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太阳直射和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并用实例说明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光线在直射和斜射下的强弱。
(2)通过观看地球公转视频,更加直观理解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识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统一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分析并举例说明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分析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 难点:分析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为什么这些地方的景观会不一样呢?(气候不同)
设问: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这个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一起探究的。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实验探究】用手电筒按照不同角度照射墙壁,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总结】手电筒垂直照射最亮,斜射比较暗,因为垂直照射,照射的面积比较小,光线比较集中,光较强烈,斜射,照射面积比较大,光线比较分散,光就比较弱。
【知识迁移】这个规律是不是也适用于照射到地表面的太阳光呢?
【课件展示】太阳光直射和斜射地表照射面积比较
【总结】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照射到地表面的阳光。当太阳光垂直照射地表时,照射面积AB较小,光束集中,太阳辐射强烈,当太阳光斜射在地表时,照射面积AC较大,光束分散,太阳辐射弱。照射的角度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所以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强烈,气温就越高。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叫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获得的能量最多。
【活动】如果地球表面不是一个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高度会有不同吗?(一样。太阳高度角一样,地表获得的太阳能量就一样,所以如果地球表面是一个平面而不是球面,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地球上所有地方气温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地球是一个球体。)
【课件展示】阳光照射地球图,由于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可将太阳光看成是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上,读图观察:
1.太阳垂直照射在哪一重要纬线上?
2.从赤道向两极,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如何变化?
【思考分析】为什么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越来越弱。所以低纬度地区,离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离直射点远,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过渡】漫画:白天暖洋洋,晚上突然这么冷,是什么原因呢?(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课件展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白天有太阳辐射气温高,夜晚无太阳辐射气温低;太阳东升西落,使得早上与下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地面获得太阳能量较少,气温较低,中午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地面获得能量多,气温较高。所以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太阳高度角变化,从而使一天中气温发生变化。
【过渡】地球自转的同时还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使气候发生变化。
【视频演示】地球公转,可看出太阳直射点不断地在移动。
【课件展示】归纳直射点移动规律
【讲解】由于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在离直射点近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一直比较大,获得太阳能量比较多,因此气温高,气候终年炎热;而在离直射点远的高纬度地区(北极和南极),太阳高一直度角小,获得太阳能量一直都很少,所以气温低,气候寒冷;中纬度地区,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离我们比较近时,我们就会觉得比较温暖,特别是6-8月,离我们最近,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夏季。相反,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我们这里离直射点远,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能量少,感觉比较冷,特别是12-2,直射点离我们最远,我们进入了最冷的冬季。当直射点离我们不远也不近的时候我们就进入气温比较温和的春秋季节。所以在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总结】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特别是中纬度地区变化最明显,使得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气温变化。
【过渡】生活小体验:开学初,每天早上6:20起床,天已经大亮了,可是现在天空还是黑乎乎一片!现在下午5:30回家天已经暗下来了,开学初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太阳还未下山呢!这说明什么呢?(由于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方发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件展示】四个节气昼夜长短情况
【总结】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导致了除赤道以外地球上其他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影响气温(但不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活动】在你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本节小结】不管是地球球体形状还是地球运动,都是导致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使得各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同,从而导致各纬度地区气温差异,因此这两个因素可以总结为纬度因素。
【过渡】习惯上,人们根据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划分地球的五带。
【课后活动】1.读地球的五带,读图完成P82活动题4-7题。
2.绘制地球五带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低纬太阳高度大,获太阳辐射多,气候炎热
球体
高纬太阳高度小,获太阳辐射少,气候寒冷
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昼夜更替,产生昼夜温差
1.自转
太阳升落,白天气温变化
太阳高度变化 中纬度四季变化
2.公转 直射点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赤道除外)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