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27 11:2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2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sài
qín
zhēnɡ
生字识记




cuī
zuì


jié



xiónɡ
xiànɡ
古诗三首之
出塞
王昌龄
作者介绍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多音字

huán
归还
hái
还有
明明还(
)有两本书没有归还(
)老师。
hái
huán
多音字

wéi
以为
wèi
为什么
这个小孩嘴微微翘起,我以为(
)他在笑呢,其实他在哭,也不知为(
)什么。
wéi
wèi

jiāo
教书
jiào
教育
多音字
教(
)师把教(
)书育人最为自己的责任。
jiāo
jiào
朗诵古诗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
诗词注释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诗词注释
出塞
诗句解析
题解: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边关、关塞。
人没回来。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能不能理解为秦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时候的边关?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里是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诗句解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前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诗句解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指飞将军李广。
不叫,不让。
指越过。
译文: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课外链接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
诗句解析
思考:这两句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是写希望有良将把守边关,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诗句解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塞战争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作者感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赏析
主旨归纳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歌先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景,并融情于景,表达了对边关久戍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的强烈企盼。
凉州词

王翰
作者介绍
王瀚(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大臣、著名诗人。
家资富饶,豪放不羁。景云元年,进士登第,得到并州长史张嘉贞和张说礼遇。通过制科考试,授昌乐县尉。历任汝州长史、仙州别驾,迁道州司马,病逝于赴任道州的途中。著有文集十卷,如今失传。《凉州词》最为出名。
诗句解析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
诗句解析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
致的酒杯。

:正要,将要。
琵琶: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沙场:战场。
诗句解析
注释
诗句解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将要。
诗意: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诗句解析
诗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怎样的场面?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写出了边关既热闹又紧张、悲壮的氛围。
诗句解析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突然又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意: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了什么修辞?
“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夸张的手法,写战士们征战沙场,少有人回,表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深化了古诗的主题。
诗句解析
“醉卧沙场”不仅表达了豪放、开朗、兴奋的情感,而且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勇气。
从“醉卧沙场”一词可以看出什么?
主题归纳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
李清照
作者介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诗句解析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全诗朗读
诗句解析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思】怀念。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诗句解析
题解:“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夏日绝句
诗句解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中的豪杰。

鬼中的英雄。
诗意: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诗句解析
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运用对偶的手法,赞美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人杰、鬼雄。
诗句解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诗句解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
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不肯”二字充分表现了项羽的英雄豪气。诗人追思项羽,借古讽今,鞭挞了南宋当权派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翻译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至今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肯逃回江东。
新知讲解
诗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在北宋南迁的动荡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当局面对强敌仓皇渡江逃窜的丑态,与“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判南宋王朝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
诗句解析
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南宋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的(
),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赞颂了(
),讽刺了(
),表达了诗人(
)。
南宋
李清照
借古讽今
项羽的宁死不屈
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烘托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从于命运的铮铮风骨。
主旨归纳
做人
忆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生观
怀古
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板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出塞》《夏日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塞》《凉州词》
《夏日绝句》的意思。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