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生物同步测试2: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高一生物同步测试2: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1-01 18: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高一生物同步测试2: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人教版必修1)
、选择题
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
下图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常用紫色洋葱做材料,这是因为(  )
A.紫色洋葱容易发生质壁分离
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液泡较大便于观察
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将人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a>b>c B. a>c>b
C. a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 h后质量转变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转变率 +5% -5% -3% 0%
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
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
浸入1 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 )
A.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D.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问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
项目 H2O NH+4 K- CaO2+ PO3-4
减少量 0% 23% 12% 37% 14%
①根细胞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某同学把已经质壁分离时间较长的洋葱表皮细胞放置于清水中,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不再发生变化,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
A.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两侧液体无浓度差
B.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两侧液体无浓度差
C.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两侧液体有浓度差
D.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两侧液体有浓度差
从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P和Q,P放在蒸馏水中1h,Q放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1h,再把P、Q放回原来位置,测定处理的圆柱体块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 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合适,Q也精确合适 D.P精确合适,Q不精确合适
“人造细胞”是用羊皮纸或火棉胶等半透性膜材料做成的一个密闭的囊,囊里面装了等量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假设有三个这样的“人造细胞”,分别用A、B、C表示,它们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是10%、20%和30%。其中A、B的外面套一金属网笼,C的外面没有套金属网笼,如图:
把三个“人造细胞”同时放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15%的玻璃槽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三个“人造细胞”的变化分别是 ( )
A.A变大,B稍微变小,C不变
B.A变小,B稍微变大,C不变
C.A变小,B稍微变大,C变大
D.A变大,B稍微变小,C变大
、填空题
如图是某同学画的几个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回答: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结构的名称: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质壁分离的正确图解是_______________。
(3)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质壁分离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如果不能复原,则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说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构成)与外界环境的溶液发生渗透作用从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原生质体体积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_________,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
(2)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__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C
解析:渗透吸水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和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一个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是具备这样的细胞学基础的,所以当这样的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可以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就是靠渗透作用来实现的。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失水所致。
B
解析:在质壁分离时,液泡因失水而逐渐缩小,当复原时,液泡则因吸水而逐渐增大。
B
D
A
B
B
解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如果细胞是死细胞,则细胞膜是全透性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能进行渗透吸水。K+和NO 均是细胞主动运输的离子,因此,将细胞放入KNO3溶液后,细胞可能先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主动运输和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A
C
A
C
、填空题
(1)细胞壁 原生质层 液泡(或细胞液) (2)b
(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4)细胞壁、原生质层及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原生质层两侧具溶液体系
(5)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6)细胞液原生质层 细胞膜 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渗透吸水和失水
答案:(1)渗出 变大 (2)不变 2mol·L-1蔗糖溶液 清水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其他溶液中 (3)乙二醇 变大 (4)大液泡
解析:(1)AB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变小,故水分由原生质体渗出,细胞液浓度势必变大。(2)1分钟后,处于2mol·L-1蔗糖溶液中的原生质体体积不变,故其细胞液浓度不变。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2mol·L-1的蔗糖溶液。要使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须将其放入清水或其他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很多的溶液中。(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1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大,是由于乙二醇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吸水,发生了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此时细胞的液泡中由于进入乙二醇,其溶液浓度会最终变大。(4)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具有中央大液泡,才有利于其发生渗透作用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