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8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1—2节
动植物激素调节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通常情况下,植物的根不具有的特点是(
????)
A.?向地性???????????????????????????????B.?负向地性???????????????????????????????C.?向水性???????????????????????????????D.?向化性
2.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关键的原因是秋季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适当提高温度????????C.?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D.?适当多浇水
3.(2020八上·浙江期末)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A.?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B.?胚芽鞘能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存在
C.?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D.?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4.(2020八上·浙江期末)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下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4题图
第5题图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
C.?该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
D.?使叶张开和闭合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激素
5.(2020八上·浙江期末)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9-J-2所示的实验。根据图中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C.?单侧光使胚芽鞘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D.?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向光生长
6.(2020八上·浙江期末)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7.荷兰科学家温特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约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B.?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D.?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8.下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枝条由于保留了顶端优势,不能产生侧芽
B.?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发育较快
C.?甲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D.?乙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
9.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
10.向日葵向太阳,这是向日葵对________做出的反应——植物的向光性。黄豆苗的根向下生长,这是豆苗对________做出的反应——植物的向地性。黄豆芽(茎)向上生长,即茎的背地生长,这是豆苗对地球引力以及光照做出的反应,即植物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11.(2020八下·余姚期末)生物体都能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
(1)植物的向光性与________分布有关。比较图一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该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部位产生的。
(2)人体可以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大小或汗腺分泌多少来维持体温恒定。图二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
12.(2019八上·江干月考)如下图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________,影响幼苗生长方向的是________(填激素名称)。
13.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浓度促进生长,________浓度抑制生长(填“高”或“低”)。
(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________左右(用字母表示)。
14.根据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示意图回答:
(1)比较哪两幅图可说明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的顶端关系密切。________图。
(2)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由实验可知,单侧光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________。
15.在“植物的向性”实验中,我们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粒摆放在培养皿的底盖里。在玉米粒的空隙间填上浸湿的棉花,把培养皿侧立起来,观察玉米粒,如图所示。
(1)将4粒种子指向不同的方向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性实验,你认为本实验应该对什么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________。
1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能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环节。
(2)图甲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当横线左侧间隔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不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不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________。
17.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
实验一:把一盆栽的植物放倒,然后用一个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把两株盆栽的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放倒,然后分别用无底的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给其中一硬纸盒上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两株植物的茎背地生长了。同时还发现:打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背地生长较快(如图乙所示)。
实验三:把两盆同种且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用两个无底硬纸盒扣起来。这两个硬纸盒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只是将其中一硬纸盒壁的一侧高度与幼苗顶端相同的地方穿一个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射入。几天后,取掉硬纸盒,发现未穿小孔的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上直立生长;而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植物幼苗的茎向着小孔一侧弯曲生长(如图丙所示)。请回答:
(1)从实验一得出:在无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茎________生长。
(2)从实验二得出:在重力和________同时存在时,植物的茎________生长。
(3)从实验三得出:在________对植物茎影响相同的情况下,植物的茎________生长,是由于________。
18.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可能与向日葵的________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
19.(2020·桐乡模拟)蓝莓里面含有丰富的花色素苷,经常食用可以促进人体健康。某研究小组想探究乙烯利(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蓝莓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开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长势基本一致且处于蓝莓着色初期的植株5株,分别标为A、B、C、D、E;
步骤二:每隔6天,分别对标号为B、C、D、E的蓝莓果穗均匀喷洒500毫升浓度为100、200、400、600mg/L的乙烯利溶液,向A组喷洒??
????
