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6 11: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百家争鸣
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讲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活跃时期的思想成就,主要是讲孔子的思想成就和“百家争鸣”,思想史的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都非常大,因此,主要的思想观点及各派代表人物的活动还是要以讲解为主,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孔子、老子本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一)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及百家争鸣
(二)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形成原因
四、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归纳法、类比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这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呢?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现在让我们走进百家争鸣。通过引用著名学者的名言,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下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精讲点拨。目标导学一: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出示托尔斯泰和黑格尔对他的评价,这是为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国籍:姓名:思想:著作:地位:
2、合作学习:通过出示塞翁失马的材料,让学生体会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了解事物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3、教师讲解:老子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我们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典故比如“塞翁失马”这都体现了朴素辩证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靠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清净无为。那就会被别国吞并。因此,老子的思想不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自然和社会人生辩证的奥秘。通过教师讲论“无为而治”的内含
,让学生理解无为而治,让学生初步理解,为什么统治者不会重视老子的思想,为后期汉初政策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整体感受老子的世界上的影响。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通过制作孔子名片的方式,请学生自主学习孔子的相关内容:时间:国籍:姓名:思想: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地位:学生通过对孔子生平阶段的学习,感受孔子的优秀品质。
2、合作学习:请学生理解孔子核心思想“仁”和政治思想以德治国。感知儒家思想核心,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感。
3、由教师讲述孔子的教育贡献,让学生对孔子的教育贡献有所了解。学生通过研读《论语》(节选),感受先秦经典的魅力。
4、出示各国的孔子学院,请学生思考孔子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教师总结:孔子的思想他在仁政、仁爱、人生态度、教育、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言论,至今闪耀着不息的光辉,孔子的学说已成为全世界共有的精神遗产。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学生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塑造家国情怀。
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
1、合作学习:出示关于论述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的材料,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几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产物,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自主学习: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基本知识通过出示表格,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总结P40-41
列表格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且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整理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评说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同时调动课堂氛围。
3、结合所学知识和课本,请学生总结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影响及其性质,让学生明确这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总结:“百家争鸣”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探究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①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②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百家争鸣”的哪些精神?
联系古今,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各家学派的观点在今天是否还有价值吗?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思考,也可让教师联系当今国家的时政方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加深学生对于他们思想的认识。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加深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的理解。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一)老子
1.老子生平
2.老子的道家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生平
2.孔子的儒家思想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3.影响
教师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引发了思学术思想领域的活跃,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各陈其说展开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思想宝库增添了灿烂不朽的精神财富。第四环节:课堂巩固对照大屏幕上出示的表格进行知识梳理,巩固当堂所学。
第六环节:课堂练习
精典题例:练习与讲解
一、选择题:
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没考好,你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教育学生吗?()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庄子
3.“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4.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了;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请问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A有教无类B当仁不让C以“德”教化人D因材施教
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兼爱非攻
6.党的18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中的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7.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学说是(

A儒家
B
墨家
C法家
D道家
8.
“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墨子
9.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二、材料阅读:
10.新学期刚刚开始,才升入初中的学生比较调皮。特别是某班的同学,上课说话,下课打闹,口出脏话,乱扔纸屑,简直是无法无天。班主任召集班干部开会商量对策。他们的观点符合哪家学派?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会变好了。”请问:三位班干部的观点各符合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
第五环节:课堂结语老师寄语:
让我们拥有“仁”(儒家:孔子)的美德,抱一颗“兼爱”(墨家:墨子)之心
,用发展“辩证”(道家:老子)的眼光,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墨家:墨子)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情景激趣法、合作探究法、整理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学习经验,学习先秦时期中华灿烂的文化,感知先人的优秀文化成果。学习百家学派的观点。明白各个学派对当今社会的现实主义。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上我重在鼓励、启迪、点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过程,还指导学生学学习方法。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整堂课发挥非常好,表达能力也极其棒,使整堂课气氛非常的活跃而充满竞争性!
不足及课后改进:本课内容琐碎,内容掌握不扎实。课后注意梳理知识,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录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