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
《木桶有个洞》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致力于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性艺术表演”是《课标(2011年版)的领域之一》,摒弃传统的将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化、专业化的做法,且将其融会于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艺术活动中,让孩子们身心快乐地接受人文精神的沐浴和艺术之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人文素养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创作的自信心和勇气,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在参与音乐创作过程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艺术能力目标
(1) 能根据人物形象朗读《木桶有个洞》的台词。
(2)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分角色表演,愿意参与表演。
(3)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歌唱。
三 .教学分析
歌曲《木桶有个洞》是根据美国童谣创编而成的,内容幽默风趣,简单易懂。原本只有一个乐句1 22︱355︱67 1 12︱3 5 5︱67 1”,后经创编发展,歌曲情感更为丰富,内涵更为风趣幽默。
四.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木桶有个洞》
2.分角色表演音乐幽默小品《木桶有个洞》
五.教学难点:弱起小节、音程大跳
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钢琴、木桶、稻草、镰刀、头饰等
八.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
? 1 1 1 | 1 2 3 4 5| 5 5 5 | 5 4 3 2 1|。。。。
听 听 听 小 猫 在 叫 喵 喵 喵 喵 喵 喵喵 喵 。。。。
(三)教师表演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手拿指偶风趣幽默地表演《木桶有个洞》的部分歌词,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表演前提醒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回忆音乐故事内容)
(四)学习新课
1.感知音乐
师:请用心聆听音乐,边听边打节奏
2.拍拍、读读
(1) 出示节奏:
x 0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
(2)师示范拍读节奏
(3)生模仿拍读节奏
(4)生读节奏师打稳定拍(提醒学生注意第三拍进)
师:“一二三,一二x x x ..... ”
(5)请学生出来拍打稳定拍,其他学生打节奏
(6)师生一起边手打稳定拍边口读节奏
(借助乐器拍打稳定拍)
2.听听、唱唱
学生跟随钢琴用“lu”哼唱旋律,熟悉旋律后边拍打歌曲的节奏边哼唱歌谱。(注意弱起小节、音程大跳)
3.听听、辨辨
师范唱,生聆听。引导学生分辨乐句,留意演唱方式有何不同。(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1乐句为角色领唱,第2乐句为众人齐唱)
这首歌虽然很长,但是每一段的旋律却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听老师是怎样唱的?(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来区分乔治、丽莎和小动物的声音)
学生像老师一样,用不同的声音来模仿不同的角色。
4.拍拍、唱唱
拍拍唱唱歌词,找到歌词规律,提醒学生注意歌唱语气。
【木桶有个洞—用稻草堵住—稻草太长了—用镰刀割短—镰刀太钝—用磨刀石磨—磨镰刀要用水—用木桶打水—木桶有个洞】
?
5.唱唱、玩玩
用游戏接龙的形式学唱歌曲前四段。
老师现场分配小组的角色:如第一组唱甲部分,第二组唱乙部分,众人部分由其他组共同演唱。
“这组是乔治,这组是丽莎,其他组是小动物们”
听从教师现场指挥,分角色合作演唱。
(五)巩固新课
1.练一练:分组排练,为歌曲表演,用上道具、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唱。
2.编一编
结合课后练习为歌曲加入小动物角色即兴创编。
哎呀呀改成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猫“喵喵喵”、小黑狗“汪汪汪”等。
(六)学生听着音乐离开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