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6 16: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领导建立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和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适应了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最高和最低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继续,在思想上进一步完成了建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确定的中心工作就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这样才会出现全国工人运动高潮。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不能去的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好准备。
四、本科的重点突破点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本课的重点,教材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两个方面叙述的。
从时间上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以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关注马克思主义。从方式上看,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团体和报刊来传播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是李大钊。可以知道现实通过人物扫描来认识他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介绍,使更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随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开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有点相结合这一部分,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两点:一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二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以往的革命运动,不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也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组织成立工会,出版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讲清4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有点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会议的主要内容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工程师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革命纲领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中共“一大”盒中共“二大”在纲领上的不同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继续,其纲领符合中国国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教学设计:展示:世界抗疫和中国抗疫图片设问:两张图片对比说明了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师:那让我们发自肺腑地为我们党唱一首赞歌吧。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导入: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过程:导入新课:师生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课:
第一篇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1.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发表
______________.
2.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共产党出来的阶级基础)
5.
党的早期组织建立
(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1920年,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归纳总结)成立的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共一大:
时间:_______年7月
地点:______
名称:_________
代表:


等13人
纲领:
推翻_____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____
实现______________.
中心任务:_________________.
领导机构:____________,
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
党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

②中国革命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
3.渗透爱国教育,感受“红船精神”:跟着习主席游”一大”会址,让学生讲述“一大”会址故事
4.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①: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新”在何处?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如何理解“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农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③:中共“一大”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是否准确?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资产阶级,“一大”的纲领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4.:中共“二大”: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低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1.工人运动的高潮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学生自主看书理解工人运动的高涨,体会工人运动被镇压的情感,从而理解单枪匹马不能去的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刚买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始国民大革命)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知识点,梳理知识
2.通过今夕对比绳头爱国教育,使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从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五、板书设计中国共产党诞生(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中共“一大”2.中共“二大”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运动失败的教训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知识体系简单,脉络清晰,学生掌握的很好,但还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跳动积极性,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2.严格落实基础知识过关,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围绕思路教学。
3.努力提升教师自己的科教制作水平,使各方面工作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