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26 12:0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
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2.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法
分组实验,
讲授推理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创设情境





前面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那么,它们的质量是否改变了呢?火柴燃烧最后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从而引发两个问题:
a.发生化学变化时,质量是不是消失了呢?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①确定探究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
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②设计实验方案
讲解:实验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方案。
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1.白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说明:考虑有四个探究实验,所以将实验分两组进行。
二、分析讨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
探究实验一:天平、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镊子、三角架、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探究实验二:天平、烧杯、小试管、铁钉、硫酸铜溶液。











基本设计
个性特色









学生参考课本,自己制定探究方案,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④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并整理数据,填写在课本94页表格中。
⑤分析归纳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通过小组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将实验结果与假设对照,作出结论。
⑥解释结论
让学生尝试用已经学习了的知识,对自己探究出的结论进行解释。学生对探究实验一设计的方案可能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容器是敞口还是封闭。学生对两种方案分别实验后发现,第一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变大;第二种方案的生成物质量不变。“究竟哪一种方案的结论正确?”让学生对方案展开评价。
讨论总结。
结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是否改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呢?”
探究学生发现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而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了,从而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是不是有些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巩固训练
1.100
g水和10g糖混合,得到110
g糖水,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2.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③已知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为什么?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
2.完成印发的习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