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②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
③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②通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我采用了自己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生活照片,并链接生活现象——大树穿衣、小树打伞,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照片和生活链接的展示,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而且照片的展示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打下了基础。
2.气温与生活:分组讨论气温与人们衣、食、住、行的关系,学生通过思考、回顾、讨论与总结发言,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气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后面学习气温的变化的重要性打好了基础,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
环节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气温的观测
过渡:气温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我们如何对气温进行观测呢?
【设计意图】对于气温观测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可以了解观测气温的基础知识。在学生自学后,我设计了谜语竞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测量气温的工具;通过观测气温,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含义。这是学习气温变化和气温分布的必要基础。
(二)气温的变化
过渡:通过生活感受和对气温的观测,我们知道气温在不断的变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不同。
1.气温的日变化
我来说: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那么是不是真如同学们所想呢?数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时呈现我们气象观测小组观测的数据并绘制成图表,请你说说,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学生会发现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与自己的猜测(正午12点气温最高)有差异,会产生疑惑。我适时地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的大气受热原理,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气温的日变化规律,那么如何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在这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绘图过程,教给学生绘制的方法。
2.气温的年变化
我来画:有了学习气温日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培养学生动手绘制地图的能力。绘制结束后进行作品展示,同时对学生作品给予适当评价。
我来读:从你绘制的图表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呢?引导学生如何判读气温曲线图。
我来思:通过知识梳理概括总结北半球气温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设计了“我来说、我来画、我来读、我来辨、我来思”等环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气温日变化的学习,教给学生运用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特点的方法,利用气温的年变化的学习,让学生绘制图表,再次判读,实际操作,感悟这个方法,通过我来辨,呈现南北半球不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进行巩固迁移和拓展,符合“一教二做三拓展”的学习方法。
环节三: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1.扩展延伸——播放全球变暖。
【设计意图】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气温。播放视频,向学生直观呈现全球变暖的危害,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视频音乐的渲染,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的观念。
2.通过板书设计,带领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增强师生互动,情感交流。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和规律,并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知识网络,这样记忆深刻。
环节四:
学以致用
实践作业:观测一周的气温,并选择一天画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作业,来高度概括本节知识,将教、学、练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