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7 10: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统编版
高一
课程
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问题
导引
1.了解清末新政的背景、目的、特点、内容、结果、影响(或认识)。(历史解释)
2.了解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背景、时间、地点、性质、纲领、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三民主义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局限。(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问题
导引
5.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概括其过程、评价其影响。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6.指出武昌起义的条件、时间、结果、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影响。(唯物史观)
历史
时空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外部因素:___________的加深。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3.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20世纪初,西方_______________的传播。
民族危机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 
基础梳理
留日学生 
邹容(1885-1905)
5.条件成熟
(1)清末新政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使人们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
①背景:《___________》
的签订。
②目的:清政府通过“新政”进行“_______”。
③特点:“新政”的内容与___________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

④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辛丑条约 
自救 
戊戌维新 
项目
举措
意义
官制
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
军事
编练新军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商业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
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
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⑤结果:失败。
⑥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的覆灭
①背景:在革命运动推动下。
②时间:1906~1911年。
③过程
A.1906年,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0年立宪派代表第二次国会请愿合影
B.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C.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④结果: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___”,预备立宪失败。
⑤影响: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 
皇族内阁 
清皇族内阁合影
《钦定宪法大纲》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组织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背景
①孙中山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_________,走上了革命道路。
(2)成立时间地点:_______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
(3)性质:全国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
兴中会 
1905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誓词
(4)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____”。
(5)影响: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2.理论上: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核心
保障
思考:结合课本第109页学思之窗,指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其意义及局限。
提示1:(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2)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③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局限性
①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致使资产阶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这就决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军事上:组织武装起义
(1)表现: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
(2)影响: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有利条件:1911年四川___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过程:1911年10月10日晚,___________爆发。随后,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七十二烈士之墓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3)结果:成立_____________,推黎元洪为都督。
(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___________________在南京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政体产生。
(2)清朝灭亡: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①原因:英国等列强的支持;利用___________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孙中山的让步(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对_________施压,迫使清帝退位。
②窃取:1919年2月,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革命党人 
清政府 
袁世凯 
袁世凯
(4)1912年3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的: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
②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③影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全体国民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1.意义
(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_____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2)政治:革命推翻了_________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反帝反封建 
清王朝 
君主专制 
《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思想:传播了___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主共和 
民族资本主义 
剪辫子
放足运动
中山装
西式婚礼
2.局限性
(1)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___、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可以说结束了封建政体或封建帝制,但不能说结束了封建制度。
民族独立 
1931年胡汉民:
民国空有其名。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16年习近平在孙中山
诞辰150周年纪念会讲话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意义:政治、经济、思想、风俗文化
局限性
背景
内容
认识
兴起
发展
背景
爆发
结果
建立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原因
清帝退位
就任临时大总统
主题探究
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史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史料三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以上史料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究1:据以上史料,概括《临时约法》的特点。
探究2: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的理由。
主题
主题探究
提示1:特点:①人民主权
②平等、自由权利
③责任内阁制
提示2:体现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拓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具有民主法治色彩
①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③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2)带有人治色彩:《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未能达到初衷。
1.(2020年全国卷III)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随堂巩固
2.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或自己领导地方宣布独立,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使旧官僚反正。立宪派的这些行为
A.表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B.推动了立宪运动的顺利进行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
3.20
世纪初,“革命”观念已成为中国言论中“最有力之一种”,很多志士还身体力行,投身革命,如秋瑾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并于1904年毅然离家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这表明当时
A.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B.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影响巨大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广泛传播
D.社会思潮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
D
D
随堂巩固
4.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
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
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
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
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
C
随堂巩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