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27 09: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
新课讲授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毛泽东等在指挥军民打破敌人前几次 “围剿”时采取的策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用游击战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长征的原因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命令红军强行进攻,接着是死守广昌,伤亡惨重。广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结果是节节抵御,节节挨打。一年也没有粉碎敌人的“围剿”。
博古(1907--1946)
李德(1900--1974)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二)长征开始
1.原因:
2.时间:
3.出发地点:
4.人数: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八万人。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示意图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周恩来
毛泽东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时间
内容
地点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意义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材料: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4)材料描述的是哪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指什么内容?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有何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失败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二、过雪山草地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二、过雪山草地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会宁
会宁
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长征的过程
巧 渡 金 沙 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雪山忠魂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红 军 过 草 地
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
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
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部
甘肃会宁会师楼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长征胜利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材料五: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途,历经千辛万苦,冲破重重封锁,最终取得胜利。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工农红军成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力量。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材料“万里征途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
长征胜利意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六: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铸就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给予了民众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 ----《人民日报》
材料中归纳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的传奇”是指( ? )
A.秋收起义 ?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 D.跃进大别山
2、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 ?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C
A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4、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