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1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课堂导入-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知识回顾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变形
加减
求解
回代
写解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变形
代入
求解
回代
写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哪些?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和、差、倍、分问题及行程问题.
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讨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节我们继续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可以先独立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得出问题的解答,然后再互相交流.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列方程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探究1
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
kg.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吗?
题中有哪些未知量?
未知量有每头大牛1天需用的饲料和每头小牛1天需用的饲料.
新知探究
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一天需用饲料675kg;
(30+12)头大牛和(15+5)头小牛一天需用饲料940kg.
探究1
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
kg.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吗?
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新知探究
可设每头大牛和小牛平均1天各需用的饲料为
x
kg和
y
kg.
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一天需用饲料675kg;
(30+12)头大牛和(15+5)头小牛一天需用饲料940kg.
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上面的两个等量关系?
新知探究
直接消元.
解:①×4,得
120x+60y=2700.③
②×3,得
126x+60y=2820.④
④-③,得
6x=120,解得
x=20.
把
x=20
代入①,得
30×20+15y=675,解得
y=5.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如何解这个方程组呢?
①
②
新知探究
如何解这个方程组呢?
①
②
先化简再消元.
解:方程组可化简为
由③,得
y=45-2x.⑤
把⑤代入④,得
21x+10(45-2x)=470,解得
x=20.
把
x=20
代入③,得
2×20+y=45,解得
y=5.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新知探究
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正确,对小牛的食量估计错误.
饲养员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吗?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设出合适的未知数,将已知量和未知量通过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联系起来,列出方程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新知探究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认真审题,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明确它们
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恰当地设未知数;
列:依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意义;
答:写出答.
1
4
3
2
5
6
新知探究
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常见的关键词有:“比”“是”
“等于”等;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体积公式、面积公式等,找等量关系;
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飞机沿同一航线航行,顺风航行与逆风航行的路程相等;
4.借助列表格、画线段示意图等方法找等量关系.
新知探究
随着养牛场规模逐渐扩大,李大叔打算聘请饲养员管理现有的42头大牛和20头小牛,已知甲种饲养员每人可负责8头大牛和4头小牛,乙种饲养员每人可负责5头大牛和2头小牛,请问李大叔应聘请甲、乙两种饲养员各多少人?
等量关系:
甲种饲养员负责的大牛数+乙种饲养员负责的大牛数=42(头);
甲种饲养员负责的小牛数+乙种饲养员负责的小牛数=20(头).
新知探究
解:设李大叔应聘请甲种饲养员
x
人,乙种饲养员
y
人,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①-②×2得
y=2.
把
y=2
代入②,得
4x+2×2=20,解得
x=4.
因此这个方程组的解为
答:李大叔应聘请甲种饲养员4人,乙种饲养员2人.
新知探究
和、差、倍、分问题的求解策略
列方程组解决和、差、倍、分问题时,要抓住题目中反映数量关系的关键字(词):和、差、倍、几分之几、比、大、小、多、少、增加、减少等.列方程时,要明确这些关键字(词)的含义,寻找等量关系,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新知探究
例
一项
200
km
的引水工程交给了甲、乙两个施工队,工期为
50
天.甲、乙两队合作了
30
天后,乙队因另有任务离开
10
天,于是甲队加快速度,每天多修
0.6
km,10
天后乙队回来,为了保证工期,甲队保持现在的速度不变,乙队每天比原来多修
0.4
km,最后如期完成.问:甲、乙两队原计划每天各修多少千米?
解:设甲队原计划每天修
x
km,乙队原计划每天修
y
km,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甲队原计划每天修
2.4
km,乙队原计划每天修
1.6
km.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工程问题的求解策略
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式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用的等量关系有:各部分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各部分的工作效率之和=合作的工作效率.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值时,常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跟踪训练
2019年10月13日上午7:30,2019郑州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一名34岁的男子带着他的两个孩子一同参加了比赛.下面是两个孩子与记者的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请你用方程的知识帮记者求出哥哥和妹妹的年龄.