步骤三:在第三次喷洒后10天采摘蓝莓;
步骤四:测出花色素苷的含量,如图。请回答:
(1)步骤二中应向A组喷洒________。
(2)由图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3)本实验中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
(4)为了寻找更合适、有效提高花色素苷含量的乙烯利溶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应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
20.(2020·杭州模拟)有的植物能否开花和日照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唐菖蒲必须在每日14小时以上的长日照环境下才能分化出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长日照植物。一品红和菊花在夏季长日照环境下只生长,不能分化花芽;人秋以后当每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以后才能分化花芽,才能开花,因此叫作短日照植物。前苏联科学家M.H.Chailakhian用菊花做了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刺激的器官。下图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去掉菊花顶端的全部叶子,①②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③④植株的顶端和下部带叶的部位分别接受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刺激和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请提出一条让菊花夏天开花的方法________。
(3)模拟“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②植株产生的开花刺激对①植株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
21.(2020八上·萧山期末)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乙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取长势相同的带芽的枝条若干,均分为A、B、C、D、E、F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溶液中,处理1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技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枝条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溶液浓度(mg/L)
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
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
3
据表回答:
(1)该实验通过________来判断吲哚乙酸溶液
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2)根据________?两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乙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3)由实验结果可知,吲哚乙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22.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mg/100mL,如果一个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85mg/100mL,则胰脏分泌的激素和血糖含量的变化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B.?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升高
C.?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下降?????????????????????????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升高
23.糖尿病患者老陈需要每天注射激素X,但在注射后有时会再补充适量的糖,以避免出现心悸、颤抖等症状。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X为胰岛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增加????????????????B.?X为胰岛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降低
C.?X为甲状腺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增加?????????????D.?X为甲状腺素,有时会造成血糖过度降低
24.下列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A.?夜盲症和巨人症?????????????B.?脚气病和佝偻病?????????????C.?糖尿病和侏儒症?????????????D.?呆小症和坏血病
25.下列关于激素分泌异常与相关病症不对应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6.下列有关生物激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可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园艺上常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
C.?晚饭后散步时,人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减小
D.?割除小猪的甲状腺,可使猪长得更肥、更高大
27.(2020·浙江模拟)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很少患“大脖子病”,这是因为他们食用的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种激素的重要成分,该激素是(?
??)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激素
28.(2019八上·天台月考)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述了“武大郎”个子矮小的特征,请推断其发育异常的原因(??
)
A.?幼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期缺乏甲状腺激素???????????????????????????????????????D.?幼年期缺乏肾上腺素
29.(2019八上·江干月考)内分泌紊乱会引起一些疾病,下列与激素分泌无关的是疾病是(
???)
A.?侏儒症????????????????????????????????B.?扁桃体炎????????????????????????????????C.?糖尿病????????????????????????????????D.?甲亢
30.(2020·嘉兴)老张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禁食
8
小时后抽血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饭后2小时又做了相同的检测。这主要是检测________的分泌是否正常,若该激素分泌不足,人会患________病。
3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车祸后,导致成了“植物人”。则甲图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乙,②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图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的项部或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___(填:“向触性”、感触性)。
32.下图是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它的合成需要一种重要原料________,缺乏该原料的婴幼儿会患________。
(2)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不足造成的,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图中[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4)在婴幼儿时期,[________]
垂体分泌的________不足,会患________。
33.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09%。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中的曲线所示。请回答:
(1)血糖含量正常值在________左右,由此可判断甲、乙两人中________是病人,患的可能是________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葡萄糖被________后,多余的部分可以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织合成________而储存起来,这与体内的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作用有关。
(4)乙在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一条途径是________排出了体外。
(5)在临床上给甲、乙两人中的疾病患者治疗时,可为患者注射________,该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
34.(2020八下·慈溪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甲、乙两缸中蝌蚪数量“不能少于10只”,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通过实验,科学兴趣小组发现:甲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比乙缸短。根据此结果可得出结论:________。
35.(2020·三门模拟)在20世纪初,一旦患上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很高,严重的口渴、消瘦,随后出现脱水,直至死亡。1920年加拿大的兼职教师班廷在研读前人关于糖尿病的研究成果时,深陷迷茫:为什么切除动物胰腺会引起糖尿病症状并且一两周内死亡?是否有一种内分泌物与糖尿病相关?为此班廷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实验,从而揭开了血糖代谢之谜,寻找到了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以下是班廷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曾做的几个经典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正常健康的狗尿液未检出葡萄糖,无糖尿病人的症状,切除狗的胰腺,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
实验二: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检测狗的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
实验三:将胰岛细胞提取液饲喂切除了胰腺的狗,观测发现糖尿病症状没有缓解。
(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
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出现实验二现象的原因:________。
(3)小科同学认为实验三说明胰腺细胞提取液不能缓解糖尿病症状,小研认为还需补充实验,请给出小研的实验思路
________。
36.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37.设计实验探究胰岛素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保证动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主要条件动物体内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来完成的.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一旦机体内含量太低,动物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理解胰岛素对动物血糖的影响.
