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三年级下册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旧《新旧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情绪,培养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模仿鼓、锣音色,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唱《凤阳花鼓》。
4、教学重点:模仿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的演唱。
5、教学难点:衬词部分最后一句及上滑音的演唱。
6、教具准备:电子琴 小堂鼓 锣 多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音乐之旅要到哪里去呢?首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请大家在听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首先歌曲的速度是中速还是快速?再结合给出的歌词听听,感受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开心还是伤感。
播放旧《凤阳花鼓》学生聆听感受。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情绪、速度)
生答:速度中速,心情悲伤。
师: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有些伤感。
师:这首有伤感之情的歌曲是我们安徽的民歌《凤阳花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随着音乐走进安徽凤阳。
二、新授歌曲
1、介绍凤阳花鼓:凤阳县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它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但是有种表演非常出名,就是——凤阳花鼓。花鼓是一种在民间表现的歌曲体裁形式,早期的凤阳花鼓表现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专门为了乞讨而表演的。如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凤阳花鼓有没有变化呢?大家再来听一听,同样在听后告诉老师,歌曲速度怎么样,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还有伴奏的乐器是什么。
2、聆听新《凤阳花鼓》对比新旧《凤阳花鼓》(速度、情绪)。
学生:速度快了点,心情开心,欢快。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欢快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揭示、板书课题《凤阳花鼓》。
师问:歌曲的伴奏乐器谁听出来是什么了?(生答:鼓锣)
模仿鼓、锣声练习第二声部。
师:今天老师就把这两样乐器带到了课堂上,你们听听的它的声音。谁来学下(生:咚咚咚)
老师出示小堂鼓,老师敲鼓示范,学生听声音。
师:老师用鼓敲打节奏,你们能不能用“咚”唱出来。你们做的不错,请大家伸出你的小手指,带上敲鼓的动作再来一次。
老师敲打节奏X– X- |X X X-||学生用“咚”模仿。
师:你们跟上了鼓的节奏,能不能带上音高?请听老师的琴声。
师用琴弹旋律,学生用“咚”模唱。
师:你们做的真不错,老师想用一段歌声和你们的鼓声合作,你们继续“咚”的节奏
学生伴奏老师范唱。
刚才说了伴奏乐器除了鼓,还有锣,鼓的声音是“咚咚”,锣的声音怎么样呢?你们听。老师张嘴发“锵”但是不出音,学生跟老师发出“锵”音。
教师出示锣,学生感受音色。
师:现在听老师的琴声,你们用“锵”来唱。
教师用琴弹出以下节奏,学生用“锵”模仿锣声读出。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锵 锵锵 锵锵 锵 锵 锵锵 锵锵 锵
师:好的,我们带上一个动作。学生带动作模仿。
现在请你们的鼓和锣一起来合作下,行不行?(提醒学生注意音量,只要同桌听见就可)你们做的不错,老师还用这个歌曲和你们再合作一次。鼓队先开始,锣队进入,老师完整范唱。
学生分两组,一组模仿鼓,一组模仿锣,教师范唱合作展示。
学唱歌曲:
师:你们的鼓和锣打的都很棒,已经完成了这首歌曲的伴奏部分,接下来开始学习这首歌曲,先来看看歌词吧!
师:老师读一句,你们再跟着读一句。
教师用鼓敲节奏带读歌词。
师:这部分的歌词老师想找为同学读。(生读第一句衬词)
师:是不是有点不好读?得儿是儿化音,大家把舌头抵住上颚,轻轻的弹一下,读“得儿”,做的不错,再跟老师学一次。
解决衬词,把最后一句读通顺。
师:歌词读得通顺了我们再唱唱旋律吧
教师分句教唱乐谱,学生用“la”模唱。
师:老师要增加点难度,我唱谱你们唱词可以吗?
教师唱乐谱学生唱词。
师:歌曲后半部分有点难唱,它是这首歌曲得衬词部分,这首歌曲欢快活泼的气氛都是靠它来衬托的,我们该怎么唱呢?我们一起来学学。
解决衬词的演唱。
师范唱(师:老师的演唱和你们有什么不同?生答:声音上扬了,没错,这也是这首民歌的风格特点,你们看乐谱上有个小箭头, 代表要把声音上扬,一起跟老师做一次)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上滑音演唱。
你们已经开始掌握这首民歌的特点了,请大家一起完整的演唱一次。
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前两句:你们听老师的演唱有没有骄傲和自豪感?请你们也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演唱。
6、歌曲情感处理。
三、小组活动:
师:你们的歌曲演唱的不错了,想不想一起进行表演?请你们用刚才的伴奏,加上演唱,左边的同学做锣组,中间的同学做鼓组,右边的同学做演唱组。我随意指出哪组表演,考验你们的反应及配合能力。
将学生分为三组,A组演唱B组鼓C组锣,随意指出其中两组进行练习。
经过练习后你们的配合更加默契了,现在三组一起表演,锣组先开始,鼓组进,最后加入演唱组
三组一起合作表演展示
教师小结:你们的表演给老师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无论伴奏还是演唱都是非常棒。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两首不同的《凤阳花鼓》,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劳动人民唱着不同版本的《凤阳花鼓》,表达了他们不同的心声,由此可见,音乐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可以用音乐照亮生活,从生活中感受音乐。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