解:设妹妹的年龄为
x
岁,哥哥的年龄为
y
岁.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妹妹的年龄为
6
岁,哥哥的年龄为
10
岁.
跟踪训练
1.某出租车起步价所包含的路程为
0~2
km,超过
2
km
的部分按每千米另收费.津津乘坐这种出租车走了
7
km,付了
16
元;盼盼乘坐这种出租车走了
13
km,付了
28
元.设这种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x
元,超过
2
km
后每千米收费
y
元,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随堂练习
x+(7-2)y=16
x+(13-2)y=28
D
A.
B.
C.
D.
随堂练习
2.买2本笔记本和3支水笔共需15元,买3本笔记本和2支水笔共需20元,则购买1本笔记本和1支水笔共需多少元?
解:设购买1本笔记本需要
x
元,购买1支水笔需要
y
元,
根据题意,得
由①+②,得
5x+5y=35,
所以
x+y=7.
答:购买1本笔记本和1支水笔共需
7
元.
随堂练习
3.运动会上,七(1)班男、女生分别佩戴了白、红颜色的太阳帽,小明为七(1)班的一名男生,小红为七(1)班的一名女生.小明对小红说:“我看到白色的帽子比红色的帽子多5个.”小红对小明说:“我看到红色的帽子是白色帽子数量的
.”根据以上对话,你能推算出七(1)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吗?
随堂练习
解:设七(1)班男生有
x
人,女生有
y
人.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七(1)班男生有
28
人,女生有
22
人.
课堂小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应用
和、差、倍、分问题
工程问题
步骤
审:认真审题,明确等量关系
设:恰当地设未知数
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验: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意义
答:写出答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拓展提升
1.无人知甲、乙两人年龄,只知道当甲是乙现在的年龄时,乙只有2岁;当乙到甲现在的年龄时,甲是38岁了,问甲、乙现在的年龄各是(
)
A.24岁,14岁
B.26岁,14岁
C.26岁,16岁
D.28岁,16岁
乙的年龄-年龄差=2
甲的年龄+年龄差=38
拓展提升
解:设甲现在的年龄是
x
岁,乙现在的年龄是
y
岁,
则
解得
所以甲、乙现在的年龄分别是26岁、14岁.
拓展提升
2.有大小两种盛酒的桶,已知
5
个大桶加上
1
个小桶可以盛酒
3
斛,1
个大桶加上
5
个小桶可以盛酒
2
斛,则一个大桶和一个小桶分别可以盛酒多少斛?
解:设
1
个大桶盛酒
x
斛,1
个小桶盛酒
y
斛,
依题意,得
解得
因此
1
个大桶盛酒
斛,1
个小桶盛酒
斛.
拓展提升
3.现有一段长为
180
米的河道整治任务由
A、B
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
A
工程队每天整治
12
米,B
工程队每天整治
8
米,共用时
20
天.
(1)根据题意,甲、乙两个同学分别列出的方程组如下:
甲:
乙:
根据甲、乙两名同学所列的方程组,请你分别指出未知数
x、y
表示的意义:
甲:x
表示_________________,y
表示_________________.
乙:x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y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A
工程队用的时间
B
工程队用的时间
A
工程队治理的米数
B
工程队治理的米数
拓展提升
(2)求
A、B
两工程队分别整治河道多少米.
解:选甲同学所列方程组解答如下:
②-①×8得
4x=20,解得
x=5,
把
x=5
代入①,得
y=15,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A
工程队整治河道的米数为
12x=60,
B
工程队整治河道的米数为
8y=120.
答:A
工程队整治河道
60
米,B
工程队整治河道
120
米.
拓展提升
解:选乙同学所列方程组解答如下:
②×24-①×2,得
y=120,
把
y=120
代入①得
x=60,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答:A
工程队整治河道
60
米,B
工程队整治河道
120
米.
(2)求
A、B
两工程队分别整治河道多少米.
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后习题第5题.(共36张PPT)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课堂导入-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3
知识回顾
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向相遇:路程和=初始距离;
同向追及:路程差=初始距离.
