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5。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加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含着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双重创新,是对文化发展規律的历史性总
約结,也明确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方向
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展高峰,都高不开对
是传播果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
4传统文化传承传擔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
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文化发展每经历的一个高潮,常以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们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终形成了集念
巡唱做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
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
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
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升为全国文化中心,实现了城市特质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元朝之后经
过明、清,北京文化中心地位能够保持,与这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具备侍播能力的不断创
新密不可分。其他堪称世界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是如此,它们既是文化繁荣的表
现,更是传播方式创新的硕采。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新技术、新媒体、新
的生活方式共同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将成为历史必然
事实诬明,不断创新才能提高传播效能,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传
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能。“当代毕昇”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他发明的
“五笔字型”曾是占主导地位的汉字输入技术。但这位汉字信息化的开拓者,却对汉宇未来抱有
深刻的历史忧虑。早在2006年他就指出计算机时代拼音输入导致了汉字的形神俱灭。他分析出
世界各个文明生死存亡的经验教训,指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基石对中华民族而言漫有菲
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辽阔地域多民族的团结統一。他发明了“数字王码”,以简便、快
捷、易学、好用的“形码汉字输入技术”来替代国人普遍使用的拼音翰入法,但在市场推广上举
维艰,最终黯然谢,担转局面的是“中国汉字书写大会”在类视的热播,它与“中国成语犬余”
“中华诗词大会”等优秀栏目相得益彰,借助央视传播平台,加入时尚元素,借鉴娱乐方式,达到
复苏汉字汉语的目的。大会提出的宗旨就是让冰封在古籍中的文化复活,让年轻一代能够韦
写、应用、欣賞中华文字之美,理解、体悟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书写方法,
热爱汉宇。大会产生的广泛深远影响,远超设计者的预期
在网络时代,方便快捷、影响广泛的各种信息平台,给文化传播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传播
【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1-10-1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