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3.5体温的控制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知识梳理
(一).恒定的体温
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属于
动物,身体的温度随环境而改变,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2、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
,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但正常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如:一般傍晚体温略高于早晨的体温。女性的体温略高于男性。小孩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3、人体的体温:体温的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不同的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7
℃
37.2
℃
37.7
℃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
2、散热:有
和
热两种方式,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
;温度高时,血管
,血流量
,散热增加。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
不能发挥作用,
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三).体温受大脑控制
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
。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2、中暑
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
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总结: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四)、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
系统和
的调节下,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反应,从而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例如体温调节。
当温度下降时,人体通过温度感觉把环境温度和体温下降(低于37℃)的信息传送到脑内温度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三条途径反射性地引起:
(1)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
;
(2)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出现打寒战(颤抖);
(3)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
,代谢率
。总的效应是体内产热
、散热减少。使体温不因气温的下降。
考点分类
考点一、体温的恒定
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D.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2、下列对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并且保持不变
B.人体口腔中测出的温度最接近人体贴内的温度
C.人的体温昼夜会有波动,一般清晨略低,傍晚略高
D.体温升高一定是病理性发热
3、关于人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是指人体内的平均温度
B.人的体温昼夜有所波动
C.人的体温与年龄无关
D.正常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
3、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
A.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产热和内脏产热保持平衡
C.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
D.以上说法都对
考点二、产热和散热
1、当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散热
B.血液循环散热
C.汗液蒸发散热
D.骨骼肌颤抖散热
2、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这是由于(
)
A.骨骼肌发生痉挛,体内产热太多
B.皮肤血管多数扩张,血流量过大
C.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D.汗液分泌太多,导致体内失水
3、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A.早产儿体重较轻,体质较差
B.早产儿从母体中获取的营养不足
C.避免被细菌感染
D.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4、在寒冷的冬天,皮肤的反应是(
)
A.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
B.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
C.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
D.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
5、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
)
A.无风干燥的沙漠
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C.有风湿润的麦田
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
6、人体在寒冷环境里保持体温恒定主要靠(
)
A.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控制
B.骨骼肌打颤
C.皮肤中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散热少
D.以上三项都是
考点三、体温如何调节
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下丘脑
B.小脑
C.皮肤
D.大脑皮层
2、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内的产热量会明显增加,与此关系最密切的调节因素是(
)
A.胰岛素增多
B.生长激素增多
C.性激素增多
D.甲状腺激素增多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和下丘脑
D.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4、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战”)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反射属于________,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__调节。
5、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6、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浙教版八上3.5体温的控制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
知识梳理
(一).恒定的体温
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身体的温度随环境而改变,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2、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但正常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如:一般傍晚体温略高于早晨的体温。女性的体温略高于男性。小孩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3、人体的体温:体温的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不同的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7
℃
37.2
℃
37.7
℃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
2、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三).体温受大脑控制
1、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
2、中暑
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
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总结: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四)、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反应,从而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例如体温调节。
当温度下降时,人体通过温度感觉把环境温度和体温下降(低于37℃)的信息传送到脑内温度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三条途径反射性地引起:
(1)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
(2)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增强,出现打寒战(颤抖);
(3)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增加,代谢率上升。总的效应是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不因气温的下降。
考点分类
考点一、体温的恒定
1、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D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D.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2、下列对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体各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并且保持不变
B.人体口腔中测出的温度最接近人体贴内的温度
C.人的体温昼夜会有波动,一般清晨略低,傍晚略高
D.体温升高一定是病理性发热
3、关于人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体温是指人体内的平均温度
B.人的体温昼夜有所波动
C.人的体温与年龄无关
D.正常人的体温是一个固定值
3、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A
)
A.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产热和内脏产热保持平衡
C.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
D.以上说法都对
考点二、产热和散热
1、当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C
)
A.直接散热
B.血液循环散热
C.汗液蒸发散热
D.骨骼肌颤抖散热
2、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这是由于(C
)
A.骨骼肌发生痉挛,体内产热太多
B.皮肤血管多数扩张,血流量过大
C.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D.汗液分泌太多,导致体内失水
3、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D
)
A.早产儿体重较轻,体质较差
B.早产儿从母体中获取的营养不足
C.避免被细菌感染
D.体温调节机构发育不完善
4、在寒冷的冬天,皮肤的反应是(
B
)
A.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
B.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
C.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大,皮肤温度高
D.多数血管舒张,血流量小,皮肤温度低
5、在气温35℃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
B
)
A.无风干燥的沙漠
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
C.有风湿润的麦田
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
6、人体在寒冷环境里保持体温恒定主要靠(
D
)
A.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控制
B.骨骼肌打颤
C.皮肤中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散热少
D.以上三项都是
考点三、体温如何调节
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
)
A.下丘脑
B.小脑
C.皮肤
D.大脑皮层
2、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内的产热量会明显增加,与此关系最密切的调节因素是(
D
)
A.胰岛素增多
B.生长激素增多
C.性激素增多
D.甲状腺激素增多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B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下丘脑和下丘脑
D.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4、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战”)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反射属于________,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__调节。
答案:(1)产热和散热;(2)脑干;(3)神经;效应器;(4)激素;
5、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在25℃和35℃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
答案为:在35℃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
气温为25℃时,人体主要靠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35℃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的更热。
6、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入水后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列信息,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个角度进行解释。
答案:低温环境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给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使效应器工作,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
与此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体呼吸、心跳加快,导致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液运输氧气速度提高,为细胞提供了更多的氧气;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为细胞提供了更多的葡萄糖,在几种激素的作用下,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氧气和葡萄糖运输到人的体细胞中,细胞呼吸作用加快,产热增加。
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人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体温保持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