若
a
件甲产品和
b
件乙产品配成一套,则
b×甲产品的件数=a×乙产品的件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几何问题
行程问题
配套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2.学会设间接未知数,列方程组并求解,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根据问题中要求什么,直接设未知数解决.当问题中的未知数不易直接列出方程组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列方程组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探究3
如图,长青化工厂与
A,B
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
A
地购买一批每吨
1000
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
元的产品运到
B
地.已知公路运价为
1.5
元/(t·km),铁路运价为
1.2
元/(t·km),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
15000
元,铁路运费
97200
元.这批产品的
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
和多多少元?
新知探究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
销售款
原料费
运输费(公路和铁路)
产品数量
原料数量
要求“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由此我们必须知道什么?
新知探究
本题涉及的量较多,这种情况下常用列表的方式来处理,列表直观、简洁.
产品
x
吨
原料
y
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1.5×20x
1.5×10y
1.5(20x+10y)
1.2×110x
1.2×120y
1.2(110x+120y)
8000x
1000y
新知探究
你发现等量关系了吗?如何列方程组并求解?
产品
x
吨
原料
y
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1.5×20x
1.5×10y
1.5(20x+10y)
1.2×110x
1.2×120y
1.2(110x+120y)
8000x
1000y
解:化简方程组,得
由①,得
y=1000-2x,③
把③代入②,得
11x+12(1000-2x)=8100,解得
x=300,
把
x=300
代入③,得
y=1000-2×300,解得
y=400.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销售款:8000×300=2400000;
原料费:1000×400=400000;
运输费:15000+97200=112200.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1887800元.
这个实际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新知探究
在什么情况下考虑选择设间接未知数?
当直接将所求的结果当作未知数无法列出方程时,考虑选择设间接未知数.
新知探究
例
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平路和一段下坡路.
假设他始终保持平路每分钟走
60
m,下坡路每分钟走
80
m,上坡路每分钟走
40
m,则他从家里到学校需
10
min,从学校到家里需
15
min.小华家离学校多远?
等量关系:
走平路的时间+走下坡路的时间=10
min,
走上坡路的时间+走平路的时间=
15
min.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新知探究
直接设元法:
设小华家到学校平路长
x
m,下坡路长
y
m.
平路时间
坡路时间
总时间
上学
放学
10
15
新知探究
解:设小华家到学校平路长
x
m,下坡路长
y
m.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所以,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700
m.
新知探究
间接设元法:
设小华下坡路所花时间为
x
min,上坡路所花时间为
y
min.
平路距离
坡路距离
上学
放学
60(10-x)
80x
40y
60(15-y)
新知探究
解:设小华下坡路所花时间为
x
min,上坡路所花时间为
y
min.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所以,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
700
m.
故平路距离为
60×(10-5)=300(m),
坡路距离为
80×5=400(m).
跟踪训练
李三水果店在批发市场用
2220
元购进甲、乙两种水果共
100
千克进行零售.已知甲种水果购进价为
15
元/千克,零售价为
20
元/千克,乙种水果购进价为
24
元/千克,零售价为
33
元/千克.该水果店销售这两种水果获得的毛利润是多少元?(毛利润=销售金额-进货金额)
跟踪训练
解:设该水果店购进
x
千克甲种水果,y
千克乙种水果,
依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
20x+33y-2220=20×20+33×80-2220=820.
答:该水果店销售这两种水果获得的毛利润是
820
元.
随堂练习
1.今年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龙门石窟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
92.4
万人,和去年同时期相比,游客总数增加了
10%,其中省外游客增加了
14%,省内游客增加了8%.若省外游客每位门票均价约为
100
元,省内游客每位门票均价约为
80
元,则今年文化节期间该景点的门票收入大约是多少万元?
随堂练习
解:设该景点去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的省外游客为
x
万人,省内游客为
y
万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今年文化节期间该景点的门票收入大约是
28×(1+14%)×100+56×(1+8%)×80=8030.4(万元).
答:今年文化节期间该景点的门票收入大约是
8030.4万元.
