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7 13: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芝华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期中)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使用时间 11.12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战国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当时()。
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西汉时期,临邛(今四川邛崃)境内铁矿资源丰富,所生产的铁农具和厨具等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广大西南夷地区,临邛卓氏家族就因冶铁而成为巨富。这反映出
A.汉代铁器已经推广到了全国 B.铁器贸易促进了“汉夷”交流
C.盐铁官营推动边远地区发展 D.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技术交流
3.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龟兹,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其佛教石窟壁画中,有不少艺术形象源于希腊,其中最典型的是坐战车的日天形象,这个形象源自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这反映了当时
A.古希腊与唐朝的经贸交往频繁 B.西域人物画采用西方绘画技法
C.西域佛教文化吸收了西方元素 D.龟兹成为欧亚的经济文化中心
4. 戴震(1724-1777):“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科反映了
A.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 理学的现实影响
C.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D.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5.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务。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任用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仿照西方国家改革海关制度;同时还批准李鸿章等创办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等企业;此外还将捐纳制度日常化,明码标价公开向社会售卖各级官爵。这些做法()
A.加剧了政府在各方面的腐败程度 B.说明政府已全面开始向西方学习
C.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D.是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7.宋则久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任天津敦庆隆绸缎庄经理。……20世纪初,他创作的广告语是:“救中国,用国货,国货畅销民安乐,虽然自己是富人,须想中国穷人多;将奈何,安插救济人有责,国货畅销工厂众,穷人工作得吃喝。”这说明他
A.不懂现代商业营销之道 B.呼吁富人直接救济穷人
C.怀实业救国的理想信念 D.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烈
8.1919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实验主义》长文,对实用主义的核心问题作了阐发,宣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方法论在当时
A.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便于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C.导致学生运动陷入了低潮 D.代表着主流的社会思维方式
9.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10.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C.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11.古罗马时期,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的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
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 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
12.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A.新旧宗教趋于合流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自由婚恋成为主流 D.家长权威得到尊重
13.下图为英国1806--1860年棉纺织业机器织工人数和手工织工人数比较图。
图中信息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蒸汽动力织机的推广一度受阻 B.棉纺织工人普遍抵制工厂制
C.在机器的发明使用上相对保守 D.手工纺织仍具有较高的效率
14(自主命题).美国汽车大亨福特曾经说:“在普通美国人的院子里,有着比非洲国王的整个王国还要多的齿轮、机械材料。普通美国小孩周围的工具,比整个爱斯基摩社会拥有的还要多。”此材料反映了()
A.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地商品交流B.工业革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
C.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D.美国发展建立在殖民基础之上
15.有学者指出:“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段是在殖民政治的重要转变时期发展起来的。随着亚非拉人权的被践踏,欧美商业文化的出口和殖民权威的建立在同步进行。……好莱坞专家早在1912年就发现,好莱坞电影所到之处,对美国其它商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作者意在说明
A.电影业促进了殖民地文明不断进步 B.殖民统治有利于商业文化发展
C.列强借助文化影响力进行经济侵略D.商业文化带来了殖民地的繁荣
第Ⅱ卷(综合题,共4题,55分,包含卷面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987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中小型合资企业、股份公司等”。这直接促成了大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立,其中的经营者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具备了老中产阶级的特征。随着老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制度明显落后于社会变革,这种现象持续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1年7月,中央指出私营经济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企业主“采取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要求他们爱国、敬业、守法”。
——摘编自赵竹茵《制度变迁视域下的中国中产阶级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推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3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中产阶级(“富民”阶层)崛起的认识。(3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过19世纪40年代对美国、印度的铁路投资高潮后,外国投资者将中国置于其铁路投资的考虑之列。1863年7月,以英国的宝顺、怡和,美国的琼记、旗昌为首的驻上海的27家外国洋行,联名请求江苏巡抚李鸿章准许其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为此,外国投资者创设了苏沪铁路公司,在他们的投资计划中,仅土地收买费就在1万英镑以上。在其修建全国铁路的计划中,计划的着眼点是把作为生丝收购地的、联结内地市场的要地苏州与外国贸易直接连接起来。但是,这个计划受到中国方面的反对而遭遇挫折,真正得以实行是十几年以后的事。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投资者提出在华投资修筑铁路计划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方面反对外国投资者在华修筑铁路这一现象。(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面抗战大事年表(部分)
阶段 时间 事件
防御阶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北平沦陷。
1937年8—11月 淞沪会战,上海沦陷。
1937年9—11月 太原会战,华北沦陷。
1937年12月 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年1—5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1938年6—10月 武汉会战,广州、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
1939年9、10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40年8—12月 百团大战。
1941年9、10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2月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3年夏 鄂西会战。
反攻阶段
1944年4--12月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打通大陆交通线。
1945年4—6月 湘西会战
根据材料提取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9.(12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行走的少年
人物 简介
詹天佑(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2021学年上期高三年级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答案
1-5 BBCBB 6-10 CCACB 11-15 ADACC
16.(1)作用: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6分)
(2)举措: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合法经营;承认私营经济的地位;对私营企业主的市场行为加强引导和规范。(3分)认识:中产阶级的崛起受到不同时期国家改策的推动;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崛起的中产阶级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背景国际背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4分)国内背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洋务运动兴起;列强加紧对华的经济侵略。(4分,任答2点即可)
(2)评析:中国方面的反对,反映了国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引入困难重重。(2分)修筑铁路计划受挫,一方面体现了国人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心和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外国在华投资修筑铁路容易被国内顽固势力利用,阻碍国家近代化的进程。(4分)
18.(12分)示例一论题:从防御阶段到相持阶段,日军的休整周期越来越长。(2分)
阐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共两党团结合作、相互配合。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由于占领区域太大,战线太长,兵力分散,难以集中力量持续发动进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逐渐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实力大大增强。这些都导致侵华日军从防御阶段的几乎不休整到相持阶段的休整周期不断拉长。(10分)
综上所述,日军休整周期的不断拉长是中国人民不畏牺牲、坚持抗战的结果。(2分)
示例二论题: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分)
阐述: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军民奋力抵抗,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以巨大的牺牲粉碎了日军速胜的妄想。全面抗战初期,日军以军事上的优势先后占领了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大片国土,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日军的暴行之下,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将抗日战争拖入相持阶段。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日军在中国战场几乎每年都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我国军民的巨大伤亡和牺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畏牺牲,坚持抗战,并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0分)
综上所述,中国军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分)
19.(12分)(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①结合时代背景,对粱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粱启超强调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和少年是国家振兴的希望的角度论述。②结合三人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詹天佑的主要成就,从推动近代科技进步、为国争光的角度论述;结合邹容的思想及其影响,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角度论述;结合周恩来的革命活动,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贡献的角度论述③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