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
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又能看到像
2.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制作的模型照相机。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相对距离,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虚像
B.凸透镜与半透明膜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
C.使用时,应把内纸筒朝明亮的室外,凸透镜朝较暗的室内
D.看近景时,应把内纸筒向右拉一些
3.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20
cm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时,在另一侧的100
cm处光屏上得到了物体清晰的实像,凸透镜放在50
cm刻度位置.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7
cm
B.
12
cm
C.
32
cm
D.
19
cm
4.
(多选)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水透镜里再次注些水后,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
B.利用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C.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D.若遮住透镜上半部分,光屏上还可以成完整的像
5.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如果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缩小、倒立的实像,那么要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B.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C.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7.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8.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
)
A.出现手指的实像
B.出现手指的影子
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9.晨光初中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
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10.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C.
像变大,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
11.
(2019娄底)娄底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________50
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
(2019泰州)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3.
(2019舟山)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
14.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___的虚像。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__侧。
15.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当人走远时,应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若摄像头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像,则镜头的焦距应小于____cm。
,
16.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________像(填像的大小、正倒以及虚实),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像.
18.
(2019淮安)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时,应将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调整至______________;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一个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蜡烛由图甲中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能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4个不同的像,则4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符号).
(3)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BD
5.B
6.A
7.C
8.D
9.B
10.A
11.
凸 小于
12.
虚像 照相机 凹透镜
13.
凸透 靠近
14.放大
右(或另一)
15.凸
缩小
实
减小
50
16.
倒立、放大的实 变小
17.
10.0 倒立、放大的实
18.
(1)较暗 (2)主光轴 (3)缩小 照相机 (4)不能 f=30
cm,
f2f=60
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光具座上光屏可移动距离为50
cm,故光屏上找不到像.
19.
(1)同一水平高度 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之内,只能成虚像 (2)ADCB (3)能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