2.有一个三位数,若将最左边的数字移到最右边,则比原数小
45,又知原百位数字的
9
倍比由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原个位数字仍作为个位数字)小
3,求原三位数.
随堂练习
解:设原百位数字为
x,由原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为
y.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原三位数为
4×100+39=439.
答:原三位数为
439.
数字问题的求解策略
1.列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用式子表示一个多位数,如一个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字为
a,十位上的数字为
b,个位上的数字为
c,则这个三位数为
100a+10b+c.
2.利用方程组解决数字问题时,一般不直接设这个数,而是设这个数的数位上的数字,再根据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出这个数.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某商场计划用
40000
元从厂家购进若干部新型手机,以满足市场需求.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型号的手机,出厂价分别为甲型号手机每部
1200
元,乙型号手机每部
400
元,丙型号手机每部
800
元.
(1)若全部资金只用来购进其中两种型号的手机,共
40
部,则商场共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随堂练习
解:(1)①若购进甲、乙两种型号的手机,设购进甲型号手机
x1
部,乙型号手机
y1
部.
根据题意,得
解得
随堂练习
②若购进甲、丙两种型号的手机,设购进甲型号手机
x2
部,丙型号手机
y2
部.
根据题意,得
解得
随堂练习
③若购进乙、丙两种型号的手机,设购进乙型号手机
x3
部,丙型号手机
y3
部.
根据题意,得
解得
因为
x3
表示手机部数,只能为正整数,所以这种情况应舍去.
综上所述,商场共有两种进货方案.
方案一:购进甲型号手机
30
部,乙型号手机
10
部;
方案二:购进甲型号手机
20
部,丙型号手机
20
部.
随堂练习
(2)商场每销售一部甲型号手机可获利
120
元,每销售一部乙型号手机可获利
80
元,每销售一部丙型号手机可获利
120
元,在(1)的条件下,为使销售时获利最大,商场应选择哪种进货方案?
解:(2)方案一获利:120×30+80×10=4400(元);
方案二获利:
120×20+120×20=4800(元).
所以方案二获利较多,
所以商场应购进甲型号手机
20
部,丙型号手机20部.
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问题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实际问题的答案
设未知数
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
代入法
加减法
消元
检验
拓展提升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
8,把这个两位数加上
18
,结果恰好等于这个两位数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x+y=8
x+10y+18
10x+y
35
x
y
2.据统计,某市今年五月份外来与外出旅游的总人数为
226
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30%
和
20%,去年同期外来旅游比外出旅游的人数多
20
万人.分别求出该市今年五月份外来和外出旅游的人数.
拓展提升
解:设去年五月份外来旅游的人数为
x
万人,外出旅游的人数为
y
万人.
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1+30%)x=130,(1+20%)y=96.
答:该市今年五月份外来和外出旅游的人数分别是
130
万人和
96
万人.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3.小丽购买学习用品的收据如下表,因污损导致部分数据无法识别,根据下表,解决下列问题:
(1)小丽购买自动铅笔、记号笔各几支?
商品名
单价/元
数量/个
金额/元
签字笔
3
2
6
自动铅笔
1.5
记号笔
4
软皮笔记本
2
9
圆规
3.5
1
合计
8
28
拓展提升
解:(1)设小丽购买自动铅笔
x
支、记号笔
y
支.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小丽购买自动铅笔
1
支、记号笔
2
支.
拓展提升
(2)若小丽再次购买软皮笔记本和自动铅笔两种文具,共花费
15
元,则有哪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
商品名
单价/元
数量/个
金额/元
签字笔
3
2
6
自动铅笔
1.5
记号笔
4
软皮笔记本
2
9
圆规
3.5
1
合计
8
28
拓展提升
解:(2)设小丽购买软皮笔记本
m
本、自动铅笔
n
支.
根据题意,得
.
∵
m,n
为正整数,
∴
或
或
∴
共有三种方案.
方案一:1
本软皮笔记本与
7
支自动铅笔;
方案二:2
本软皮笔记本与
4
支自动铅笔;
方案三:3
本软皮笔记本与
1
支自动铅笔.
