中两个人物是谁?
【答案】孟良崮战役;
邓小平、刘伯承。
【解析】根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
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被称为孟良崮战役;图三中两个人物是邓小平、刘伯承。
(?3?)图一、图二史实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图三人物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国民党军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开始的原因是国民党军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图三人物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场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答案】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出现的历史趋势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战场由解放区打到了国统区。
24.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入城图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答案】①47
万,②1948年11月,③淮海战役。
【解析】分析材料一的三大战役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发生的是辽沈战役,歼敌人数是47
万。②处发生的是平津战役,开始时间是1948年11月。③处有徐州等城市,可见发生的是淮海战役。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进人北平的情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答案】傅作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故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傅作义。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
请至少写出两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答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刘亚楼、粟裕、谭震林等等。(至少两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的主要指挥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淮海战役的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4)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有何意义?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点睛:解答本题的易错点是第一问。解答第一问识图、读图是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三大战役示意图”的①、②、③的战役名称,才可正确解答。三大战役的位置容易记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