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生物同步测试1: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人教版必修1)
、选择题
##NO.##将人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a>b>c B. a>c>b
C. a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①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的浓度及颜色变化是
A.浓度增大,颜色变浅B.浓度增大,颜色变深
C.浓度降低,颜色变浅D.浓度降低,颜色变深
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 h后质量转变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论是 ( )
溶液 Ⅰ Ⅱ Ⅲ Ⅳ
质量转变率 +5% -5% -3% 0%
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
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
把一个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投入清水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将( )
A.逐渐增强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先升高后降低
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问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
项目 H2O NH+4 K- CaO2+ PO3-4
减少量 0% 23% 12% 37% 14%
①根细胞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以推断 ( )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可能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可能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 )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① 0.3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③ 1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④ 1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如下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的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相平。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漏斗内液面下降 ②漏斗内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人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为探究膜的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E、F、G为用猪膀胱制成的小袋,内盛有溶液甲或溶液乙,上端分别接上口径相同的小玻璃管,起初3支小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相同,已知体积VG>VE=VF,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质量浓度为0.2 g/mL、0.1 g/mL、0.3 g/mL的蔗糖溶液。
(1)几分钟后,3支小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e、f小玻璃管中的现象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
(3)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两组这样的装置,一组放于37 ℃的恒温箱中,一组放于0 ℃的恒温箱中,几分钟后观察,可见两装置中e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D
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①是死细胞,④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⑤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⑥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②和③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
B
A
B
解析:细胞吸水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的大小。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较大,当把该细胞放入清水中,随着水分子不断进入到细胞内,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A
解析 实验开始时,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半透膜渗透进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比渗透出来的多,漏斗内液面上升。而加入酶后,蔗糖被分解为单糖,单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进入玻璃槽中,使玻璃槽内液体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水分子从长颈漏斗内渗出的较多,漏斗内液面下降。
A
D
C
解析 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会渗透失水,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减少;NO 和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细胞通过渗透吸水,使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增多。
D
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 能选择透过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 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B
解析: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通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而不是载体蛋白,因此“滤膜”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氨气、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滤膜,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也不能除臭。
B
解析:淀粉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Cl-可透过半透膜,故漏斗内液面应升高且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
、填空题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
##NO.##解析:(1)由于溶液丙浓度最大,所以E、F、G均渗透失水,液面下降。E、F相比,E中溶液浓度为0.2 g/mL,F中溶液浓度为0.1 g/mL,E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较小,失水较少,因而e管下降程度小于f管。F、G相比,G表面积大,失水多,因而g管下降程度大于f管。因此液面下降程度为g管>f管>e管。
(2)e、f管中由于溶液浓度的不同造成液面下降程度不同,自变量是溶液浓度。
(3)该实验证明了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膜两侧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4)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越快,因此在37 ℃时e玻璃管下降程度较0 ℃时大。
答案:(1)液面都下降,下降程度g管>f管>e管
(2)溶液浓度
(3)水分能通过半透膜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浓度差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4)两装置中e玻璃管的液面都下降,放于37 ℃恒温箱中的较放于0 ℃恒温箱中的下降程度大 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