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后习题第6、8题.(共37张PPT)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课堂导入-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时2
知识回顾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认真审题,明确等量关系
设:恰当地设未知数
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验: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意义
答:写出答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几何问题、行程问题、配套问题等.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解应用题.
新知探究
知识点1:列方程组解决几何问题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现要把一块长200m、宽100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
新知探究
A
D
C
B
已知:长方形
ABCD,
AB=CD=200
m,AD=BC=100
m,长方形
ABCD
分割为两个小长方形,分别种甲、乙两种作物,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
1:2.
目标: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
3:4.
新知探究
竖着画,把长分成两段,则宽不变;
横着画,把宽分成两段,则长不变.
这里研究的实际上是什么问题?
长方形的面积分割问题!
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小长方形有哪些分割方式?
A
D
C
B
新知探究
竖着画,把长分成两段,则宽不变.
F
E
1.大长方形的长=200
m.
2.甲、乙两种作物总产量比=3:4.
等量关系有哪些?
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面积
A
D
C
B
新知探究
A
D
C
F
B
E
100x:200y=3:4
x
y
200
m
100
m
x+y=200
1.大长方形的长=200
m.
如何设未知数呢?
甲种作物
乙种
作物
2.甲、乙两种作物总产量比=3:4.
100x
100y
新知探究
解:过点
E
作
EF⊥AB,交
CD
于点
F.
设
AE=x
m,BE=y
m.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将这块土地分为长
120
m,宽
100
m
和长
100
m,宽
80
m
的两个小长方形分别种植甲、乙两种作物.
A
D
C
F
B
E
x
y
200
m
100
m
甲种作物
乙种
作物
100x
100y
新知探究
横着画,把宽分成两段,则长不变.
A
D
C
F
B
E
1.大长方形的宽=100
m.
2.甲、乙两种作物总产量比=3:4.
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面积
等量关系有哪些?
新知探究
200x:400y=3:4
100
m
x+y=100
1.大长方形的宽=100
m.
甲种作物
乙种作物
2.甲、乙两种作物总产量比=3:4.
200x
200y
A
D
C
F
B
E
200
m
x
y
如何设未知数呢?
新知探究
解:过点
E
作
EF⊥AD,交
BC
于点
F.
设
DE=x
m,AE=y
m.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将这块土地分为长
200
m,宽
60
m
和长
200
m,宽
40
m
的两个小长方形分别种植甲、乙两种作物.
100
m
甲种作物
乙种作物
A
D
C
F
B
E
200
m
x
y
跟踪训练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放入六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A.44
cm2
B.36
cm2
C.96
cm2
D.84
cm2
14×(6+2×2)-6×8×2=44(cm2).
x
y
x+y
x+3y=14
x+y-2y=6
A
新知探究
例1
甲、乙两人相距
4
km,以各自的速度同时出发.如果同向而行,甲
2
h
追上乙;如果相向而行,两人
0.5
h
后相遇.试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知识点2:列方程组解决行程问题和配套问题
1.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甲出发点
乙出发点
4
km
甲追上乙
乙
2
h
行程
甲
2
h
行程
甲
2
h
行程=4
km+乙
2
h
行程
新知探究
2.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出发点
乙出发点
4
km
相遇地
甲
0.5
h
行程
乙
0.5
h
行程
甲
0.5
h
行程+乙
0.5
h
行程=4
km
甲、乙两人相距
4
km,以各自的速度同时出发.如果同向而行,甲
2
h
追上乙;如果相向而行,两人
0.5
h
后相遇.试问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新知探究
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x
km/h,y
km/h.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甲的速度为
5
km/h,乙的速度为
3
km/h.
新知探究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中,若其中一个为已知数,另一个设为未知数,则用第三个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如本题中,时间为已知数,速度设为未知数,则利用路程之间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新知探究
相遇及追及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
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向相遇问题:两者的路程和=初始时两者间的距离;
同向追及问题:两者的路程差=初始时两者间的距离.
新知探究
例2
某车间有
22
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
1200
个螺钉或
2000
个螺母.