材料用具:活金鱼5条,胰岛素(G2单位/毫升),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烧杯两个(分别标有A和B),500毫升量筒1个,请你设计本实验的方法步骤来探究.
方法步骤:
①烧杯A中加入0.5毫升胰岛素和200毫升水,烧杯B中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
②?????????????????????????????????????????????????????????????????????
;
③?????????????????????????????????????????????????????????????????????
。
(1)请补充完成上述实验步骤;
(2)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其中A和B分别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用5条金鱼?每个烧杯中只放入一条行吗?;
(4)分析步骤②和③分别可能是什么结果?。
答案解析部分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
B
5.【答案】
A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B
9.【答案】
D
10.【答案】
光照;地球引力;负向地;向光
11.【答案】
(1)生长素;胚芽尖端(2)乙
12.【答案】
②;生长素
13.【答案】
(1)低;高(2)②(3)D
14.【答案】
(1)甲、乙(2)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5.【答案】
(1)作对照(2)观察放置不同方向的种子的根的生长方向
16.【答案】
(1)提出猜想(2)对照(3)等于(4)ACD
17.【答案】
(1)背地(2)光照;背地(3)重力;向光;单侧光引起生成素分布
造成的结果
18.【答案】
(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2)花蕾时期(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始终朝向太阳的
19.【答案】
(1)等量清水(2)在0~200mg/L,乙烯利溶液浓度增大,促进蓝莓果花色素苷生成作用增强,在200~600mg/L,乙烯利溶液浓度增大,促进蓝莓果花色素苷生成作用减弱。(在0~600mg/L乙烯利溶液浓度之间,对蓝莓果花色素苷生成有促进作用,其中乙烯利溶液浓度在200mg/L促进作用最强。)
(3)每组实验蓝莓植株数量过少,实验存在偶然性(没有重复实验)
(4)将乙烯利溶液的浓度在100mg/L~400mg/L之间(或200mg/L左右)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范围再进行实验。
20.【答案】
(1)叶(2)减少菊花在夏天的光照时间(3)第一步:将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②枝条的切口上,或切取一小段②植株带叶枝条放(倒)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取另一块不放在②植株上的琼脂块作对照;第二步:在叶腋处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三步:将另一①植株的枝条在叶腋处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第二步处理的植株开花,第三步处理的植株不开花。
21.【答案】
(1)平均生根数量(2)AF(3)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22.【答案】
B
23.【答案】
B
24.【答案】
C
25.【答案】
D
26.【答案】
A
27.【答案】
C
28.【答案】
A
29.【答案】
B
30.【答案】
胰岛素;糖尿
31.【答案】
(1)①(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3)感触性
32.【答案】
(1)2;甲状腺;碘;呆小症(2)5;胰岛;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含量(3)7;睾丸(4)1;生长激素;侏儒症
33.【答案】
(1)0.1%;乙;糖尿(2)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3)氧化分解;肝脏;肌肉;糖元;胰岛;胰岛素(4)通过尿液(5)胰岛素;促进血糖含量下降
34.【答案】
(1)甲状腺激素(2)避免实验偶然性(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
35.【答案】
(1)糖尿病与胰腺(能够分泌的一种物质)有关
(2)胰腺分泌的物质(或胰岛素)可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或不需要通过胰管)
(3)将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进切除胰岛的狗,观察其糖尿病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36.【答案】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2)排除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37.【答案】
(1)将金鱼放入A烧杯中,仔细观察金鱼的行为,记录金鱼从不安、惊厥到昏迷的过程时间|将昏迷的金鱼小心的放入烧杯B中观察金鱼的变化,记录金鱼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
(2)在进行探究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其中A是实验组,B是对照实验组
(3)如果只放入一条进行观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4)在②步中,由于胰岛素含量高,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使金鱼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出现出现惊厥、昏迷等现象;在③中金鱼体内的血糖浓度增加,使血糖含量高,而血糖含量的相对恒定是保证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主要条件,金鱼会慢慢恢复正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