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光的反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2光的反射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26 12: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2.认识光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反射的分类
教学难点
1.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法学法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串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学实验箱
温故知新---完成学案的复习部分,复习巩固习题练习。
新课引入展示图片,提出问题问1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太阳、点亮的灯泡等发光的物体?
问2: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平面镜、书等不发光的物体?让学生注意到有光线进入人眼。让学生注意到,不发光的物体也能被看到,参考前一问的答案,思考发现此时依旧有光线进入人眼,这不是反射其他光源的。思考
1.概念给出光的反射的概念。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强调其中的几个词:一部分回去有了问2做铺垫,得出概念水到渠成。为下一章学习折射埋下伏笔。
2.几个名词板书,介绍光的反射中常用的几个名词介绍光的反射中,常用到的名词学习
二、实验探究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拆分问题:根据之前给出的“几个名词”,引导学生发现反射规律与“三线”和“两角”有关。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也就是探究“三线”和“两角”的关系。
问:光在反射时,“三线”在同一平面内吗?光在反射时,“两角”什么关系?依旧从问2入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原本探究的问题过于笼统,对学生来说指向性太弱,不易下手。所以我们将问题细化,变成易于学生动手、指令强的子题目。
思考思考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学生参照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即分别研究两个子课题。在探究三线是否共面时,需要教师随时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避免实验不能继续向下推进。例如,暗示背板是可以折叠的等。
两角关系,主要是收集证据,佐证自己的猜想,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注意:学生易分不清入射角和反射角,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根据两个子课题,整个实验分为两步。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立体几何,所以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实验操作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优化,直至得出准确的结论。
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验成果,也可以加深对结论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展示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光路可逆、垂直入射等特殊情况。
1.在上面的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则它被反射后的光线会沿什么方向射出?
2.随着入射角的改变,反射角会如何改变?
3.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为多少度?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会怎样?让学生继续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直观感受这几种特殊情况。
实验操作总结三、反射的分类通过对实际生活事例的分析,发现不一样的光的反射场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对反射进行分类。
通过对简化后的光路图的分析,得出两种反射的共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实际生活事例是学生最经常接触到的,这种体验比书面化的材料更加生动。
生活中的事例,学生习以为常,而我们的分析是学生从未有过的思考角度,更具新鲜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
回忆分析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梳理,整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回顾查漏补缺:完成光路图,光路图是几何光学部分的基础练习。反馈完成学案---循环反馈完成反馈练习
4练习作业布置完成课本P76
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