1
个螺钉需要配
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各安排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
产品类型
所需人数
生产总量
螺钉
x
螺母
y
螺母总产量是
螺钉的2倍
人数和
为22
1200x
2000y
新知探究
解:设安排
x
人生产螺钉,y
人生产螺母.
依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答:安排生产螺钉的10人,生产螺母的12人.
新知探究
配套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如果
a
件甲产品和
b
件乙产品配成一套,则
,即
b×甲产品的件数=
a×乙产品的件数.
用铝合金材料制作窗架,每根材料可以做竖柱
5
根或者横梁
8
根,而且只能做其中的一种,2
根竖柱和
3
根横梁可以做成一个窗架.现有
310
根铝合金材料,用多少根做竖柱,多少根做横梁,才能使做成的窗架最多?
跟踪训练
解:设用
x
根铝合金材料做竖柱、y
根铝合金材料做横梁,才能使做成的窗架最多.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用
160
根铝合金材料做竖柱、150
根铝合金材料做横梁,才能使做成的窗架最多.
跟踪训练
随堂练习
1.如图,周长为
68
cm
的长方形
ABCD
被分成
7
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则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
A.40
cm2??????????
B.128
cm2??????
C.280
cm2??????????
D.140
cm2
x
y
2(2x+x+y)=68
5y
2x
随堂练习
解:设小长方形的长为
x
cm,宽为
y
cm,
依题意,得
解得
∴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2x(x+y)=280
cm2.
随堂练习
2.某车间有
90
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螺栓
15
个或螺帽
24
个,已知一个螺栓配套两个螺帽,为使生产的螺栓和螺帽刚好配套,生产螺帽和生产螺栓的人数分别为(
)
A.50人,40人
B.30人,60人
C.40人,50人
D.60人,30人
x+y=90
15y×2=24x
A
y
x
随堂练习
3.A,B
两码头相距
140
km,一艘轮船在两码头之间航行,顺水航行用了
7
h,逆水航行用了
10
h,求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x
y
路程
速度
时间
顺流
140
km
逆流
140
km
(x+y)
km/h
(x-y)
km/h
7
h
10
h
随堂练习
解:设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x
km/h,水流速度为
y
km/h.
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这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17
km/h,水流速度为3km/h.
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向相遇:路程和=初始距离;
同向追及:路程差=初始距离.
若
a
件甲产品和
b
件乙产品配成一套,则
b×甲产品的件数=a×乙产品的件数.
课堂小结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几何问题
行程问题
配套问题
拓展提升
1.A,B
两地相距
20
km,甲从
A
地向
B
地匀速行进,同时乙从
B
地向
A
地匀速行进,2
h
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甲立即以原速返回
A
地,乙继续以原速向
A
地行进,甲回到
A
地时乙离
A
地还有
4
km,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行驶
4
h
拓展提升
解:设甲的速度为
x
km/h,乙的速度为
y
km/h.
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甲的速度为
6
km/h,乙的速度为
4
km/h.
2.某服装厂“生产一批某种款式的秋装,已知每
2
米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的衣身
3
个或衣袖
5
只.现计划用
132
米这种布料生产这批秋装(不考虑布料的损耗),应分别用多少布料做衣身和衣袖,才能使做成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拓展提升
x+y=132
解:设用
x
米布料做衣身,y
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做成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用
60
米布料做衣身,72
米布料做衣袖,才能使做成的衣身和衣袖恰好配套.
拓展提升
3.现有如图①的小长方形纸片若干块,已知小长方形的长为
a,宽为
b.用
3
个如图②的全等图形和
8
个如图①的小长方形,拼成如图③的大长方形,若大长方形的宽为
30
cm,则图③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之比为(
)
A.
B.
C.
D.
拓展提升
a+3b=30
4a
3a+3b
拓展提升
解:∵
大长方形的宽为
30
cm,∴
a+3b=30,
根据图③可得
4a=3a+3b,
组成方程组
解得
∵
阴影面积为3(a-b)2,整个图形的面积为
4a(a+3b),
∴
阴影部分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之比为
.
课后作业
请完成课本后习题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