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开辟新航路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1.(2008年山东文综)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2.(08海南历史)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08北京文综)“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09江苏历史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问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5.(2009广东历史卷)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6.(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解析:C.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
2.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3.解析:C。此题考察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4.答案:C。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被分隔在几个相对封闭区域,彼此之间很少联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
5.答案:A。寻找黄金和白银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因,排除D项。最先开辟新航路和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夺,而并非大西洋,排除B项。继西、葡之后,荷兰、英法也先后加入到殖民争夺的行列,排除C项。教皇子午线的划定只是暂时承认了西葡殖民掠夺的成果,A项符合题意。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