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3 乘加、乘减人教版(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3 乘加、乘减人教版(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29 11:08:19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
教学目标
1、掌握乘加、乘减计算方法
2、理解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要从实际生活案例出发,求坐旋转木马的人数,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乘法和加减法了,通过生活案例把乘法和加减法放到一个算式里进行计算时,学生会出现计算的错误,不知道如何运算,让学生通过计算旋转木马的人数自己感知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难点分析
例如:3+1×3,会先算3+1,后算乘法
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加减法和乘法了,当加减法和乘法在一个算式里时,学生会产生知识的迁移(逆向),会混淆他们的运算方法和顺序。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图演示,让学生自己感知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欢迎来到游乐园的旋转木马游乐区。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思?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
一共坐了多少人?(口头列算式解答:?3x4=12?(只)?)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课件出示:
1、“一共坐了多少人?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
(人)
3x3+2-11
(人)
3+3+3+3-1-11(人)
3x4_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1)指着算式3x3+2-11
(人)。
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3x
3在图中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加2?
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2)指着算式3x4-1=11(人)
提问: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3x
4在图中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减1。
③11是怎么算出来的?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
(
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1.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库尔勒市实验中学

年级
数学
备课教案
课题
第四课时
乘加
乘减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乘加、乘减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每课三分钟
共享小康
二、复习旧知
1.根据一句口诀说算式。
三五十五
3×5=15
5×3=15
三四十二
3×4=12
4×3=12
二三得六
2×3=6
3×2=6
四四十六
4×4=16
摘苹果乘法口算游戏。
师:看来大家对于上周学习的1,2,3,4,5的乘法口诀掌握的非常棒,为大家点赞,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大家准备好了吗?
三、引入情境
师讲故事:花栗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吃货,它呀,最爱吃的就是金黄金黄的玉米了。但是它也是个勤劳的花栗鼠,这不,今年一开春,它就赶紧在自己的庄园边上种了4颗玉米,并且按时给玉米浇水、施肥。玉米长得可健壮啦,到了秋天,结了很多的玉米棒。遗憾的是,花栗鼠在数学上是个小迷糊,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有多根玉米棒。你能帮帮他吗?
生1:数数
生2:3+3+3+3=12(根)
生3:
3×4=12(根)
生4:
4×3=12(根)
师:花栗鼠听了大家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赞不绝口,说咱们12班的小朋友呀,不仅是助人为乐的小朋友,还是爱动脑,爱思考的好学生呢,还说以后它也要像大家一样认真学习数学呢。现在,你们可是花栗鼠心目中的榜样呢。既然成了榜样,今后你将怎样做呢?
小组讨论
师:小吃货花栗鼠看着金黄金黄的玉米,已经馋的流口水了,于是它迫不及待的掰下一个玉米,正要转身走,突然想起了山那边的大灰狼,这么好吃的玉米,可不能被大灰狼偷走了,我得数数我还有多少根玉米棒。大家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生:花栗鼠又数不清了。
师:对啦,大家真聪明,花栗鼠数来数去又数不清了,它很需要善良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那么,咱们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请把算式写在白纸上。
注意:悄悄话讨论,不能影响别人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四、展示提升:
3+3+3+3-1=11
3×4-1=11
3×3-1=11
3+3+3+2=11
3×3+2=11
那么,大家知道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吗?
计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不能先算加法或者减法呢?
课堂检测:
1.花栗鼠和玉米:
玉米实在是太香了,一根玉米实在不过瘾,第二天一早,花栗鼠又赶紧去跑到庄园里去掰玉米,他用了大家交给他的方法,一算,哇,不多不少刚好11根。然后,它又掰了一根玉米,这下还剩多少根玉米,他不到一分钟就算出来啦,你知道它是怎么算的吗。
3×3+1==10
3×4-2=10
2.花栗鼠的庄园除了玉米还种了很多很多的植物呢,现在这个季节真是大丰收呀,于是,他把他的小伙伴们都叫来一起分享啦,大家快看看花栗鼠的庄园里还有什么好吃的?又来了哪些小伙伴呢?
五、课堂小结:
1、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作业:小练习册
板书
设计
乘加
乘减
3+3+3+2=11
3×3+2=11
4×3-1=11
整堂课教学
反思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例5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理解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经历共同探究的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
感受乘加、乘减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还想去游乐场玩?大家玩得可开心啦!
师: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还记得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吗?小火车里又有多少人呢?过山车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游乐场里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游乐场导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师:看,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那里多热闹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旋转木马里一共有多少人?)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计算呢?
方法一:3+3+3+2=1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加数有什么特点?
师:这3个加数相同,都是3,最后再加上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那你们能把这个算式改写吗?
3×3+2=11。
方法二:3+3+3+3-1=11
师:你是怎样想的?假设每个旋转木马都有3人,这样就有4个3人,把4个3相加,事实上少了1人,所以最后要减1。列式为4×3-1=11。
2.揭示课题,掌握算法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右边的算式都有乘法,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那得数11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根据图意说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前3个旋转木马上,每个都有3人,所以先算3×3,我们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等于9,最后一个旋转木马上有2人,再加上2得11,也就是先乘后加。
如果我们假设4个旋转木马上都有3人,这样就是3×4,我们同样在3×4下面画一条横线等于12,可事实上有个旋转木马上缺1人,所以再减1得11,也就是先乘后减。
师:大家观察,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就跟老师一起去解决问题吧。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尝试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
三、学以致用
1.算一算。
3×4+2=
5×4-3=
3+2×4=
9-4×2=
同学们,这些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或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呢?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3.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练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强化计算方法,以达到落实知识点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方法,增加记忆。】