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吊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7课 吊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27 15: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名称:
吊饰
学 时
1
课标要求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尝试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全套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侧重让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的过程中体验美化生活的快乐,展示自己的才能,利用身边的多种媒材进行巧妙设计,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及装饰,体验吊饰设计制作的过程及其乐趣。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组合及装饰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吊饰造型新颖美观,有一定的寓意。
学情分析
低年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的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线条和颜色,大胆、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动手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吊饰的种类,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学习设计制作吊饰的方法,感受不同媒材的特性。尝试设计制作吊饰的全过程,通过剪、贴、画等制作手段以及多种材料的用运,设计制作出既美观又有吉祥寓意的吊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欣赏和教师演示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和制作吊饰,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收集各种各样的吊饰。
你见过什么材质的吊饰。
3、工具准备:彩纸、剪刀、胶棒、废旧的一次性盘子和杯子、线。
教学策略
观察讨论,作品欣赏,教师示范,学生制作展示,评价拓展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中国是礼仪之邦,每逢过节时,我们小辈就会送给长辈一份小礼物,来表达我们的孝心。如果是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礼品,那就更有意义了。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件老师自己制作的礼物。(出示一件吊饰)它是一件可以吊起来的饰品,我们把它叫做“吊饰”。
板书课题:吊饰
学生:观察。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老师手抓的线的部位是挂线,菱形是挂件(画鸡),下边是穗子。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教师:出示另一件吊饰(盘子做的挂件,小灯笼做的穗子,盘子上画着鱼)。
提问1:这两件吊饰在材料、形状、颜色和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提问2:你知道老师的吊饰上为什么要画鸡,画鱼吗?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们的吊饰有那些好想法。(课件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废旧的鸡蛋槽、一次性杯子,也可以做成漂亮的吊饰,我们可以废物利用。
教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也有一个好的想法,我想用“字”来设计一个有寓意的吊饰。
教师示范:
任选一张大的长方形彩纸,两张小的正方形彩纸(与长方形彩纸颜色不同的颜色)。
大的在下小的在上,两张小彩纸错开贴在大彩纸上,在中间写上“福”,挂件就做好了。(除了写福,还可以写哪些四个字的有寓意的词语?除了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挂件?)
做穗子,并连接挂件和穗子。
最后连挂线。
学生:挂线、挂件和穗子
学生:材料(一个是彩纸做的,一个是盘子和彩纸做的)。形状(一个是菱形,一个是圆形)。色彩(一个是单色,一个是彩色)。制作方法(一个是先包硬纸片再画图案鸡,一个是直接在盘子上画图案鱼)

学生:鸡同吉有吉祥寓意,鱼有连年有余的寓意

学生:欣赏立体鱼吊饰、鸡蛋槽吊饰、一次性杯子吊饰以及各种各样的穗子。
学生:吉祥如意,连年有余,幸福美满等。用画的方法,剪完再贴的方法,还可以折完在贴的方法。
了解吊饰的组成部分。
通过直观展示教师做的吊饰,了解
吊饰的材料、形状、色彩和制作方法。
了解动物的吉祥寓意。
引导学生可以废物利用。
打开学生思路,为制作吊饰做铺垫。
艺术实践
利用带来的材料,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件吊饰,主体设计要美观,注意分工明确(一人做挂件,一人做穗子,一人做挂线),最后合在一起。
学生:分工制作。
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表现的能力。
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拿着吊饰,去读书长廊展示,表现学生成功后的喜悦并合影留念。
学生:介绍作品,评价作品。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拓展
课件欣赏其他有实用价值并巧用材料制作的吊饰,如绳子和饮料瓶组成的“花瓶吊饰”,树枝和布组成的“相框吊饰”等。
板书设计

吊饰
挂线
挂件
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